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啟用,進階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

2020-10-22 文匯網

城市是個有機體、生命體,有其獨特的「生命體徵」。就好比是人,今天有沒有感冒,明天有沒有不舒服,後天心情如何……如今,通過泛在的物聯感知設備所產生的大量數據,這樣的呼吸、脈搏都能於第一時間精準掌握,從而幫助管理者更好地判斷決策,高效處置城市運行中一些「失靈」和「失範」的情形。作為上海市城運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上海市「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於今天(21日)正式啟用。該運營中心將匯集政務數據、社會數據,以及來自於物聯網感知端的各類數據,通過打通不同領域不同區域的壁壘,在全市層面作出統一部署,向市城運中心實時傳送整個城市的運行數據和生命體徵,豐富城市運行管理的神經元體系,更好地支撐「一網統管」,進一步賦能精細化治理。該運營中心的啟用,也標誌著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將邁入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的新階段。

據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介紹:圍繞營造共享、開放、協作的生態系統,該運營中心致力於解決分散建設、運維管理不及時、數據非全量、共享不到位等問題,「相當於由政府和社會方共同搭建了一個平臺,將政務數據中涉及到物聯網感知的數據,和社會企業機構以及來自於方方面面的第三方數據,打破相關數據壁壘,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泛在接入」。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圍繞好用、管用、實用的「應用場景」共同推進,共同研發,對數據進行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而賦能城市「繡花」。

變「靠天吃飯」為「知天而作」,田間農作一鍵「下單」

事實上,圍繞現有物聯感知設備所產生的海量數據,上海在城市交通、生態環境、社區治理等多方面進行了相關應用場景的開發。

比如,嘉定區和電科軟信合作探索開發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通過對52個農業大棚安裝風速風向、空氣溫溼度、雨量、光合有效、CO2等15類傳感器,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發育情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等數據實時獲取,日監測數據超過1.5萬條,並結合農用天氣預報、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數據和模型,制定科學的作業策略,完成灌溉、精準施肥等作業。

從農作物播種開始,該系統就可對作物生長環境、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等信息進行實時獲取,存儲農田大數據,結合農用天氣預報和墒情預報、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模型,制定科學的作業策略。

耕作者無需躬身入田,只需根據手機或電腦,可實時瀏覽作物生長信息數據,並將作業指令一鍵下發給智能農機,完成灌溉、施肥、除蟲等精準作業。

農業種植,由此變「靠天吃飯」為「知天而作」,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完成田間作業。

傾角、振動都「留痕」,店招店牌有了實時「心電圖」

店招店牌長期暴露在複雜的戶外環境中,安全隱患尤為突出。時覺物聯網先後研發生產了十餘種智能物聯傳感設備,包括傾角、振動、位移、溫度、溼度、氣壓等傳感器,通過集成NB-IoT/LoRa等5G傳輸模塊和光伏、電池等供電模塊,實現對店招店牌的角度、振動幅度和頻率、微小位移量、局部溫溼度、高度等多種數據指標的實時採集和傳輸。

目前已經實現在南京東路步行街店招店牌的安全監測全覆蓋,並接入市城運中心「一網統管」大平臺,也拓展至黃浦區、靜安區、浦東新區,涉及2000多臺物聯網設備,每天產生超過30萬條數據。

同時,構建起城市店招店牌檔案庫,將收集到的信息上傳到雲端存儲和分析處理,使得每塊招牌擁有自己的名片以及自己的「心電圖」,讓管理人員實時看到其健康狀況。同步構建起的,還有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閉環流程——智能監測傳感器通過不斷累積的監測數據,在一段時間的深度學習過程中,完善核心算法,實現高精度的智能分析預警。於第一時間以多種預警方式通知管理部門及相關負責人,自動形成工單進行跟蹤,直至處理完成。

布設千萬級神經元節點,更深層次支撐城市治理全方位變革

目前,首批共計有近百類超過510萬個可共享數據的物聯感知設備納入到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共享和計算,每日產生數據超過3400萬條,將進一步在市容管理、數字農業、防汛防臺、水務管理等方面賦能城市運行管理。啟動儀式上,運營中心與市水務局、浦東新區、嘉定區等單位,與中國聯通、電科軟信、東方有線、迥靈信息等企業進行籤約,就應用場景研發達成合作意向,並全面參與國家科技部「國家級城市群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示範」課題研究實踐。

據透露,下一步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將建立三大機制,支撐全市城運體系高效運行——建立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與數字孿生感知端建設的雙向促進機制,依託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打造市區兩級物聯網管理平臺,全市感知端建設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智能管理、多層共享;建立城運數據集成與產業高效應用相互帶動機制,以實戰應用場景需求為導向,涵蓋公共安全、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有效帶動數據治理、分析、應用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公共數字基座相互融合的機制,通過布設千萬級社會治理神經元感知節點,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支撐城市治理全方位變革,進一步輻射長三角智慧城市建設。

作者:顧一瓊圖片:邢千裡

相關焦點

  • 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 題: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新華社記者季明、周琳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2019年8月31日攝)。一張「上海數字孿生地圖」應運而生,通過實時監測動態變化、24小時推演解決城市問題的最佳方案,為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之路。這是上海江蘇路街道武定西路一處居民區內的建築垃圾堆放點,畫面右側電線遠端可見安裝有人工智慧攝像頭,當建築垃圾堆積高度到達設定值時,攝像頭會向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發出報警信息(6月8日攝)。
  • 市城運中心大廳啟用,「一網統管」發布七項人工智慧研究成果賦能城市治理
    上海市城運大廳日前正式啟用。市城運大廳位於市政府辦公大樓內,是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運作載體,主要承擔城市運行狀態監測分析和預警研判,應急事件聯動處置,以及值班值守等功能,為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提供支撐。
  • 如何夯實上海「一網統管」數字基礎?這個論壇透露多個案例
    智慧城市要有數字基座。12月10日,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系列活動——智慧城市數字基座與生態高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活動由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信委指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
  • 迎風而上,電信數字孿生應用廣泛落地
    ;中國電信在雄安構建的全國首個城市級IOT平臺,已成為雄安新區實現數字孿生城市的底座……目前,中國電信數字孿生技術正在服務越來越多的行業。一般認為,數位化雙胞胎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與全價值鏈,從基礎材料、設計、工藝、製造以及使用維護全部環節,相當於是給產品建立一個數位化的全生命周期檔案,為全過程質量追溯和產品研發的持續改進奠定了數據基礎。數字孿生已成為數位化轉型進程中炙手可熱的焦點。近日第三方諮詢公司Gartner推出的白皮書《如何利用數字孿生幫助企業創造價值?》
  • 用Kafka實現數字孿生的物聯網架構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可以被理解為現實中某些事物(也包括過程或服務)在數字虛擬環境中的表現。在本文中,你將了解到數字孿生在各個行業中所處的優勢,以及Apache Kafka、物聯網架構和機器學習之間的關係。在實際應用中,Kafka通常被用作中央事件流平臺,以那些實時流傳感器的數據,構建可靠、且可擴展的數字孿生和數字線程。
  • 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研究
    動態交互即根據傳感現實數據、歷史數據以及物理本體周邊場景數據進行仿真分析,為物理實體的後續運行提供改進與優化方案,並會輻射到物理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實時聯繫數字孿生實時與準時創建與物理實體等價的「克隆體」或數字模型。數字孿生技術架構分為物理層、數據層、模型層、功能層、應用層。物理實體、數據、虛擬模型、連接、應用是數字孿生的核心要素。
  • D1net閱聞:上海「一網統管」發布七項人工智慧研究成果
    上海「一網統管」發布七項人工智慧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與上海市城運中心聯合發布了七項人工智慧研究成果,涉及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域精細感知技術、高實時一屏集控數字孿生管理系統、城市運行重大風險防範與應急管理體系框架等,為防疫、應急、設施運維等城市運行領域再添助力,並就進一步深化合作籤署了戰略協議。
  • 上海徐匯城運中心啟用,3.0版「一網統管」高效處置一件事
    高效解決問題的背後,是徐匯3.0版「一網統管」智慧平臺即時獲取信息,即時派單處理的迅捷。11月4日,徐匯區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正式啟用,標誌徐匯「一網統管」建設邁上新臺階。區城運中心的大屏和「匯治理」的小屏實現聯通,「一網通辦」的海量數據賦能「一網統管」事中事後監管,徐匯初步構建起「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一雲匯數據、一人通全崗」的城市治理體系。
  • 上海「一網統管」當嚮導 政府圍著群眾轉
    新華社上海9月22日電 題:上海「一網統管」當嚮導 政府圍著群眾轉新華社記者周琳9月初,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監控大屏上一條立案記錄紅燈閃爍,原來抽檢中發現一處玻璃幕牆破損如今,16個區8600多棟高層幕牆,都已納入「一網統管」。為一塊塊玻璃建設好「數字地圖」,根據周邊氣候等30個風險因子精準分類監管,七萬多條數據、一萬個案例、數臺無人機……「一網統管」為基層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智能助手」,守護市民的「頭頂安全」。不久前上海成立的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是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建設主體。
  • 信通院2020數字孿生城市報告:泰瑞數創三年連擔第一支持單位
    泰瑞數創科技作為中國時空數字孿生行業領軍企業,早在2019年就舉辦了「首屆中國數字孿生高峰論壇」並成功發布了SmartEarth數字孿生品牌戰略;並且於今年11月又率先發布了SmartTwins數字孿生底座2.0。依託多年技術積累與超前的戰略眼光,泰瑞數創建立了貫穿數據採集、生產、應用、服務的數字孿生全產業鏈技術和服務能力,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釋放出嶄新的活力,並造就獨特的競爭優勢。
  • 數字孿生產業鏈布局再落一子:泰瑞河南數據超算中心投入運營
    近日,泰瑞數創與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以下簡稱物測隊)共同建設的「實景三維超算中心」(以下簡稱超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在後期超算中心的運營使用過程中,泰瑞將依託自身在數字孿生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利用SmartEarth全線系列產品,提供實景三維技術賦能。
  • 「數字孿生建築」應用簡述
    &34;是將數字孿生體使能技術應用於建築科技的新技術,簡單說就是利用物理建築模型,使用各種傳感器全方位獲取數據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以反映相對應的實體建築的全生命周期過程。&34;將會成為&34;的中控載體。通過中控中心,可以掌控&34;一切過程應用的數字動態,實時對城市運行過程中各項數字信息進行動態維護、預警和解決問題。
  • 金山區可回收物集散場投入試運營
    日前,金山區綠化市容局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委託社會第三方運營公司作為區級可回收物集散場運營單位。金山區可回收物集散場,位於山陽鎮板橋東路777號,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設計日處理量達120噸/日,目前已投入試運營。
  • 信通院發布2020年數字孿生城市報告:泰瑞數創連續三年擔綱第一支持...
    依託多年技術積累與超前的戰略眼光,泰瑞數創建立了貫穿數據採集、生產、應用、服務的數字孿生全產業鏈技術和服務能力,在巨大的市場空間釋放出嶄新的活力,並造就獨特的競爭優勢。,基於數字孿生城市「三橫兩縱」總體架構,報告凝練提出物聯感知操控、全要素數位化表達、可視化呈現、數據融合供給、空間分析計算、模擬仿真推演、虛實融合互動、自學習自優化、眾創擴展能力共九大核心能力要素,形成了數字孿生城市的「能力空間」。
  • 老城廂新智慧——黃浦智慧城區建設助力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黃浦區著力匯聚和整合城市治理中各領域的信息數據和生產系統,接入公安、消防、應急、城管、綠化、市場、民政、網格、熱線等領域的數據,融入社會數據資源,通過數據的不斷擴充、更新、治理、提煉,形成黃浦區全域全量「數據資源池」。目前,智慧黃浦綜合運營指揮平臺的建設,依據「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邏輯架構,實現全區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物聯感知數據的匯聚和互通,按需治理和利用。
  • 中國移動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統一物聯網開放平臺
    中國移動智慧城市數字感知基臺以物聯網領域統一接入、設備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自動化運維、AI等核心能力為支撐,搭配IoT感知套件、View數字孿生等產品,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物聯感知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目前,中國移動智慧城市數字感知基臺已在浙江舟山、河北唐山、深圳市龍華區等多個地區落地應用,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服務雄安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
  • 數字孿生技術熱點、行業動態和未來趨勢
    數字孿生製造系統與傳統製造系統相比,具有生產要素多樣、動態生產路徑配置、人 / 機/ 物自主通訊、自組織和數據支撐的決策等特點 。 實現資源能源優化需要製造系統各部件具有自主智能並能通過群體協商尋求全系統穩定配置參數並保持各自部件利益最大化,動態決策系統還需要系統對外部環境變化及內部故障進行實時重分配與平衡。
  • 「一網統管」打造開放生態,「AI朋友圈」讓城市更美好
    為更好的打造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一個由人工智慧(AI)新興勢力和頭部企業組成的生態圈已悄然成型。記者從日前舉行的「一網統管」開發者大會上了解到,上海正大力建設城市管理的開放式場景,以助推更多尖端技術互聯互通、更多智慧應用共同匯聚,從而實現城市治理與產業創新的共贏。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近年來,上海加快推進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築牢「一網統管」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