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千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演示手語。 唐小晴 攝
中新網長沙11月4日電 (記者唐小晴)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正在湖南長沙舉行。這一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國際性盛會對普通民眾而言有些「高大上」,記者探訪大會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應用成果展示區」了解到,計算機及其相關領域加速發展,也使得5G、AR、VR、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湖南聯通5G+智慧旅遊展臺,一位參觀者正在試吃用電飯煲現煮的海水稻米飯。 唐小晴 攝
宅家「雲」遊「第一高峰」
黃文婕將平板電腦對準一個小型兵馬俑模型一掃,其歷史真實色彩樣貌立刻被還原。
「AR技術在文旅應用中,小到可以還原展品外形、顏色等,大到能1比1復原歷史建築和歷史場景。」中國移動政企部門的黃文婕舉例說,通過手機AR掃描圓明園大水法遺址,能再現100多年前的雕欄玉砌、獵狗逐鹿的輝煌景象,讓遊客有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愉快體驗。
5G+智慧旅遊的應用,讓宅家看世界變成了現實。今年,中國移動推出了雲端看珠峰5G+4K+VR慢直播活動,可用VR雲遊世界屋脊,360度全景實時直播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在湖南聯通5G+智慧旅遊展臺,前來體驗VR眼鏡欣賞張家界美景的人絡繹不絕。「我們首先在張家界景區使用無人機航拍,再建模景觀並存儲在雲端伺服器上。外地用戶只需戴上VR眼鏡訪問雲伺服器,就能身臨其境體驗張家界美景。」聯通5G技術人員張標說。
一位工作人員戴上VR眼鏡。 唐小晴 攝
5G等高科技助種海水稻
2018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團隊在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地分布區之一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開展耐鹽鹼水稻試驗。今年,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經測產評估,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平均畝產稻穀再破千斤。袁隆平同時啟動了「袁夢計劃」,未來3年將在興安盟合作開發耐鹽鹼地水稻種植20萬畝。
展廳現場用電飯煲現煮的海水稻米飯,讓記者感覺入口軟糯,清香撲鼻。記者還了解到,中國聯通引入5G、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手段助推「袁夢計劃」,加速鹽鹼地大規模開發推廣。
「依託5G、物聯網、雲、區塊鏈、AI、自動化農機等技術,開發了『袁夢』海水稻5G智慧農業系統,能實現鹽鹼地水稻育苗、種植、作業、流通、指揮調度全鏈條的信息化服務,做到預判病蟲害和遠程指導農民科學防治病蟲害。」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群常務副總裁李廣聚說,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可幫助袁隆平團隊將鹽鹼地改良成高產良田。
李廣聚說,通過植入5G傳感器設備及大型人工智慧設備,袁隆平團隊能實時掌握基地的大氣、土壤環境及病蟲害等現場數據,線上考察鹽鹼地海水稻生長環境變化。
湖南聯通5G+智慧旅遊展臺展示的「袁夢」海水稻5G智慧農業系統。 唐小晴 攝
大數據讓「無聲世界」有了「順風耳」
「你好,歡迎來到世界計算機大會,見到這麼多人,我很高興,但也有點緊張。」長沙千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特殊教育部主任晏響玲說完這句話後,大屏幕上一個虛擬人物立馬用手語表達出來。
中國有超2700萬聽障人士,但手語翻譯師僅約1萬人。晏響玲所在公司專攻人工智慧手語播報,基於千博手語大數據平臺打造了智能手語雙向服務系統。
「能把健聽人的語音,快速準確翻譯成文字,也能把文字準確翻譯成3D手語動畫。」晏響玲說,該系統已應用於銀行、政務大廳、醫院、商場、旅遊、機場和特殊教育學校等領域。
晏響玲介紹,進入千博手語APP,不僅能查詢手語翻譯,其搭載的同聲翻譯系統還可即時將健聽人說的漢語轉譯成手語。「我們的手語AR眼鏡,也能把周圍聲音的有效信息提取出來並翻譯成手語,顯示在AR眼鏡顯示屏上。」(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