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華潤集團董事長 傅育寧
⊙劉禮文 ○編輯 徐銳
「圍繞武漢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民生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我們將布局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在半個月前落幕的武漢「雲招商」活動上,華潤集團旗下電力、房產兩大子公司分別與合作方籤署了相關項目合作協議。全國政協常委、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則進一步表達了將用實際行動支持武漢經濟發展的決心。
基於疫情對醫療、健康等行業產生的影響,傅育寧以此為切入點,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共提交了七份提案,內容涵蓋港澳人才「市民待遇」、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健康養老、精準扶貧和物業管理等熱點話題,同時他還參與聯署提交以「關於加強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保障國家生物安全」為主題的提案。
建議明確國有企業醫院身份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華潤集團旗下的醫療板塊便「主動出擊」,其子公司華潤健康所有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第一時間開診,並派出1.3萬名醫務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多個診療渠道確保就醫秩序。截至目前,華潤健康無一名醫務人員感染。
「員工零感染是華潤健康防疫工作的一項重要目標。」傅育寧坦言,疫情防控期間,華潤集團各醫院20支幹部隊伍密切配合地方政府聯防聯控,堅守高速路口、機場、火車站重要區域進行體溫查測工作。正是這次戰「疫」經驗,讓他對國有企業醫療機構的生存現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傅育寧看來,作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企醫療機構的發展目前仍受到定位不明確、制度體系不健全、政策落地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約。
傅育寧建議,明確國有企業醫院的身份定位和適用的支持政策,或單獨出臺針對國有企業醫院的一攬子指導政策;同時建議出臺關於把國有企業醫院納入地方衛生規劃、在衛生體系建設中統籌考慮的具體指導意見,並推動相關政策落實;同時對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國有企業醫院,在醫保政策、財政補貼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等。
聚焦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當前,如何引導社會健康養老?如何合理促進養老產業發展?這些都是需要直面的問題。傅育寧今年分別從「舊城改造+養老」「精準扶貧+養老」兩個角度,提出了更細緻的建議。
傅育寧用兩組數據闡述了當下養老產業的現狀:截至2019年10月,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億,失能老年人口達4000萬以上。與此同時,我國的機構養老比重僅約3%。「可以看出,由於目前我國養老公共資源不足,導致養老家庭需要承擔沉重的時間和資金壓力。」在傅育寧看來,當下國內城鎮化正由增量模式轉向存量模式,藉助城市更新機遇,可開展社區醫療養老機構建設,提高社會化養老的水平和比重。
傅育寧建議,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並把發展養老物業與舊城改造相結合,讓養老機構能夠以合理成本獲得核心城區內適宜改造為康養用房的存量不動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增加康養相關設備;降低商業建築中康養項目的公共服務收費水平等。
此前,華潤集團公司在養老護理業務上的探索,則讓傅育寧了解到,「扶貧+養老」的創新模式,既可解決貧困地區人員就業和脫貧致富問題,又能緩解市場上養老護理員緊缺的問題。
早在2012年,華潤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與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共建養老護理人員遠程培訓基地。截至目前,該基地向華潤共輸送了307名優秀護理員。基於這一成功的探索經驗,傅育寧認為,「扶貧+養老」模式初步具備了全國推廣複製的可行性,可在進一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從實現全面脫貧、確保扶貧成果及國家治理機制等角度,在人才培訓的資源、資金方面上給予養老行業更大的政策支持。
呼籲完善物業費定價、調價機制
作為小區配套服務,物業的服務質量是衡量業主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指標。疫情發生後,更凸顯物業管理對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的重要性。傅育寧注意到,我國物業管理行業存在整體稅負過重、收費標準非市場化及人工成本不斷上升、行業分類不合理等問題。
對此,傅育寧給出的建議是,完善物業費定價、調價機制。「我認為,可以全面取消一線至三線城市的物業費限價政策,將定價權交由市場決定。同時建議各地政府出臺配套政策,促進物業費科學合理的調整,理順服務與價格之間的關係。」
為了引導物業行業更良性地發展,傅育寧建議,應儘快出臺符合物業行業特點的財稅政策。「根據財稅〔2016〕36號文,物業管理屬於現代服務中的商務輔助服務,因此無法享受疫情防控期間生活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與物業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的作用及經營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我建議給予物業企業『生活性服務業』的行業認定。」
「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考慮,可以明確物業用房的稅收法律適用範圍,並免徵房產稅。」傅育寧表示,國家稅務部門應明確物業用房是否徵收房產稅,規範地方稅務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的政策理解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