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訊近日,由省教科院組織的「山東省高中英語讀後寫作研討會」上,對山東高考改革後的英語教學確定了方向,指明了課程標準在育人方式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讀後寫作在英語學習上的重要促學作用,並確定高考英語試題中增加對讀後寫作的考查,去掉短文改錯題!
新高考卷題型變化分析
1. 新高考卷取消短文改錯題型。
2. 新高考卷寫作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應用文寫作15分(80詞左右);
第二部分:讀後續寫(150詞左右)或者概要寫作(60詞左右)25分(兩種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使用)。
英語命題變化解讀
很多山東考生及家長對新高考新政策新題型一頭霧水,為此,小編第一時間聯繫到大智教育英語研究院,特邀院長對本次新高考英語命題進行深度解讀,大智教育英語研究院率先提出了新高考英語命題的「四化」走向:
看不見的變化最可怕
---深研山東省新高考英語卷命題改革
大智教育英語研究院
在高考錄取改革的「人才選拔」基因和內容改革的「核心素養」基因的聯合作用下,新高考英語卷開啟了全新的時代,通過命題結構的增減顯性調整,凸顯四大隱形變化,分別為新高考英語命題的時代化、考查的素養化、檢驗的學術化、解題的流程化。
1.新高考英語命題的時代化:
沒有時代立意,哪來的命題新意!
時代是命題之大背景,命題必須把時代主張和時代內涵考出來,體現在四個必須:
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出來;
必須把依法治國的理念考出來;
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考出來;
必須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考出來。
四個必須定位了考查的大方向,作用於命題的細枝末節。四個必須給考生的考試啟示為:無論命題人是誰,來自於哪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帶著四個武器(四個必須)對英語考試試卷的語篇選擇、語篇立意、語篇走向、主人公特徵等進行了提前畫像,提前預設。如應用文寫作中反覆出現的焦點人物「李華」,今日之「李華」非昨日之「李華」,如果學生讀不出「李華長大了」、「新時代的李華」、「李華代表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最先進的價值觀、中國文化的國家乃至國際代言人」等這樣的關鍵信息,我們就缺乏了新高考英語的基本勝任力。
2.新高考英語考查的素養化:
依據2017年版的課程標準,新高考英語學習有四大核心素養,分別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大素養直指命題的核心,以適應中國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語言能力為基礎和核心,用文化意識釐定語言運用的高度,用思維品質丈量語言運用的寬度,用學習能力保障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長度。這給中國學生提出了最為本質的要求,要求中國學生要開展大小長短語言的精準輸出及對給定語言的精準分析。在新高考英語卷中,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了短文改錯,增加了讀後寫作,尤其是讀後續寫,要求續寫字數150詞,再加上應用文寫作的80詞,共計230詞,與全國卷的寫作100詞相比,增加了1.3倍,直擊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與短文改錯間接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相比,讀後續寫體現了新高考英語卷極強的設題區分度和選拔區分度。
3.新高考英語檢驗的學術化:
與全國卷命題相比,新高考命題堅持評價優先,最大化釋放命題對學業質量考核的價值,也就是對學生英語學科學術能力的評價價值。各種顯性變化的背後內涵究竟是什麼?在全國卷命題中,閱讀理解的命題按照試題性質主要包含了較多比重的細節理解題,也就意味著,新高考命題將拉低細節理解的比重,因為細節理解題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要求不高,難度不大,區分度太低,只要學生具備基礎的詞彙量,解決細節理解的問題難度大幅下降。在拉低細節理解的比重的同時,也必將提升對思維品質和語言邏輯要求較高的試題命題,以此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邏輯系統的完整性,語篇整體邏輯的駕馭性。在這種情況下,新高考命題不再是為了分數而考查,而是多維考查,在思維品質達標的基礎上順便實現學業成績的突圍。
4.新高考英語解題的流程化:
新高考英語命題靈活性更強,圍繞課程標準規定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開展多領域選材、多角度設題。因此考生的考試預見性將很難得到保證,換句話講,日常學生所學都不是考試所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去武裝解題流程,很難做到舉一反三,更難做到高分高能,極有可能出現學習和考試兩張皮的現象。因此,解題流程的武裝迫在眉睫。究竟如何破解讀後續寫,基本流程是什麼?常規的閱讀理解語篇、完形填空語篇究竟如何破解,等等等等,都需要流程支撐。
立足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與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大智教育教學必須按照教育規律進行,英語作為語言學科必須為學生終身成長服務,為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服務,全面落地學科核心素養,全力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