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馮端院士去世 曾為妻子寫情詩60餘載
時間:2020-12-16 19: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物理學家馮端院士去世 曾為妻子寫情詩60餘載 據中國科學院訃告,我國 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 馮端曾任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也是南京大學研究
原標題: 物理學家馮端院士去世 曾為妻子寫情詩60餘載
據中國科學院訃告,我國 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馮端,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歲。
馮端曾任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也是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撰寫了《金屬物理》《凝聚態物理學新論》等在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專著,以及《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科普書籍。為紀念其卓越貢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為「馮端星」。今年以來,我國已送別38位兩院院士。
馮端。
出身書香名門,為晶體物理研究奠基
被譽為我國物理學界泰鬥的馮端,1923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的書香之家。父親馮祖培考中秀才,悉心培養四個子女。馮端的兄長馮煥、馮康,均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姐姐馮慧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後嫁與 氣象學家葉篤正。在父親及兄姊的影響下,馮端於1942年進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4年後憑藉優異的成績留系任教,即如今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1980年,馮端與大哥馮煥、姐夫葉篤正同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在學界傳為佳話。
1933 年,馮端(右一)與兄姊於蘇州家中合影。
馮端一生的學術興趣在於凝聚態物理學,是我國晶體缺陷研究的先驅之一,並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的發展,曾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參與編著的《金屬物理》兩卷本相繼問世,成為國內該領域的第一部專門著作,廣為高校及科研院所採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他開始轉向雷射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提出了在晶體生長中避免和控制缺陷的方案,大幅提高了晶體的質量和器件性能;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馮端又致力於相變、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等方面的研究,寫成了《材料科學導論——融貫的論述》《凝聚態物理學新論》兩部重磅作品,創建並持續領導著「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就和貢獻。
一手科研一手科普,老來仍為髮妻寫情詩
身為科學泰鬥的同時,馮端一直有人文情懷,能文善詩。
基於學者的社會責任,他非常重視科普寫作,代表作品《熵》《漫談凝聚態物質》等既有厚實的知識體系和前沿動態,極具科學性,在文風上又堅持「科普書散文化」,平易清新、充滿智趣,讀之令人回味。1998年,《漫談凝聚態物質》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開科普作品獲此類重磅學術獎項之先河。
大師也可以很浪漫。馮端與妻子陳廉方相識於學生時代,今年4月1日度過了65周年「藍寶石婚」紀念日,5年前的「鑽石婚」則是選在了南京先鋒書店慶祝。
馮端與妻子陳廉方相識於大學校園。
活動當天,陳廉方特意將一隻紅色的皮箱帶到現場當眾打開。箱子裡妥善存放著結婚60年來馮端寫給自己的家信和情詩,其中既有舊體詩,也有活潑的現代詩。其中一首這樣寫道:「幽靜的妹妹,溫淑的愛人/我心裡永遠珍藏著你純潔的形象/如果沒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虛和荒涼……」時年92歲的馮端緊緊牽著她的手微笑著。
為了迎接「鑽石婚」慶典,兩人還合寫了一首《鑽石頌》:「平倉巷內偶邂逅,白雪冰晶後湖遊,秋賞紅葉漫棲霞,翠鳥驚豔荷枝頭……六十春秋恩愛篤,雙雙執手難關渡,而今白髮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