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題:巴西華人林筠:維護僑胞權益的公證翻譯
作者 陶煌蟒
「這份工作看似是普通翻譯工作,卻承載著維護僑胞基本權益的重任,我覺得很有價值。」巴西《南美僑報》社長助理、巴西國家指定中葡文公證翻譯林筠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對自己肩挑的這副「擔子」表達出自豪感。
1969年,林筠出生於中國福建。1986年,17歲的林筠隨父母移居巴西裡約熱內盧,葡萄牙語成為她必須攻克的第一座「大山」。
1992年,畢業於巴西天主教大學文學系的林筠進入巴西《南美僑報》。而這一時期,也正是中巴兩國交流不斷,密切來往的時期。林筠說,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巴西投資開拓事業,中國駐巴西使領館也需要專門的外語人才幫助在巴西的華人打開市場。「我從中國大陸移居過來,又畢業於巴西的高校,於是使領館考慮讓我從事官方葡譯中的翻譯工作。」
然而,問題接踵而來。巴西政府早前規定,沒有取得國家指定公證翻譯資格證的人員不能從事中譯葡的公證翻譯。「那個年代,在國外從事公證翻譯的人員數量本來就不多,而海外華人就更少,再加上還要通過淘汰率極高的考試,能存活下來的真是少之又少。」林筠介紹說,巴西國家指定公證翻譯的考試每20年才有一次,錄取率為1/6。
1999年,林筠考取了巴西政府承認的中葡文公證翻譯資格證書。而在往後的15年中,林筠為中巴兩國政府、司法機構、企業以及華僑華人翻譯了大量官方文件。「我們不僅要翻譯兩國涉及經貿往來的文件、委託書及身份證明,還必須出庭為來自兩國的原告、被告做翻譯,以及必要的出庭做證等等。缺了翻譯,甚至連華人被拘禁了,也不能獲得保釋。」
林筠直言,不管是對在巴西的普通華僑華人,還是對中巴兩國政府的政治與經貿往來而言,公證翻譯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然而,由於巴西法院支付給公證翻譯的報酬極低,而且還經常拖欠,所以很多時候為華人出庭做公證翻譯其實是半義務性質的。但即便如此,林筠還是一場不落,「因為坐在庭上的,有自己的同胞。」
責任感讓林筠在當地頗有影響,2009年11月應巴西外交部的邀請,林筠在巴西時任總統魯拉會見時任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過程中擔任盧拉的翻譯;2012年,林筠成為第一位獲得聖保羅州議員公會名譽會員的華人。
今年恰逢中巴建交40周年,作為巴西華人協會常務副會長,林筠想利用這一契機不斷加強華人圈中的葡語普及教育工作,希望利用華人社團的優勢,幫助更多僑胞及早渡過語言難關,為他們融入當地社會創造更好的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