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

2020-12-24 博書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推崇君子而貶抑小人。但是君子和小人之間,有什麼明確的界限嗎?恐怕孔夫子他老人家再世復生,也同樣說不清楚。所以對於君子與小人的辨析,我們只能從一些古典的格言中去尋章擇句,試圖找到理論上的證據。

而對於君子與小人之辨別,記錄最多的莫過於儒家的經典《論語》。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是孔子發明了「君子」這個詞,但是孔夫子他老人家在講課的時候,可是時常將這兩個字掛在嘴邊。

據統計,《論語》中有107次提到了「君子」,而有24次提到了小人。提到「小人」的地方,都是為了襯託「君子」德行的高貴。其中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不妨舉幾個例子,語出《論語》: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論語》這本書中,或者說在孔夫子他老人家的觀念裡,君子與小人就像是一對兄弟,君子永遠是受到表揚的那一個,而小人則一點也不討人喜歡。儒家對於君子的定義,通常是指以宣揚仁義道德為己任的理想化人格,這樣的完美人格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庶幾可為君子耶?人們只能無限地去接近這個道德標準。

但是在道家的觀念裡,君子與小人的概念又有所不同。大家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被經常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交情。但是很多人知道上半句,卻不知還有下半句;或者知道下半句,卻不知還有下一句。

典出《莊子·山木》,原文如下: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雖然說這句話出自道家的著作莊子中,但是卻通過儒家的孔子口中引導出來。那麼這句話,背後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有一次,孔子問一個叫桑雽的人:為什麼我一心忠君為國,卻兩次被趕了魯國呢?在宋國,我受到了砍伐樹木的羞辱,在衛國被人掃除了足跡。我周遊列國,宣揚仁政,但是卻處處遭受排擠,如今窮困潦倒,連很多親友和弟子都離開我了,這是樹木原因呢?

桑雽沒有直接回答孔子,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假國人林回的故事。假國被滅,在朝中為官的林回國破家亡,準備逃難的時候,他放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抱走了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人很奇怪,如果他是為了錢財,那一個孩子就不值錢了;他不怕被拖累嗎?帶著一個孩子逃亡多麻煩。為什麼捨棄千金玉璧,而選擇救一個嬰兒呢?

林回解釋道,如果我想貪圖錢財,自然會選擇玉璧。玉璧於我,是利益上相合;但是這個孩子於我,卻是天性相連的。如果遇到了禍患,利益相合的東西很容易就互相拋棄了,但是天性相連的,就算是遇到怎樣的磨難也會互相包容。

而且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像清水一樣淡泊,小人之間的交情則如同酒一樣甘甜。君子以淡薄而愈加親近,沒有利益糾紛;小人則見利忘義,沒有利益之後就會一刀兩斷,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湊到一起的,最後都會無緣無故而離散。

孔子聽了這個故事,終於內心釋然,不再糾結於那些拋棄自己的人,而是明白了要去珍惜那些一直跟隨著自己的人。

這個故事裡面所提到的林回,無疑是一個讓孔夫子都感到敬佩的君子。這裡的君子,彰顯了善良的人性,則更加接近於現實中的人,而不是理想的化身。《論語》中也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君子義氣相投,小人則利益攸關。因為義氣而結交的朋友,無論如何也不會分離,而因為利益而苟合的人,為了利益則勾心鬥角,最終分崩離析。歷來關於友誼的故事,莫過於「管鮑之交」的相知包容,以及「伯牙子期」那樣的流水知音,還有「桃園結義」的豪邁雄壯。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如同高山流水一般,乾淨而透徹,互相欣賞和包容。人生於世,知己難求,在於有一個人能夠懂得你。他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你的快樂,你的悲傷,但是他不會嫉妒你,不會脅迫你,始終和你保持適當的距離。

也正是因為「君子之交淡淡如水」這句話,魯迅在給瞿秋白的贈言中才會寫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朋友不在於多,一輩子三兩人足矣。此生此世,都會以同樣的坦蕩胸懷與之相交,淡泊如水卻情深義重。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少走彎路的秘訣
    說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絕對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我們在平常工作與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君子和小人。今天要講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就告訴大家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讓大家少走彎路,下面一起來看一看。要想解釋這句俗語,我們需要將其分開來說,先來說一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聊聊古代的啤酒
    《莊子·外篇·山木》中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其實還有後半句,那便是「小人之交甘若醴(讀作l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是指君子之間的交情,清淡的如同清水一般,不摻雜任何雜質。而「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意思是指,小人之間的交情卻如同甜酒一般甘甜。
  •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
    《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相傳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徵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
  • 老祖宗講「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更經典,老實人值得一看
    農村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語出《莊子·山木》:「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說的是君子之間的交情,就像水一樣高雅純淨。雖然看起來很清淡,但是卻蘊含了人們追求的「道義」。用水這種自然界中極為平常的物質,去比喻君子之間的交往之道,像水一樣清淡又綿長悠遠。實際上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才是精華之作,說出小人們的通病,即「小人之交甘若醴」。指的是以利益為前提的酒肉朋友,這種交情因利益而聚,又會因利益而被遺棄。
  • 只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知下半句才是重點,說透做人處世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都適宜,但是這句話的核心含義,不能單純從字面去理解,我們先看原文出處:「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原文中這句話,把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作對比,得出「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的結論,什麼意思呢?甘,甘甜;醴,是一種甜酒。原話翻譯一下就是:君子之間的友情,像清水一樣淡泊;小人之間的交情,像甜酒一樣美味。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小人則不一樣,小人心眼多,一不小心就給你下套,我們要處處提防,關鍵他們還很會偽裝,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我們賣了,還在給他們數錢呢。因此古人留下一句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下一句,警示朋友應該怎麼交,卻少有人知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下一句,警示朋友應該怎麼交,卻少有人知道在形容朋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時,我們常會用到一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真正朋友之間的友情,就像水一樣,雖然平淡但卻自然,會被人一直需要,並且像流水一樣長長久久。
  •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不是感情,而是功利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出自《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清澈純潔,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像美酒一樣甘甜。「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古話,放在在當今社會是不是不合適?
  • 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又何嘗不是|五年婚姻感悟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莊子·山木》本文觀點:夫妻相處也應該向君子交友一樣,伴侶之間再怎樣親密無間也要有距離感、儀式感,像水一樣清淡而甘甜,純潔而安靜。來源百度百科何謂愛情觀愛情觀是人們對愛情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什麼是愛情,愛情的本質,及愛情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位置,擇偶標準,如何對待失戀等
  •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會擔心沒朋友的星座,細節見人品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一定要結交君子,那種清淡如水的情感,是很多人都羨慕而又得不來的感情,當然在同時,也要告訴我們也要遠離小人,自古就有親賢遠佞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 這10個成語,被誤傳千年,最後一個與秦叔寶有關,被網友玩壞了
    而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無奸不商」,即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 《論語.子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具有一定的諷刺意義。現在這句話被理解為,做人要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現在是褒義成語。
  • 人生,遇到這三種「朋友」,無須太過親密,點頭之交便可
    文/把酒談歷史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意思是說喝酒應當與知己好友才能喝的暢快,吟詩應該與會的人一起才能把詞理解透徹。相互了解的是朋友,相互理解的才是知己,雖說了解與理解二者只差一字,但意義是不相同的。人一生朋友不求太多,只需要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便好。
  • 若社交無意義,選擇獨處則是智慧(深度好文)
    文/唯晨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句話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但確實很有道理,人的本性是貪婪的,每個人天生都是懶惰的,所以才有「無利不起早」之說。與人相處,若沒有特殊原因,很難有誰能做到十年如一日地殷勤。
  • 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總結的經驗可以稱之為規律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人無信不立。歡樂就是健康反之憂鬱就是病魔。
  • 老師與家長之間要「親」「清」,老師和學生之間要如何?親而不縱
    「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要保持「親」「清」的君子之交,那麼學生的成長才會少一些「絆腳石」和「中梗阻」;「小人之交甘若醴」,如果家長靠給老師「意思意思」才能讓老師提起興致去教關注學生的成長,那麼對學生的成長無疑是極其不利的。
  • 什麼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看《知否》顧廷燁和盛長柏的高級友誼
    其中,顧廷燁和盛長柏從小到大的兄弟情誼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因為他們的朋友關係,活像「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出自於《莊子·山木》,意思是:君子之間建立在道義基礎上的交情,高雅純淨,清淡如水。兩人在船中談話正酣之時,有殺手突然闖入,一身武功的顧廷燁一展身手,兩人雙雙跳入湖中,最終都化險為夷。從這裡我們就能感受到,兩人已經開始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了。
  • 人品不好的人,往往有這3種特徵,碰到了要敬而遠之!
    古人對如何選擇朋友一直有著深刻的見解。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還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古老的建議看似陳詞濫調,但它們包含著深刻的真理。一個人,他交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通常會決定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