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國糧倉護糧人:感恩珍惜 勞動最美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糧倉巡查。 王昊陽 攝

中新網江西鷹潭12月11日電 題:走近大國糧倉護糧人 感恩珍惜 勞動最美

記者 王昊陽

冬雨淅瀝,江南的天潮溼陰冷,在中央儲備糧鷹潭直屬庫有限公司31號糧倉內,一位工作人員正忙得滿頭大汗。

燈光下,糧食保管員李曉芳正弓著腰,仔細疏鬆著糧面,他身後,「守護神聖使命,管好大國糧倉」一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

中儲糧江西鷹潭直屬庫有限公司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記錄糧食數據。 王昊陽 攝

李曉芳在糧食保管一線工作了近20年,最近被中儲糧江西分公司評為「最美保管員」。「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是這位1998年退伍轉業倉儲「老兵」的工作信條。

「最忙的時候是夏糧收購,每天天一亮就來到工作崗位,一直忙到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家。雖然早出晚歸,工作辛苦,但我們是在服務三農,為國儲糧,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李曉芳為他的工作感到自豪而驕傲。

「2010年我們鷹潭公司上收中儲糧以前,倉房保管條件不好,工作又髒又累,糧食銷價不足九角錢,公司效益又不好,員工工資長時間發不出,很多人外出打工另謀出路,僅留下20餘人成立保糧小組,堅守著倉儲第一線。」談起以往工作經歷,中儲糧鷹潭公司副總經理李兵深有感慨。

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糧倉忙碌。 王昊陽 攝

「那個時候庫區一片蕭條,雜草叢生,夏天倉溫高,每天進倉打單管風機處理高溫糧,一忙就是一天,汗水浸透全身。」李兵說,「在最困難的那段日子,我們保糧小組成員憑著這份信念,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現在他們也是我們鷹潭公司倉儲的中堅力量。」

隨著鷹潭公司上收至中儲糧,在中儲糧集團公司和江西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投資上千萬元對倉儲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庫區環境、倉儲保管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糧倉忙碌。 王昊陽 攝

「大家心懷感恩,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員工幹勁十足,奮發有為,現在鷹潭公司發展越來越好,在大家的努力下,從過去全省排名倒數第三,已經發展到分公司先進庫行列了!」李兵自豪地說。

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糧倉忙碌。 王昊陽 攝

「現在我們公司正在向精細化管理邁進,積極推進特色班組建設,通過實現工作內容指標化、工作要求標準化、工作步驟程序化、工作考核數據化、工作管理系統化,正以『比學趕超追』打造一流的『鐵軍』隊伍。」

「隨著儲糧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糧食全部都享受著『空調房』的待遇,檢測手段全部實現電子信息化,勞動強度也減輕了很多,原來一個保管員只能保管幾百噸糧食,現在我一個人就保管著一萬噸糧食了。」李曉芳表示,「現在糧食保管的好,損耗也在1%以內,糧食銷售價格也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們公司糧食在網上拍賣,客戶不需要來庫裡看樣就直接高價拍下,對我們公司的糧食和服務質量充滿信心。」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從不怕苦、不怕累,現在倍加珍惜機會,愛崗敬業,幹勁十足。」李曉芳管理的倉庫每年都被江西分公司評為「黨員示範倉」。李曉芳表示,「這是屬於我們保管員的集體榮譽,是每一位堅持者、奮鬥者的勳章。」

糧食保管員李曉芳在糧食傳送帶著查看糧食質量。 王昊陽 攝

在糧倉內柔和的燈光下,稻穀粒粒飽滿,它們靜靜地躺著,在角落裡散發著芬芳。(完)

相關焦點

  • 學校出臺五大行動方案 常態化落實「愛糧、惜糧、節糧、護糧、保糧...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出臺《中國農業大學常態化開展「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糧食浪費」行動實施方案》(中農大黨發〔2020〕44 號)(以下簡稱《方案》),常態化落實「愛糧、惜糧、節糧、護糧、保糧」五大行動。
  • 走近大國糧倉「守糧人」:一人管理萬噸稻穀
    1981年1月,在江西萬年縣石鎮糧管所工作了25年的父親退休,把守糧護糧的接力棒交給當時17歲的喬立勝。後來原單位改制,喬立勝通過考試,以優秀的成績進入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作,父子二人接力守護糧倉近65年的時間。  喬立勝告訴記者,以前在糧管所工作時,老式房式倉儲糧設施簡陋陳舊、密閉性差,要做到上不漏、下不潮等基礎保糧條件就意味著必須要有更多的付出。
  • 合肥市思政微課堂|心懷危機意識 共保大國糧倉
    合肥市思政微課堂|心懷危機意識 共保大國糧倉 2020-12-05 1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的科普!大國糧倉竟是這樣儲存保管糧食
    在第四十個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到來之際,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公司在北京中央儲備糧順義直屬庫啟動第三屆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各界人士走進大國糧倉。開放日活動主題為「科技賦能 愛糧節糧」,在接下來一周內,中儲糧全系統各分(子)公司共140家直屬庫集中向公眾開放,讓社會各界近距離了解中央企業在強化科技創新,管好大國糧倉,倡導愛糧節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從活動上獲悉,目前,中央儲備糧的科技儲糧覆蓋率超過98%,綜合儲存損耗率從2%以上降至1%以內,南方地區控溫儲藏的稻穀出庫時品質如新,「藏糧於技」效果顯著。
  • 洛陽出土隋唐糧倉,糧倉儲糧250噸,糧食儲存千年還可以發芽
    「民以食為天」,糧食對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五穀豐登,社稷安寧」,糧食作為人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對社會安定至關重要。要想社稷安寧,社會秩序穩定,就要保障百姓米缸有糧,古代帝王深知這個道理。然而,古代種植糧食基本上要看氣候時節和天氣,風調雨順的時候收成自然多,遇上旱澇時節,收成不好甚至會顆粒無收。
  • 中糧糧谷發布全新品牌「皇家糧倉」
    4月16日, 中糧集團下屬的中糧國際(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糧糧谷)在北京南新倉發布全新品牌「皇家糧倉」。在古代,能裝進「皇家糧倉」的大米,是優質的象徵。時至今日,糧谷人的夢想是:打造新時期「貢米」,讓每位國人都能品嘗到「皇家糧倉」般的優質大米。
  • 「大國糧倉」守護者!金華這家單位這樣凝聚文明力量→
    「大國糧倉」守護者!儲糧鐵軍在當好「大國糧倉」的守護者同時,踐行精神文明建設,堅定不移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全程,積極傳遞文明單位正能量。
  • 視頻丨探訪中儲糧:「大國糧倉」黑科技滿滿
    四川在線記者王代強攝影吳楓10月16日,第40個世界糧食日,「大國糧倉」中儲糧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主題為「科技賦能、愛糧節糧、走進大國糧倉」。「糧食稱重時,扦樣機自動插入糧堆取樣。」倉儲部工作人員徐瑩介紹,過去某些地方採取一次取樣、固定取樣的方式,檢驗誤差較大。而使用這臺扦樣機,由系統根據售糧車型進行科學布點,進行多點逐層取樣,從而確保扦取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是入倉糧食質量控制的第一道關口。徐瑩說,糧車從進門、登記、扦樣、稱重、入庫到出門,實行「一卡通」辦理,最快40分鐘就能離場。
  • 探訪「大國糧倉」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大國糧倉」這樣管  1.43億噸,創歷史新高!今年,夏糧再獲豐收。  糧食安則天下安。中國的糧食不僅連年豐收,還長期保持著充足的庫存,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是歷史上最充裕的時期。
  • 「大國糧倉」這樣管:分布在哪?中國糧庫夠吃多少時間?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大國糧倉」這樣管1.43億噸,創歷史新高!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安則天下安。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科副科長李海傑介紹,售糧人通過手機APP可就近選擇售糧庫點、預約售糧時間。售糧車輛從進入庫區登記制卡、扦取樣品、樣品檢驗、檢斤到入倉卸糧、領取檢斤單、登記退卡,全流程信息化,大概40分鐘即可完成。從產地、庫區到卸糧、儲糧、抽檢,糧食質量管理還要「過五關」。
  • 農發行大連市分行:為「大國糧倉」保「價」護航
    年初以來,該行累計投放糧油貸款18億元,統籌支持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護糧農切身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該行高度重視糧油收儲信貸工作,發揮糧油收儲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提前與中儲糧公司溝通了解全年中央儲備糧輪換計劃安排,部署有關開戶行與當地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工作配合,積極做好中央儲備糧油收儲資金供應和管理工作,確保中央儲備糧油收購資金與糧油收儲相匹配。同時,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儲備糧企業做好地方儲備增儲輪換業務,足額投放貸款,做到「錢等糧」,守好「大國糧倉」。
  • 探訪「大國糧倉」
    中央儲備糧北京順義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科副科長李海傑介紹,售糧人通過手機APP可就近選擇售糧庫點、預約售糧時間。售糧車輛從進入庫區登記制卡、扦取樣品、樣品檢驗、檢斤到入倉卸糧、領取檢斤單、登記退卡,全流程信息化,大概40分鐘即可完成。從產地、庫區到卸糧、儲糧、抽檢,糧食質量管理還要「過五關」。
  • 「大國糧倉」靠得住嗎?
    雷州市南渡河畔東西洋稻田面積廣闊,坦蕩如砥,素有「廣東糧倉」之稱。新華社記者鄧華攝「天下糧倉」能讓人放心嗎問: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外都對糧食問題高度關注。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答: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有能力應對風險挑戰,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 熄燈號丨父親的糧倉
    今天燦爛的陽光尤其讓人回憶過往、憧憬春來。而昨夜的夢魘已帶我回家,夢裡看到自家老院牆,厚重的舊木門前為祈福五穀豐登,用柴火灰畫著的巨大糧倉,回憶起小時候父親那個神秘的灰色的,卻因歲月浸染而色彩斑斕的糧倉。很小的時候,曾經家徒四壁,糧袋裡的糧食總是少的讓人揪心,飢餓如影隨形。五穀香是小時候纏綿在味蕾裡最香的味道。
  • 探訪「天府糧倉」 看科技如何守護口糧
    原標題:探訪「天府糧倉」 看科技如何守護口糧   天府糧倉  ①中儲糧成都青白江倉儲有限公司的倉庫。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楓攝   10月16日,中儲糧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主題為「科技賦能、愛糧節糧、走進大國糧倉」。   小麥為何開著燈睡覺?糧倉中有哪些儲糧黑科技?世界糧食日,記者走進中儲糧成都青白江庫,探尋「藏糧於技」的密碼。
  • 感恩的心溫暖你我!寶雞下周啟動「中小學感恩周」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張超)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寶雞新聞網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5月11日-17日,市委文明辦、市教育局決定啟動「中小學感恩周」,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少年學會知恩、心懷感恩、懂得報恩、善於施恩,喚醒感恩情愫,體驗感恩行動、表達感恩情懷。
  • 珍惜與感恩——臺北人金彥豪的年度關鍵詞
    新華社武漢1月2日電 題:珍惜與感恩——臺北人金彥豪的年度關鍵詞新華社記者趙丹平、陳舒、喻珮、饒饒為了接受我們採訪,金彥豪特地從廣州回到武漢。金彥豪愛開玩笑,見面時自我打趣:「要是當時真走到插管那一步,今天這個採訪搞不好就沒有了。」
  • 溫州市中心糧倉 每一粒糧食都在視線範圍內
    借力科技「氣」死蟲害、「千裡眼」監控糧倉、一個按鈕糧食入庫……在採訪中,記者近距離了解「大國糧倉」如何為老百姓儲糧,怎樣用科技、綠色、智能化的手段守護百姓的「米袋子」。  糧食入倉智能化  耗材減少了農民輕鬆了  從糧食進入庫區開始到入庫儲存,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科技之旅」。  我們跟隨金秀新進入庫區,一排排形似民房的淺黃色倉庫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