國際抗疫進行時--
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非洲抗疫實踐
祝益民
有效應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國際社會需要共同破解的世界難題。按照黨中央和國家統一部署,中國(湖南)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自5月11日以來,先後與這兩個國家從政府和社會各層面開展廣泛交流,結合中國抗擊疫情的實踐方案和湖南防控救治特色,提煉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建議書指導抗疫,目的是增強抗疫信心,強化防控措施,為人類戰勝重大傳染性疾病提供國際經驗。
(一)我們擁有中國成功抗疫的實踐經驗
中國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以巨大勇氣和強大力量統一指揮,遵循傳染病防控客觀規律,確定新冠肺炎為乙類傳染病並按照甲級進行管理,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及時阻斷了全國本土疫情傳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國實踐(方案)」。把公眾知情作為構建政府與公眾良性溝通互動和形成強大共識的重要前提,基於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政府的信任感,達到人人參與和群防群控的效果。以靈活人性化社會管控及傳統隔離方式為主的非醫療幹預成為遏制疫情蔓延的關鍵因素;以流行病學調查為核心的社區排查、網格管理、病毒核酸檢測和疫情監測,成為切斷病毒傳播鏈條的關鍵環節;以集中設置定點醫院和按病情分類救治輕、中、重症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大幅度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提升了治癒率。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高效配置資源,加強防護,減少院內感染,科學預判,實施分區分級管理,促進復工復產復學和全社會協調發展。
(二)我們具有湖南特色的實戰經歷
湖南與疫情嚴重的湖北武漢交界,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巨,但湖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前一階段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在全國獲得了高治癒率和低病死率的顯著效果;後一階段積極開展外防境外輸入並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工作。主要措施和特色是立足於快,建立反應迅速的組織領導機制,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迅速啟動大數據進行重點人群追蹤和排查;立足於嚴,築牢疫情輸入和聚集性疫情的多道防線,落實五級書記負責制,嚴防社區疫情擴散與反彈的網格化管理措施;立足於優,打造集中收治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醫療救治模式,集中最優秀專家力量,積極開展新技術,採用最優的中西醫結合方案;立足於精,精準調配醫療資源,合理有效使用醫療防護物資,積極推進病毒核酸檢測,在全省抽調派遣18批次醫療隊支援湖北並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受國家派遣組建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赴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開展國際抗疫。
(三)科學研判全球和非洲疫情
新冠疫情自1月份暴發以來,很快在全球210多個國家與地區大流行,成為近百年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月份歐美國家病例快速增長,目前全球已經超過600萬例,死亡超過30萬例。5月份非洲地區病例數加速增長,已經有52個國家超過10萬例確診病例,新冠疫情呈現出由單點向多點擴散、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南北向中心發展、由已知向未知轉變等特點,非洲聯盟制定了聯合防控策略,包括關閉邊境、宵禁、禁止集聚、停學停商、限制交通和人員流動及對疫情嚴重地區封鎖等措施,非洲疾控中心還編制了疾病監測協定和密切接觸者跟蹤指南,發起了夥伴合作加速檢測的倡議。各個國家雖然採取了積極的措施,但由於非洲人口稠密、水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基礎醫療衛生條件落後、國際援助難以滿足需求,戴口罩、勤洗手、快檢測、早隔離、全救治的難度很大,疫情全面暴發的風險持續存在。
(四)深入津巴和赤幾的各個層面
辛巴威人口1300萬,成立了定期向總統、內閣和政府通報疫情的部級特別行動工作組,調動國內和國際財政資源以充分應對疫情,3月19日總統宣布進入國家災難狀態,使確診例數控制在200例以內。但是,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必須強化以傳統隔離方式為主的非醫療幹預,是阻斷重大疫情蔓延最基本和最有效手段;開展以流行病學調查為核心的排查和擴大核酸檢測並縮短檢測時間十分迫切,對切斷病毒傳播鏈條是一個關鍵環節;完善疫情監測網絡和疫情信息報告體系,分析疫情流行趨勢,劃分區域風險等級,制定差異化的防控策略,為有序復工復產復學創造條件;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和患者集中收治是緩解人員不足、醫療防護物資緊張和減少院內感染最重要的舉措;統籌政府機構所有防護物資和救治設備從生產、捐贈、流通到使用進行統一調配,協調生活物資保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赤道幾內亞人口130萬,3月14日報告首例輸入病例,3月25日報告本地感染病例,4月14報告聚集性疫情,4月22日報告死亡病例,4月24日報告醫務人員感染病例。3月15日起全國進入衛生緊急狀態,成立了全國新冠病毒應對和監測技術委員會,所有海陸空邊界暫時關閉,暫停超過10人的所有集會聚會、學生上課和體育賽事,所有餐館暫停營業,實施居家隔離措施,禁止人員及車輛跨市流動,但累計報告病例已超過1000例,防控形勢十分嚴峻。首先是普及提高廣大民眾的認識和參與,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和少聚集,加強邊境邊界管控和社區排查,擴大病毒核酸檢測達到早診早集中收治。
(五)抗疫經驗的國際分享
專家組12位專家實地考察了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駐地官員和專家進行交流討論,深深地感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嚴重和發展中需要得到權威指導和物資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說,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調動全球資源,打贏疫情阻擊戰,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抗疫鬥爭以及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加大對非洲國家支持,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與國際合作,團結合作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因此,我們總結編寫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建議書,不但為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政府提出針對性措施,也可為正在抗疫的其他國家起到借鑑作用。建議書將中國經驗與湖南實踐進行高度濃縮概括,把握疫情防控的重點環節,提出技術指導的重點要素,提煉培訓把握的重要內容,規範宣傳普及的通俗表達,提出了新冠肺炎防控的十條「金句」。同時,立足於對抗擊疫情關注的焦點難點及薄弱環節,分別從指揮體系、社會動員、社會隔離、社區排查、核酸檢測、疫情監測、診療救治、院感防護、統籌發展九個方面給予建議。針對可能的疫情暴發,附錄就發熱門診和方艙醫院建設、病毒核酸檢測、重點人群追蹤管理、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實施、健康碼使用、復工復產等九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這份技術性文件和防控指南,是開展國際抗疫的積極探索,對全球抗疫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是一個積極有效的創新,有利於政府和相關部門決策參考,對醫療衛生機構、社區管理、病例追蹤等環節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疫情防控的延續和研究的深入,相關措施還將會進一步科學完善,最終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系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領隊、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