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樣在中小學紮根

2021-01-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同學們,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節氣的景色?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10月23日,霜降,在江蘇無錫市南長街小學的一節「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諸向陽以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切入,和學生一起穿越時空和課程界限,帶領他們感受節氣物語。

「每個節氣到來時,為學生上一堂節氣文化課。一年下來,上了20堂課。上屆六年級很多畢業生留言,印象最深的就是節氣文化課。」諸向陽告訴記者,讓學生在節氣中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既能培養其敏感的詩心和科學的生活態度,更能讓他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承。一年多來,各地中小學在優秀文化傳承中做了哪些探索?其間,遇到了哪些有共性的問題?如何尋求破解之道?

深扎課程之根

近日,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小學的一間畫室裡,擺滿了數百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生肖畫作,其中一幅畫有黑白大狗的國畫格外吸睛。

「要先畫狗的眼睛,然後用大毛筆點上這個很淡的顏色,勾出狗的整體外形,再用比較深一點的顏色……」看到記者對自己的作品感興趣,該校六(4)班學生黃子恆現場比畫起來。

「參展的學生畫作有1900多幅,經過篩選,畫室集中展出400幅,其餘作品在各班的展板前展出。這是我校開展十二生肖校本課程8年來的部分成果。」將軍山小學副校長張屹說。

立足傳統文化進課堂,將軍山小學近幾年開發了20種十二生肖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涵蓋美術、音樂等多個學科,其中美術類課程就有5種,包括水墨生肖、線描生肖、剪紙生肖、手工生肖和泥塑生肖。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美術的熱情和愛好,也培養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紮根,課程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傳統文化課程不同於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課程,重點在文化,文化教育根本上是美育,要圍繞美展開。」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章燦表示,雖然不少地區、學校在課程建設方面都做了積極探索,但就整體看課程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還有待提升,「具體可圍繞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等方面展開。」

廣扎師資之根

「我們家昊昊現在真像是被『拉魂腔』拉住了魂,幾乎每天放學後都要聽一段,戲癮比我還大!」日前,記者來到徐州市銅山區採訪,臨近下午放學時間,該校兩個學生家長在拉家常,聲音不大卻引起了記者注意。

「拉魂腔」是分布在山東、江蘇等接壤地區的一種地方曲藝,學名柳琴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推動非遺進校園背景下,2014年初,銅山新區實小選拔30名學生成立了校級「柳琴小劇團」,指導教師只有音樂教師王芳一人。「由於種種原因,柳琴戲離老百姓越來越遠。整個銅山區柳琴戲傳人不足10人,且都已50多歲了。」王芳告訴記者。

為解決師資問題,受「小先生制」啟發,該校採取先系統地訓練苗子,再讓他們教其他師生。幾年下來,該校熱愛柳琴戲的師生越來越多,劇團骨幹成員不僅學習上去了,生活方面也愈發獨立。

相比傳統曲藝,優秀傳統文化範疇更大,怎樣系統地培訓師資?對此,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國培計劃示範性項目「中小學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負責人之一劉明遠認為:「目前在中小學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在一定意義上具有拓荒性質,這個階段,緊抓『關鍵少數』最為重要。」

作為教育部2017年新增的22個教師高端研修項目之一,主辦單位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從省內各地選拔50名教師,其中不乏名校長、特級教師、教研人員等。以理論教學與一線觀摩的培訓方式,以名校的文化建設成功經驗為範例,探索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建設校園文化的路徑與方法。

兩年的培訓有兩個環節貫穿始終:一是每次集訓都組織研討會或論壇,採用無領導發言的方式,增強學員的學習主動性,發現存在的問題。二是要求學員結業時提交一篇不少於1.5萬字的論文,鍛鍊學員的科研能力,促進其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樣他們回去後,就能發揮『種子』的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各個地方和學校落地、生根,長成參天大樹。」劉明遠說。

融扎社會之根

「在高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教育阻力重重,家長阻攔、不少學校負責人也不同意,原因就是有高考壓在那兒。」江蘇省泰州口岸中學歷史教師、「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師高端研修班」學員史海燕,談起自己在學校開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經歷,她直搖頭。

實際上,史海燕的遭遇並非個例。除了要解決課程、師資等難題,家長和社會認同也是制約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紮根的一個重要原因。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只讓孩子們待在課堂上。結合傳統文化教育教學,讓學生走進歷史古蹟、文化遺存開展研學旅行,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但出於課時安排、人身安全等考慮,很多學校在組織這類活動時,也是慎之又慎。

「我們也知道教育部等11部門出臺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但很少有教師主動組織學生外出研學。最多是以班級為單位,在附近的一些文化遺蹟或公園中組織學習活動。」諸向陽說。

國家已有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怎樣進一步轉變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怎樣形成多元互補、相互協作的教育格局?對此,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副院長潘文表示,要形成多元互動的教學體系,還需要新聞出版廣電界大力宣傳普及,高校科研院所發揮資源優勢並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交流,整合社會力量優化網絡教育平臺,這樣才能融全社會之力,讓優秀傳統文化這棵大樹在中小學生中長得根深葉茂。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06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小學教育解決方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工程」,也是當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工程」。2017年1月25日中央兩辦頒發的《國學18條》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確定了基本戰略方案。我們各學校須應時而動、與時俱進,在新一輪國家教育改革中做出智慧選擇。率先發力,方能佔領新的制高點。
  • 我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校已達200所
    為貫徹落實《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單位在學校美育中的作用,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我市在全市中小學創建191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在校外教育單位創建9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校已達
  • 樓宇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
    現在翟博同志的領銜下,將其中的12字分別由六位教授編寫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六本書,即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不僅對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華文明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於構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世界也極具現實意義。我衷心希望這六本書的出版能對社會人心道德發揮巨大的影響。
  • 9所校外教育單位成為第三批天津市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天津北方網訊:為充分發揮校外教育單位在學校美育中的作用,切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在全市中小學成功創建191所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的基礎上,2020年,市教委在校外教育單位中開展了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確定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等
  • 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今天,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部分重要論述,與您共同學習。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原標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1月10日,由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端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教育
    雖然教數學,但李旺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有專家說:「中國教育要向前走,必須先往回看,沒有中國文化的教育,不是中國教育。」李旺對此深信不疑。多年的實踐讓他堅信,必須站在民族發展的高度規劃學校的發展,必須紮根中華經典提升師生心性破解德育、管理等發展難題。 在散斂思維的基礎上,李旺提出了「德慧五維」教育模式。
  • 弘揚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新使命
    我主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裡面關於文化方面的重要論述,來談怎樣弘揚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我總結了以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觀點:第一,要尊重傳統的文化情懷,傳統文化不是包袱,而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需要認真領悟植根於實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溫潤而雋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守核心價值觀之根。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旗幟,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 深圳市教育局關於遴選2020年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和中小學藝術...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中小學開展第二批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的通知》和《廣東省教育廳關於遴選第四批省級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通知》有關要求,對各區推薦的20所優秀文化傳承學校、30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進行預複評工作。
  • 江永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江永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省、市教育改革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未成年人傳統文化素養教育與文明禮儀養成,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 「國學啟蒙與記憶」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走進江西鷹潭中小學校園
    近日,憶成教育世界記憶大師精英團隊為江西省鷹潭市中小學帶來「國學啟蒙與記憶」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記者 蔡娟)受江西省鷹潭市委宣傳部、鷹潭市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邀請,近日,來自湖南長沙的憶成教育世界記憶大師精英團隊——世界記憶大師、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明星選手李俊成和張敬成、世界記憶大師教練曹爽,以「國學啟蒙與記憶」為主題,為鷹潭市中小學帶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專題講座,受到了當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學生內心
    作者: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鐵錚  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基本內容的第12條,專門闡述了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次要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進廣大學生心靈加了一把火。
  •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原標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教育探索】 高等學校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進校園的有效方式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國和)近日,在深圳市偉民學校舉行了一場學術沙龍,與會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圍繞如何進一步有效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問題深入探討。本次活動由市科聯主辦,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承辦。 本次活動邀請深圳市卓雅小學兩位有國學教學經驗的老師給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作示範公開課,然後由幾位小學校長和老師進行點評。
  • 如何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代表委員熱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強調,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就如何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開熱議——
  • 惠州傳統文化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 提升學生道德文化修養
    近年來,惠州市惠城區教育局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於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不斷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養,成效顯著。  「但新階段提出新要求,各校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和《惠城區中小學深入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實施方案》,緊扣『精、德、心、新、實、用、活、境』八個字,繼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林初明在研討會上強調。
  • 新時代新理念|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了方向。今天,小編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部分重要論述,與您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