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理退保」套路升級 多方攜手聯合迎戰
今年4月初,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警示消費者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保險機構早已對惡意「代理退保」深惡痛絕,多家保險公司表示將從上至下高度重視,一方面重建內部投訴管理和處理機制,加強源頭治理;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行業協會、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等多維糾紛調解機制的構建,提升糾紛化解的公允性。
「代理退保」惡意投訴騙局仍在不斷上演,並已上升到司法層面。《金融時報》記者獲悉,近日,全國首例司法打擊保險黑產代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案件在廣東省開平市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判決,涉案人員周某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代理退保」黑產何時休?這個問題已然困擾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多時。業內人士認為,這一以牟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慫恿、誘導甚至唆使保險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的行為,不僅對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更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此,金融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也在加強協作,對該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代理退保」騙局花樣翻新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代理退保」騙局呈現由暗轉明,團夥作案和業務範圍擴大趨勢,上述案件證明了這點。根據案情披露,今年6月17日,楊某接到一陌生號碼來電,對方自稱是保險公司的售後服務人員周某。周某能準確地說出楊某的保單信息,並在交流過程中,歪曲解釋保單,還向楊某推薦辦理保單貸款、減保業務,並停繳舊保單,謊稱將舊保單升級為新保單。
後經核查,周某並非險企工作人員,也沒有保險從業資質。其背後還有一個至少8人的團夥,平日駕駛4輛外地牌照小汽車在廣東地區作案。在周某使用的手提電腦中發現超過千條客戶信息,涉及客戶800餘人,保費6000多萬元。7月9日,開平市檢察院以周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700餘條對其進行批捕。
據悉,此案為銀保監會部署開展保險領域惡意投訴治理工作以來,全國首起黑產人員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司法判決。
不過,《金融時報》記者調研發現,在監管部門圍追堵截下,最近保險領域惡意代理騙局又有新變化。一些詐騙者從原來以「全額退保」為幌子,變成假冒保險機構客服,或打著監管部門的旗號,以「產品升級」「贈送保障」等話術為由誘騙客戶退保。還有部分惡意代理投訴人員以應聘業務員等方式伺機混入保險機構,在銷售環節通過誇大保障、隱瞞合同重要信息等手段誤導客戶投保並預留銷售誤導「證據」,通過銷售新保單獲取佣金吃下「頭啖湯」,而後再擇機以各種理由誘導客戶退保,通過收取高額退保服務費從客戶處攫取「二道湯」,更有甚者,會進一步誘導客戶投保新的產品再次牟利。
此外,「代理退保」還拓寬了業務範圍,從壽險向產險擴張。中國銀保信下發的《關於疑似新購車輛「集中退保騙傭」欺詐風險的提示函》指出,今年5月至7月,多家經營車險業務的險企在承保「以租代購」公司的新車保險業務中,遭受不同程度的集中退保,以致損失大額佣金,個別公司損失達千萬元以上。
隱藏在背後的退保黑產鏈
在某電商平臺,記者搜索「全額退保」時發現,頁面很快跳出不少標有「全額退保」「無損失全額退保」「專業保險維權指導」等銷售內容的商家信息。在記者與商家取得聯繫後,先要回答一系列問題,問題除涉及保單基本情況外,還有被特殊問及,「當時銷售員在向你推銷保險時,是否存在誇大承保範圍等誘導欺騙行為」。商家表示,這有助於「運作」成功,並且稱其團隊擁有包括律師在內的專業人士進行全程維權指導,全額退保成功率在八九成。手續費用方面,會按照保費退還金額的不同比例收取。「並不是所有保單都能做到全額退款,也要根據險種和難易程度來定,」商家說,但不成功不收費。
隨著近兩年,社交、網絡平臺上「可委託代理全額退保業務」的廣告日漸增多,一些「被蒙在鼓裡」的消費者讓設局人嘗到了甜頭,「代理退保」黑色產業鏈已然形成,記者從此前保險公司的舉報信中了解到詳細過程。
黑產中介首先會攬客,方式則是利用網絡平臺散布代辦「全額退保」業務,或拉攏保險業在職或離職業務員提供「客源」,甚至直接前往保險公司營業場所「開拓」業務。接著通過欺騙、慫恿等方式激起保險消費者不滿,鼓動其籤署所謂的《保險諮詢服務協議書》,收取高額保證金,要求客戶提供實名制電話號碼、銀行卡及身份證等。然後捏造事實,撰寫格式化舉報、投訴信函寄給當地銀保監局,或直接撥打保險公司、銀保監局投訴熱線,要求查處保險公司所謂的違法違規行為,並全額退保。同時,煽動客戶頻繁投訴、纏訴,給銀保監局施加壓力,倒逼保險公司辦理全額退保。保險公司迫於監管和投訴壓力,一旦滿足其投訴訴求,被舉報人即以「成功案例」迅速轉發,擴大宣傳,進而招攬更多「新業務」。最後,當保險公司將資金打到客戶帳上,該團夥即要求客戶支付高額手續費,若客戶反悔即派出兩至三人的「催收」小組上門收費,採取堵門、跟蹤、威脅的方式迫使客戶就範。
北京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詹昊表示,在參與「代理退保」過程中,消費者除了面臨失去正常保險保障、資金受損、個人信用受損、個人信息洩露等風險,也可能因編造理由、偽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等非法行為構成欺詐,從而面臨較大的法律風險。
嚴打退保黑產須形成合力
保險機構早已對惡意「代理退保」深惡痛絕。多家保險公司表示將從上至下高度重視,一方面重建內部投訴管理和處理機制,加強源頭治理;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行業協會、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等多維糾紛調解機制的構建,提升糾紛化解的公允性。
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代理退保,公司一方面對內治理銷售糾紛源頭問題,杜絕投訴隱患,從制度優化、流程管控、風險排查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銷售品質治理,強化合規經營。另一方面對外加強消費者風險提示和消保教育,強化公司官方投訴渠道的宣傳,引導消費者從正規渠道理性維權,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此外,公司還積極推動行協、金融糾紛調解中心、人民調解室、街道等多維糾紛調解機制的建立和運作,提升糾紛化解的公允性。
新華保險則分別通過「以案說險」「消保學堂」開展對消費者和銷售隊伍的宣傳教育。據了解,該公司在今年客服節期間連續發布相關案例,提醒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同時,該公司也在加強對「惡意投訴」證據材料的收集,對涉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代理投訴經營者,通過訴訟方式依法維護公司及客戶的合法權益。
今年4月初,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警示消費者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據不完全按統計,近年包括銀保監會在內,各地監管機構對「代理退保「的相關風險提示超過50次。
以廣東省為例,當地銀保監局重點從排查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客戶信息管理安全、建立從業人員業務品質資料庫、向公安機關移送違法犯罪線索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加大打擊惡意代理投訴力度。自今年8月開展惡意投訴舉報專項打擊行動以來,廣東銀保監局轄內(不含深圳)人身險涉惡意投訴舉報案件大幅下降,2020年8月、9月環比降幅分別達45.96%、36.1%,惡意代理投訴不斷增長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由此可見,只要金融監管部門,司法部門以及保險機構形成合力,加強溝通聯繫與信息共享,遏制「代理退保」現象蔓延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