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銳龍到底還有多少超頻空間,能否免費提升手上三代銳龍性能?

2021-01-04 騰聞創想

到底還有免費性能提升嗎

銳龍已經發布幾個月了,我相信網上已經有相當多銳龍超頻教程。但是很多人對AMD主板基本配置,以及銳龍專有名詞定義和CPU架構都有一些懵懂,所以對銳龍3000系列超頻認知也是一知半解,最後導致超頻結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充分發揮銳龍3000強大性能。我們當然會有點不滿足,反正錢都花了,東西也買回來了,當然要做到物超所值。

儘管三代銳龍還是處於Ryzen 2早期階段,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三代銳龍身上榨乾剩下的一點性能。從2017年第一代銳龍開始,銳龍的超頻能力就僅僅限到略高於原廠的頻率。這對喜歡超頻的AMD粉絲來說,可能感到有點美中不足。那麼問題來了,還能夠免費提升手上三代銳龍的性能嗎,三代銳龍系列到底還有多少超頻空間?

銳龍架構

超頻前要了解CPU架構

這是業內老生常談的話題,你對CPU架構都不了解,然後就麻木跟著什麼所謂超頻大神學著修改什麼參數,都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是很貿然的做法,會超頻失敗,分分鐘藍屏死機。廢話不多說,先來簡單了解銳龍架構吧。

銳龍架構—CPU Die,I/O Die,Infinity Fabric(俗稱IF總線)

雖然三代銳龍目前有三個系列銳龍9、銳龍7和銳龍5,但是如果是在CPU架構上分只有兩種。分別是一個CPU Die和一個I/O Die(銳龍7和銳龍5) ,兩個CPU Die和一個I/O Die(銳龍9)。

以銳龍9 3950x和銳龍7 3800x為例,3950x擁有兩個CPU Die(其實就是一組CCD)和一個I/O Die,每個CCD又包含兩個CCX,CCX裡面就是一顆四核八線程的小銳龍,這樣一算3950x就擁有16核32線程了。3800x所不同的就是少一個CCD,所以只能是8核16線程。哦,還有一點就是每個CCX都是通過Infinity Fabric(IF總線)互聯。

在關於如何選擇三代內存那篇文章我有提到,CMI2由於自檢延遲的原因,導致IF總線頻率最高值卡在1800MHz到1900MHz之間。

主板

主板方面,如果你不是什麼極限超頻玩家,普通一千來塊中階版主板完全可以滿足小超八核心銳龍的需求。(像銳龍3700X和銳龍3800X)

AMD的PBO模式

而所謂的PBO(Precision Boost Override),其實也不是直接超頻,就是在允許範圍內可以調高功耗牆。

功耗牆裡面分三部分:PPT,TDC和EDC。

PPT:Package Power Tracing,追蹤CPU插座能給處理器提供的功率

TDC:Thermal Design Current,因溫度限制能由供電模塊提供的電流

EDC: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因電氣限制能由供電模塊提供的電流

開PBO前,三者的限制是根據CPU標稱TDP來定。

開PBO後,三者限制根據主板BIOS允許上限來定(不同主板上限不同,允許手動單獨設置,但仍不能超過BIOS上限。其實AMD的PBO模式不需要各種調試,前提是你的散熱器夠好。如果你實在這麼打算的話,你可以設置好AMD的自動超頻,又名精準超頻提升,然後就沒事了。如果你真的夠幸運,而且功率限制也恰到好處,你會得到200MHz的性能提升,好像還不差,其實這一點頻率,開了之後也不會有 太大的性能提升。

超頻空間其實很少

兩家CPU廠商的競爭已經白日化,留給消費者超頻空間很少

為什麼沒有什麼超頻空間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由於現在Intel和AMD兩家CPU已經進入競爭的白日化階段,兩家對任何一款CPU的出廠預設值都基本是最大值。因為它們預設值的綜合性能評分都會對網絡評價、媒體評測、消費者評價以及推進度和建議度等影響巨大,最後直接影響該處理器在消費者心中地位。

如果是比較心細的超頻玩家可能會注意到。這是市場競爭一個必然的趨勢,Intel和AMD已經慢慢把自家CPU(不鎖頻)已經把功耗和頻率調到最佳值的位置。通俗來講,出廠已經CPU性能基本榨乾,沒有什麼超頻空間。現在不論是酷睿還是銳龍也好,超頻都很容易撞到溫度牆,再加電壓雖然頻率可以上去,但是功耗和發熱量會突然倍增。CPU之所以能夠還能超,基本都是CPU良率比值的不同,因為這個良率空間我們還是有點超頻空間的。

雖然超頻空間很少,但是也為消費者省了不少心

這樣做其實也是對超頻有好處的,因為很多消費者都不會花很多心思甚至不花什麼心思去超頻,一直都是使用銳龍PBO模式,很少玩家使用OC模式。其實AMD的PBO模式越來越受玩家的認可和歡迎,所謂的PBO模式就是CPU的溫度和功耗限制,將其做一個整合來保證CPU在各個溫度下安全高效地工作。

最後還是一句話,超頻只是比較專業的玩家,找出CPU因為良率而導致性能超頻性能不同的性質。最後利用自己熟練的超頻技能和良好散熱配備榨乾這最後一絲性能。

相關焦點

  • 三代銳龍來勢洶洶,把Intel按在地上摩擦,但三代銳龍配啥內存好
    三代銳龍真香,但是究竟該如何選擇內存才好大家都是知道,三代銳龍來勢洶洶,除了遊戲性能基本和Intel打成平手之外,其他各方面指標完爆牙膏廠Intel。那麼,既然選擇銳龍平臺,究竟選擇怎樣的內存,才能顯著影響你的新遊戲電腦的性能,這沒有絕對的準確的答案。
  • X470主板搭配三代銳龍實測:性能、超頻幾乎完全相同
    最新發布的三代銳龍不僅可以搭配最新的X570,也支持X470、B450、X370、B350(只是後兩者要看廠商是否提供BIOS),唯一不支持的就是入門級A320,而最新的X570主板也通吃二三代銳龍、一二代銳龍APU,只是不支持一代銳龍和七代APU。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使用X470主板搭配新銳龍,除了不支持PCIe 4.0,是否會有性能上的損失呢?超頻是否會受影響呢?
  • 三代銳龍7對比九代酷睿i7 還說銳龍不能打遊戲?
    ,測完你就知道AMD 銳龍7 3700X遊戲到底靠不靠譜了。U套裝購買的話,價格還會更便宜,看就算性能大幅上漲,三代銳龍也沒有忘記維持性價比優勢。,性價比很高,同時AMD中端晶片組B450和B550也都支持超頻,如果追求極限性能, 你也可以買一個好點的散熱器來通過超頻進一步提升三代銳龍的性能。
  • 十代酷睿i5對比三代銳龍5 追求性價比該買誰?
    因為這兩年AMD一直在奮起直追,現在已經開始慢慢佔據市場主動,在去年正式推出了三代銳龍之後更是讓廣大A粉高呼YES,憑藉著7nm工藝和全系的Zen2架構,三代銳龍的性能不僅對比自家前兩代銳龍進步巨大,而且目前看來三代銳龍性能與英特爾十代酷睿也不遑多讓。
  • 三代銳龍公布了,買二代還是等三代?
    那麼就有不少同學問小孟,你說三代銳龍都發布了,我想換電腦是應該現在換還是等一等直接上三代呢?要是買了二代是不是虧啊,那我們今天就得說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聲明一下,我並不是農企或者牙膏廠任何一頭的死忠粉,作為一個科技自媒體,我從i3、i5、i7到銳龍R3、R5、R7都用過,所以在這方面可以儘可能保持客觀理性的看待。
  • 各型號三代銳龍和主板搭配攻略
    這次三代銳龍仍然使用Socket AM4插槽,意味著通過BIOS升級,可以支持二代X470/B450主板,甚至一代的X370/B350主板也可以使用,同時AMD之前也承諾在老平臺不會有性能的流失,同樣會讓三代銳龍發揮全部能力,所以各個型號的三代銳龍其實不是所有都需要X570主板才可以。01 Ryzen 5 3600X/3600可以使用什麼主板?
  • AMD限制三代銳龍處理器超頻能力以延長壽命
    8月28日消息,據Guru3d報導,一位華碩的員工稱AMD已經將三代銳龍處理器的超頻性能限制到一個更加平穩的水平,限制了超頻性能後的三代銳龍處理器可以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這名華碩員工表示,AMD已經在最新的AGESA(AMD推出的一種BIOS程序接口定義)版本中改變1003 Boost的設定,並限制了銳龍三代處理器的超頻性能,其主要原因是之前的超頻設定對處理器的影響過大
  • 拳打9700K,腳踢9900K 它就是性價比最高銳龍三代處理器
    時隔13年,AMD終於迎來了翻身日:銳龍三代處理器終於現身!正面硬剛Intel的時刻難道真的要來了嗎?這次我們就來評測新銳龍處理器系列中的Ryzen 7 3700X。▼ 參數對比本次新銳龍處理器規格提升巨大,我們直接看表格:這次銳龍三代帶來的升級有:核心突破8核到達12核、臺積電7nm工藝,頻率上限突破,支持PCIe 4.0,功耗也有明顯下降。
  • AMD三代銳龍性能秀肌肉:不給九代酷睿任何機會
    線程銳龍9 3950X,規格上已經完全壓制Intel第九代酷睿,後者最多才8核心16線程,工藝上更是面臨14nm VS. 7nm的代差。三代銳龍的確切性能,要到7月7日上市後才能有具體的評測數據,這裡我們不妨先來看看AMD官方給出的數據,對比下來真的讓Intel很難受。16核心的銳龍9 3950X要到9月份才會第二批上市,暫時也沒有具體性能數據,我們就從12核心的銳龍9 3900X開始,還有8核心16線程的銳龍7 3800X/3700X,6核心12線程的銳龍5 3600X/3600。
  • AMD三代銳龍APU主頻確定!
    距離五月份的AMD新品發布會越來越近了,在五月份如果有沒意外的AMD的三代銳龍處理器將會和大家見面,除了銳龍處理器外還會有7nm的Navi顯卡也將同時期亮相。
  • 三代銳龍7對比九代酷睿i7 遊戲孰強孰弱?
    AMD銳龍處理器一直是性價比的代名詞,三代銳龍上市之後AMD也繼續延續了性價比的戰略,讓用戶高呼」AMD YES」,不過因為性價比太高,很多用戶對於AMD實際性能一直抱有懷疑的態度,而且只要電腦出現了問題,也會往AMD處理器上甩鍋,但事實上,使用了7nm工藝和Zen2架構的三代銳龍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性能大幅上漲,通過與微軟等各大企業合作,兼容性也在不斷加強
  • AMD 3000XT首測:補完三代銳龍的最後一塊短板
    只不過在Intel發布全線標配超線程技術,且頻率有所提升的10代酷睿後,AMD的主流消費級處理器地位就有一點危險了。而後者選擇在推出Zen 3前,先推出3000XT系列處理器來應戰。今天的主題我們就來圍繞三款新銳龍3000XT進行。
  • AMD 3000XT首測:補完三代銳龍的最後一塊短板
    只不過在Intel發布全線標配超線程技術,且頻率有所提升的10代酷睿後,AMD的主流消費級處理器地位就有一點危險了。而後者選擇在推出Zen 3前,先推出3000XT系列處理器來應戰。今天的主題我們就來圍繞三款新銳龍3000XT進行。
  • 對比九代酷睿和三代銳龍CPU,如今選擇AMD,真的可以無所顧忌了嗎
    但是在2017年,AMD終於在沉默中爆發,推出的全新一代銳龍處理器從入門到高端全線對標intel,徹底改變了大家對AMD處理器的印象。那麼對比如今主流的九代酷睿和三代銳龍CPU。到底誰更加值得選購呢?今天慢慢君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玩轉三代銳龍 選B450還是B550主板
    B450誕生時只有第二代銳龍,去年通過BIOS升級支持第三代銳龍,並能較好的運行這一款處理器,但未來能否支持下一代還尚無定論,或者說支持優先度會排在X570、B550之後。B550誕生在第三代銳龍上市後近一年,CPU支持更加完善,並可以運行基於ZEN2架構的APU產品,對下一代CPU保持兼容,並有很高的優先級。PCB升級
  • AMD三代銳龍良心到家:性能飛起 性價無敵 還有釺焊
    AMD宣布的7nm Zen2第三代銳龍3000系列在紙面上看起來很好很強大,實際性能則要等到7月7日上市後見分曉,不過從已經曝光的跑分中足可見一斑了
  • 三代銳龍總體性能很優秀,卻為何遊戲性能和佔有率依然不如Intel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一年時間裡,AMD推出三代銳龍處理器,基於Zen 2架構和7nm,總體性能上要強於九代酷睿。時隔近十五年重新能和Intel在主流桌面平臺上正面對抗並且將其打倒,但是遊戲性能的寶座依然Intel,市場佔有率遠遠大於銳龍,這是為什麼呢?
  • 無懼十代酷睿i3,AMD截胡intel首先發布四核八線程三代銳龍3 CPU
    AMD近日公布了三代銳龍3處理器,分別是R3 3300X和R3 3100,二者都是四核八線程,硬抗intel酷睿i3 10100。可是不要忘記,銳龍全系列是不鎖頻率的,不過考慮到三代銳龍沒什麼超頻空間,可玩性和性價比比較高的就屬R3 3100了,把它超頻到全核4.2GHz應該是很能打的。
  • 三代銳龍新升級,內存兼容5000頻率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AMD將在5月底發布三代銳龍處理器,基於7nm Zen2架構,擁有高達16核心。可以說,AMD處理器多核心的戰略是非常成功,當初主流級的4核心處理器,現在都只能算是入門了。不過市場上的處理器在對高頻內存支持方面卻做的不是太好,據傳聞,這次三代銳龍將解決這個問題。
  • 三代銳龍好評不斷,但銳龍少了它們可不行
    【PConline導購】年中AMD第三代銳龍桌面處理器的推出,再次激活了整個DIY市場,相比二代銳龍還稍顯單薄的單核性能,新銳龍IPC效能的提升,加上銳龍系列一直擁有的多核心多線程優勢,讓追求高性價比的DIY玩家紛紛喊出AMD YES。經過DIY玩家的實測,三代銳龍確實兼顧了生產力和遊戲性的全面需求,可謂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