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現代的區別是全方位的,但是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離不開衣食住行,還有就是吃喝拉撒。那麼有人肯定要問了,那古代人是如何洗澡呢?古代又沒有香皂和沐浴露,古人總不能每次都用水衝洗吧?而且古代的女性那麼大家閨秀,肯定要把自己打扮的香香的才能好出嫁呀。古時候的生產力雖然低下,所以不像我們可以好好的享受沐浴露的清潔和護膚,但是人家那樣洗澡,還有女子可以膚若凝脂也真是讓人佩服!現在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古代人用過哪些東西來洗澡吧!
1、草木灰
宋代《雞肋編》中記載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汙。肯定有小夥伴要問了,這草木灰不會有刺激性嗎?其實現代科學早就解釋了。草木灰是農村廣泛存在的消毒劑原料,具有很強的殺滅病原菌及病毒的作用,其效果與常用的強效消毒藥燒鹼相似。方法是:用2.3千克草木灰,加熱水10千克即可用於畜舍、飼槽、用具等消毒。為增強消毒作用,可用30千克草木灰,加水100千克,在鍋內煮沸l小時後,過濾去渣,用於豬瘟、口蹄疫、雞新城疫等毒汙染的畜舍、用具的消毒。該消毒劑具消毒作用強、無任何副作用、無刺激性等特點。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2、淘米水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們用洗米水來洗澡去汙,據說不光可以去汙,而且保健功能奇佳,,這個在當年是廉價而又普遍的早期洗澡水。而現在科技也早已解釋了淘米水的妙用。科學表明這種水呈酸性,PH值在5.5-6。因為洗掉了米表皮的營養,所以可以用來澆灌植物,會有不錯的效果;而且淘米水的水分子可以很好的分離油垢、清理碗筷、去除案板異味、洗掉菜刀上的鐵鏽等。人們在做飯時往往會把淘米水倒掉,認為它沒什麼用途,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淘米水不但是可以扮演「多重角色」的天然去汙劑,而且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小夥伴們以後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腳哦! 3、皂莢
同樣,廣為百姓喜愛的天然洗滌用料。最晚在南朝蕭齊之時,已經有人專門出售皂莢。皂莢有十多個品種,去汙能力有強有弱。皂莢有潤滑爽利、消除垢膩以清潔皮膚的作用,亦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用皂莢洗衣服,衣服不會變色,不會收縮,纖維不會受損和失去光澤。用皂莢洗澡,還能去風溼,治皮廯。 4、肥珠子
肥珠子,即無患子。據《本草綱目》有記載,樹生高山中,甚高大,枝葉皆如椿,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大如彈丸。實中一核,堅黑似肥皂莢之核,正圓如珠。十月採實,煮熟去核,搗和麥麵或豆面作澡藥。因其實如肥油而子圓如珠,故名。宋代莊季裕的《雞肋篇》中介紹,浙中少皂莢,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每到深秋,人們將果莢採下,煮熟搗爛,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名叫「肥皂」。現代科技也表明了,肥珠子真是女人的天然保養品。無患子中的果酸幫助皮膚去除堆積在外層的老化角質,加速皮膚更新,幫助改善肌膚青春痘、黑斑、皺紋、皮膚乾燥、粗糙等肌膚問題。用於洗頭亦可預防頭皮屑去屑止癢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間,呈自然酸性,純天然的界面活性劑,不傷人體,不汙染水源之特性。 5、澡豆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把豬的胰腺的汙血洗淨,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澡豆。
「澡豆」在古代可以說是全能化妝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總而言之,一切汙漬、油脂,「澡豆」全搞定!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寫道:「衣香澡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意思是說,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皇親國戚,「澡豆」是居家必備。現代醫學家發現「澡豆」的配料都是食材,吃到肚子裡「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汙,又乾淨、又徹底。據說,在我國臺灣故宮博物院,還保留有大量的澡豆製作配方、工藝。現代醫學家也以各種科學方法分析和還原古代澡豆的去汙、溶脂、護膚的奧秘。古代的澡豆用今日日化概念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肥皂類(洗衣粉)、洗面奶類、胭脂類(護膚品)。
6、胰子
胰子是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含有豬胰臟和草木灰成分的複合洗滌用品。近代,習慣把香皂稱作胰子,就是肥皂的意思。例如陝西關中、天津、青島等地都這樣稱呼肥皂。其也指豬羊等的胰腺。是誰首先想到利用豬胰去垢。至今沒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澡豆製作過程中,將豬胰研磨,增強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滲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後者有增強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強了洗滌能力,而且能滋潤皮膚,是一種比較優質的洗滌劑。在上層貴族中流行。後來,人們又在澡豆的製作工藝方面加以改進,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鈉(純鹼)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合均勻後,壓製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胰子」了。胰子在化學組成上和今天的香皂極相近。而且,產品種類更是多樣,桂花胰子、玫瑰胰子……與今天各種帶有不同香味的肥皂已頗相似。
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優質的澡豆被視為高級品而醫者瞞著不肯輕易公布配方,也因為高貴而往往只珍用於手、面部洗用。唐代李燾所著的《外臺秘要方》中有詳細的描寫:面脂手膏依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然今之醫門,極為秘惜,不許子弟洩漏一法,至於父子之間亦不傳示然聖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豈使愚於天下,令至道不行,壅蔽聖人之意,甚可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