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10歲的謝雨霖從沒跟警察打過交道,但他對這兩個字卻有些「反感」,因為「我犯錯時,媽媽總會說要打110把我關進派出所」。然而,當他第一次走進派出所,警察叔叔卻用真切的行動改變了媽媽對他的「誤導」。
今年9月底,媽媽帶小雨霖回達州老家辦身份證。在老家的派出所拍照時,媽媽發現小雨霖價值800多元的視力矯正眼鏡不見了,因為小雨霖之前就有丟三落四的習慣,媽媽忍不住吼了他幾句。值班民警了解事情後,打了20多個電話,聯繫車站與司機,最終幫他找回了眼鏡。
時隔20天,小雨霖把這件事寫成作文,在文中寫道「一本正經的警察是那麼可愛」。
特殊的「來信」
小學生作文,原來警察叔叔很可愛
10月20日晚,達州市達川區石梯派出所民警張國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隨後,「來信」被發布在達州市公安局的微信公眾號「達州公安」上。文中有一段短小文字,另外附加作文內容圖片兩張,作文中還有紅筆修改的痕跡。
作文名為《我和警察叔叔的故事》,文中提到9月30日,作者小雨霖和媽媽到石梯派出所照身份證照片,看見一位「稍微有些胖,穿著制服的警察,他神情嚴肅,一本正經」。民警給小雨霖照相時,媽媽發現小雨霖新配的矯正視力眼鏡不見了,小雨霖這才想到眼鏡丟在途中乘坐的客車上。
母親多次追問小雨霖時,這位「一本正經」的警察叔叔張國「解救」了小雨霖。了解詳細情況後,張國和達州西外客運站多次聯繫,最後找回了眼鏡。因媽媽時常告訴自己,警察叔叔很兇,做錯事,要被警察叔叔抓,小雨霖印象中一直對警察感到害怕。通過這件事,小雨霖發現事實上,「眼前這位一本正經的警察叔叔是那麼的可愛」。
10月22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達川區石梯派出所民警張國。他介紹,9月30日確有幫小孩找到眼鏡的事,第二天小孩的大姨幫其帶走。10月20日晚8點過,小孩的媽媽通過微信發來小孩寫的作文,自己閱讀後發現,寫的正是那天自己為他找眼鏡的事。「本來是小事,也很普遍,沒有想到被小孩寫上了作文」。
小雨霖的媽媽符陵說,作文是國慶後學校布置的題目,剛好小雨霖遇到這件事,於是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警察「身教」
班車上掉了眼鏡,叔叔輾轉幫他找到
據民警張國回憶,9月30日下午1點過,小雨霖來到派出所拍照。媽媽發現兒子眼鏡不在,追問眼鏡去哪了,「小孩回答不上來」。張國說:「當時我看到小孩的臉色很難看,就給他媽媽說別擔心,我們幫忙找」。
這對母子的回憶,眼鏡掉在達州市回石梯的客車上。他們於當天上午11點多在達州市西客站乘坐前往石橋鎮的車,中午1點多在中途的石梯鎮下車,到達石梯派出所。「因為是流水班車,我們也沒有記下車牌號,根本不知道找誰,」符陵說。
張國說,自己剛好有一位名叫段毅的同學在達州市西客站工作。他一邊和段毅聯繫,尋找司機名單;另一邊和達川區石橋車站的工作人員聯繫,希望尋找母子乘坐的車輛。「說實話,當時沒把握能找到眼鏡,只能說盡力幫著找。」
達州市西客站工作人員段毅向成都商報記者介紹,達州市往達川區石橋方向有23趟客車都經過石梯鎮。通過當天的客運車輛出站記錄查詢到,在11點30分左右,有5趟車客運車輛出站前往石橋車站。
張國說,自己再找人根據中途的客運車輛檢查站的時間數據排查,猜測小雨霖和媽媽乘坐車的車輛可能是川S61583,司機為李明。隨後,他找到同學段毅,對方聯繫上司機李明。當時李明正在往返達州市城區的途中,他在合適的位置停車後,發現小雨霖的眼鏡就在車上。隨後,他找人把眼鏡帶回石梯派出所。張國說:「當天來來回回打了20多個電話,前後可能花了一個多小時。」
當天在派出所內,符陵也在找熟人幫忙聯繫找司機,後來聽到張國說「眼鏡找到了」,母子的情緒也緩和了很多。當天下午4點過,兩人離開派出所。第二天,小雨霖的大姨來派出所把眼鏡帶了回去。
10歲調皮蛋,常被嚇唬「打110」
媽媽的「言傳」
事實上,小雨霖對警察叔叔深深的「誤會」,源於媽媽的「言傳」。原因是每次小雨霖調皮,媽媽就說「打110,把你抓到派出所去」。
9月30日,小雨霖在路邊撿到一個印章,在石梯派出所的桌子上玩起了印泥。這一幕,被張國親眼看到,他也覺得小雨霖「確實調皮!」
小雨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有時候自己都感覺自己比較調皮。「每天回家作業多,媽媽讓做作業,不讓我玩兒。」
因為不聽話,媽媽沒有少打小雨霖。小雨霖也證實,很多時候媽媽管不住自己,就會說「打110,讓警察抓到派出所去關幾天。」
符陵說,小雨霖在學校很聽老師話,學習還不錯,「就是費(調皮)」,現在他學習壓力大,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也不想他輸在起跑線上。
「他放學回家,我就會安排他做作業,小孩有時管不住自己,貪玩兒。」符陵說,每次「費」,自己都忍不住會說「打110」或者「監獄關幾天」。「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總感覺他不聽話,把他歸到『壞蛋』,讓警察來管管」。
時間長了,符陵發現小雨霖對警察的印象不好,「這次回達州去照身份證照片,他都說能不能不去派出所」。
聲音
我的方式 有待改變
孩子媽媽:
這次小雨霖的作文,也讓符陵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變。
9月30日,兒子向自己表示不想到派出所去時,符陵才發現,這和自己平時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符陵介紹,「我們更應該給他講,警察在面對壞人時是嚴肅的;警察在面對好人時是保護我們的。」
孩子恐懼警察 真正有困難時 可能不敢求助
專家意見:
針對此事,四川省社科院胡光偉教授認為,符陵的教育方式不合適,不能用警察來恐嚇孩子,容易讓孩子對警察產生恐懼感。胡光偉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表現和家裡的家長有一定關係,家長通過恐嚇的方式教育子女,可能是家長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接受過被恐嚇的教育方式,而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小孩成長。
胡光偉介紹,家長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家長應向孩子傳輸關於警察的正面知識,在遇到困難時,應該懂得如何向警察求助,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對警察產生恐懼感,真正遇到困難時,孩子有可能不敢向警察求助。因此,要改變教育方式,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的認識,才能教育好孩子。成都商報記者 張楊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