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外資財險公司去年近半虧損 美亞賺1.3億領跑 富邦虧1.1億墊底

2021-01-18 每日經濟新聞

外資財險企業哪家強?隨著年報披露進入尾聲,這個答案已然浮出水面。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內地21家外資財險公司(原保監會統計口徑;樂愛金暫未發布年報)2017年的淨利潤進行了梳理,其中10家險企的業績難言樂觀,虧損在千萬元以上,合計虧損金額超過5.7億元。在盈利方面,美亞財險以1.3億元的淨利潤拔得盈利榜頭籌。

而在市場份額方面,外資保險則同樣不佔優勢。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2017年度,外資財險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06.39億元,佔比僅有1.96%。

某合資壽險公司原董事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造成外資險企在內地成績平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文化理念的差異、偏保守的「打法」、難以完全複製的成熟經驗等。

11家盈利僅美亞淨利潤過億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企業在內地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公司,世界500強中的外國保險公司均已進入。財產險行業當中,外資險企的數量則達到22家,但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這些公司在內地普遍盈利情況不理想、市場佔有率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過去一年,已披露年報的21家外資財險公司中,有10家出現虧損,與上年數量相同。具體來說,這10家險企虧損均在千萬元以上,虧損金額合計超過5.7億元。而在2016年,10家虧損險企則共計虧損6.92億元。

其中,富邦財險盈利水平排名墊底。2017年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1.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幅度有所收窄。

緊隨其後的是中意財險,其以-1.01億元的淨利潤位列外資財險虧損榜次席。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的營業支出上漲1.35億元。其中,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同比增長159.62%至1.03億元。受此影響,中意財險淨利潤的下降7130.93萬元,幅度達到236.94%。

另一方面,11家取得盈利的外資財險公司中,僅美亞財險一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摒棄車險業務2年的美亞財險已無任何車險保費收入,責任險繼續作為美亞財險的主力險種,佔據該公司總保費收入的36.09%。2010年以來,責任險為美亞財險帶來了穩定的承保利潤,最近8年,該公司承保責任險分別取得了4051.91萬元、3827.81萬元、4492.96萬元、1.02億元、8648.21萬元、8735.54萬元、3569.34萬元、8250.32萬元的盈利。

2015年宣布退出內地車險市場後,美亞財險於2016年實現扭虧,淨利潤由虧損6965.02萬元轉為盈利1.02億元。2017年,由於營業支出同比下降22.16%,美亞財險的淨利潤繼續上升,達到1.33億元,較上年同期再增30.29%。

外資財險保費市場份額不足2%

除盈利表現不夠理想外,保費收入方面,外資財險也不具備優勢。官方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部22家外資財險公司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206.39億元,僅與太平財險相當。同期,「財險一哥」——人保財險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3492.9億元,是全部外資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總和的16.92倍。

而從市場份額來看,2017年度,22家外資公司所佔據的保費份額為1.96%,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外資財險的市場份額起色有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04年,內地僅有12家外資財險公司,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13.6億元,市場佔有率為1.21%。此後的10年間,這一數據始終在1%左右徘徊。

2014年,外資財險迎來「巔峰期」,保費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94個百分點至2.22%,為2004年以來最高。2015~2016年,外資財險的保費市場佔有率回落至2.07%與2.04%。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3月,外資財險公司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0.76億元,同比增長5.05%;市場份額為1.6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

某合資壽險公司原董事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造成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經營不夠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對於合資公司來說,由於股東之間存在文化和理念差異,在溝通和決策過程中,雙方有產生分歧的可能。儘管與壽險行業不同,財險沒有外方股東最高50%的股權比例限制。「即便如此,仍然沒有某一方的股東擁有絕對控股權,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在經過董事會決議的時候,還是會遭遇阻力。」

另外,上述人士指出,因為不同地區存在差異,外資財險公司也很難完全複製自身已有的成熟經驗,還是需要針對內地市場「因地制宜」。與此同時,受市場成熟度影響,外資險企對於內地市場整體經營偏保守,更偏好穩健發展而不是迅速擴張。

不過,在專業人士看來,外資保險公司能夠為內地的保險企業提供不少學習和反思的「素材」。曾任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合規官、審計責任人的馬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友邦保險為例,自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內地,該公司在內地共設立了7家分支機構,其中包含多個地級市公司。「然而,友邦在內地取得的淨利潤在它的整個集團中已經佔到約20%的比重。個險方面,友邦在內地的業績也是每年都在穩步上漲。作為一家經營傳統業務的壽險公司,友邦的發展歷程是值得內地保險公司思考和借鑑的。」

(實習生胡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2019年財險公司利潤排行榜:日賺1.6億 翻1.9倍
    來源:13個精算師2019年85家財險公司淨利潤2,402億行業日賺1.6億參見昨日文章,點擊文字可查看等到有了更多數據,一定要仔細看看~328家財險公司虧損榜1.以車險為主的公司,經營受影響?①安誠保險,5年來首現虧損!虧損榜中,有一家公司值得關注,那就是安誠保險,其實虧損榜單中利潤由盈轉虧的公司,而且利潤同比減少4.32億,是下降最快的!②安盛天平,連續3年虧損!
  • 保險七日談:美亞拿什麼保住外資財險"一哥"地位
    ·農村大病醫保擴至20種重病 民資擴大保險業版圖(2012年9月17日-9月23日)    險企新聞盤點    美亞財險市場份額創新低 一哥地位難保    新聞摘要:據中國保監會《2012年1-8月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顯示,外資財險「一哥
  • 富邦財險成立近十年仍陷虧損泥潭 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僅增1%
    中國網財經2月21日訊(記者 郭偉瑩) 近日,富邦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財險」)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報告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富邦財險淨虧損2316.7萬元,虧損額度環比擴大43.1%。無獨有偶,2019年以來,富邦財險均處於虧損狀態中。
  • 外資保險大變局上:財險前十換新顏,增速份額連創歷史新高
    隨後的時間裡,外資財險數量基本保持每年1-2家的速度增長;至2011年,外資財險數量達到21家。此後,近10年間,幾乎沒有新的外資保險進入中國市場。期間,亦有插曲,海外保險巨頭垂涎機構頗全的中資財險公司。典型案例,是2014年,美國史帶通過增資控股了大眾保險,公司更名為史帶財險。至此,22家外資財險的格局形成,一直到2019年底。
  • 48家基金去年盈利超200億:東吳基金巨虧近1個億 看最新排名
    來源:中國基金報原標題:果然賺翻了!48家基金去年盈利超200億,最新排名來了!竟有巨虧近1個億伴隨著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的披露,讓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2019年的經營情況得以曝光。財通基金在2019年實現淨利潤扭虧為盈,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7930.54 萬元,利潤總額人民幣10073.21 萬元,淨利潤人民幣6737.98 萬元。而2018年財通基金淨利潤虧損7083.92萬元。
  • 從盈利8235萬到虧損1.2億 誠泰財險四季度業績大變臉
    作為總部設在雲南的本土保險公司,在當地財險公司保費規模排名中,竟屈居第八。來自雲南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誠泰財險在當地財險公司的保費規模排在第八位,市場份額為2.3%。
  • 2016年財險公司投訴處理考評排名:都邦財險墊底
    千龍網北京2月17日訊 2月16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2016年保險公司投訴處理考評情況通報。報告顯示,2016年財產保險公司平均得分為77.79分,33家公司低於平均分,都邦財險以40.21分墊底。
  • 2019年壽險公司利潤排行榜,日賺6.6億,翻1.8倍!
    來源:13個精算師2019年82家壽險公司淨利潤2,402億(行業日賺6.6億)56家公司盈利26家公司虧損盈利機構增多2018年,最讓人難忘的應該有兩家公司,一個是壽險業老大,中國人壽宣布受資本市場影響,公司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淨利潤預計下滑50%左右。另一個,就是幸福人壽爆虧68億,成為近10年當年虧損最多的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2018年壽險公司中34家虧損,47家盈利,虧損機構較往年明顯增加。
  • 保稅科技投資虧1.29億 業績同業墊底
    保稅科技(600794.SH)證券投資失利,淨利潤同行業墊底。  3月27日,保稅科技發布2017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0.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18.3%。
  • 28家財險公司陷入虧損 亞太燕趙中煤等公司排名倒數
    本次報導也將ROE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對財險公司2016年盈利情況做一些梳理。   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2016年,有28家財險公司,即高達四成陷入虧損,而壽險虧損的比例僅有三成。其中亞太財險虧損最大,為4.5億元。燕趙財險、華海財險等7家險企虧損額也在1億元以上。
  • 尚品宅配2020半年報:整裝業務能拯救虧損1.23億的淨利潤嗎?
    2020年上半年,尚品宅配總營收同比減少27.77%至22.6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轉盈為虧,同比大幅減少175.08%至-1.23億元。有媒體統計的數據顯示,相比於同期歐派、索非亞等近十家定製家居上市企業,尚品宅配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幾乎墊底,也是唯一淨利潤虧損的一家。
  • 富邦財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 擬藉助微信平臺賣保險
    近日,臺灣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表示,富邦金控正與騰訊合作在深圳成立合資公司,由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財險開發或引進其他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在騰訊的微信平臺進行銷售。據稱,目前正在向監管機構申請牌照,有望儘快開業。雖然富邦金控的業績耀眼,但富邦財險的表現一直欠佳,自2010年在廈門成立以來持續虧損。數據顯示,富邦財險2016年淨利潤虧損1.44億元,保險業務均處在承保虧損的狀態。
  • 美亞保險穩居深圳外資財險第一
    2012年,美亞保險深圳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92億元,今年預計可以突破2億元,穩居深圳外資財險市場份額首位。美亞保險深圳分公司總經理王希立近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示,美亞保險秉承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在海外保險市場累積的豐富經驗,針對本地市場需求開發了品種多樣的產品線,明年還將創新推出更多消費性保險,公司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 前10月財險公司大虧近66億:「臺柱」車險保費下滑,信保業務「拖...
    伴隨著保險業最新經營情況的出爐,財險公司前10月成績單也浮出水面。11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渠道獲悉,前10月財險公司淨利潤虧損近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其中,信用保證保險(以下簡稱「信保」)以低於-10%的承保利潤率「拖後腿」。除此之外,車險讓利於消費者、保費價格下滑的同時,兩月來,車險保費規模持續走低。
  • 非上市險企淨利潤大排名:24家壽險公司虧近33億元,投資財險公司竟...
    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業累計實現淨利潤2012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財產險公司實現淨利潤378億元,同比負增長5.80%,人身險公司共實現淨利潤124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1%。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以及66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的利潤貢獻佔比僅分別為13%、16%。
  • 140家險企償付能力掃描:收入、利潤分化 50家險企處於虧損狀態
    業績方面,強者恆強的市場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非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利潤分化明顯,華夏人壽、泰康人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但也有近30家企業年度保費收入尚不足百億;而在大型險企佔據利潤大頭的同時,亦有25家壽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尚在虧損之中。
  • 43家財險公司去年淨利增近15% 保費收入相差2500多倍
    統計顯示,43家財險公司去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933.1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淨利潤218.1億元,同比增長14.34%。儘管部分中小險企實現較大業績增幅,但難上演「逆襲」大戲,行業延續強者恆強格局。
  • 美亞財險一年兩換董事長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皓潔)不到一年光景,外資獨資財險公司美亞財險又迎來新任董事長。銀保監會1月8日發布公告稱,核准JasonCharlesKelly擔任該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這意味著,一年內,美亞財險兩次更換董事長。新任董事長是何許人也?
  • 2019上半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排行榜:2家壽險不達標,1家財險不達標...
    2019上半年,三家公司不達標①2家 壽險公司君康人壽、中法人壽不達標②1家財險公司長安責任不達標③再保險公司全部達標根據最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償付能力達標必須同時滿足:(1)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50%;
  • 方正富邦基金2019年再虧3018.12萬元 累計虧損已超2億元
    方正富邦基金於2011年6月30日獲批,是首家獲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陸臺合資基金管理公司。2018年,方正富邦基金註冊資本增至6.6億元。其中,方正證券出資66.7%,富邦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3.3%,註冊地為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