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工智慧十大進展報告》公布

2021-01-08 中華網

記者今天從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簡稱「智源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發布了《2020人工智慧十大進展報告》,這是在全體智源學者的共同參與下,評選出過去一年裡,人工智慧領域科學系統、算法等方向的十大進展。具體如下——

進展1:OpenAI發布全球規模最大的預訓練語言模型GPT-3

2020年5月,OpenAI發布了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預訓練語言模型GPT-3。GPT-3具有1750億參數,訓練所用的數據量達到45TB,訓練費用超過1200萬美元。對於所有任務,應用GPT-3無需進行任何梯度更新或微調,僅需要與模型文本交互為其指定任務和展示少量演示即可使其完成任務。GPT-3在許多自然語言處理數據集上均具有出色的性能,包括翻譯、問答和文本填空任務,還包括一些需要即時推理或領域適應的任務等,已在很多實際任務上大幅接近人類水平。

進展2:DeepMind的AlphaFold2破解蛋白質結構預測難題

2020年11月30日,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AlphaFold2人工智慧系統在第14屆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中取得桂冠,在評估中的總體中位數得分達到了92.4分,其準確性可以與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核磁共振或X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蛋白質3D結構相媲美,有史以來首次把蛋白質結構預測任務做到了基本接近實用的水平。《自然》(Nature)雜誌評論認為,AlphaFold2算法解決了困擾生物界「50年來的大問題」。

進展3:深度勢能分子動力學研究獲得戈登·貝爾獎

2020年11月19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國際超級計算大會SC20上,智源學者、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院王涵所在的「深度勢能」團隊,獲得了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戈登·貝爾獎」設立於1987年,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頒發,被譽為「計算應用領域的諾貝爾獎」。該團隊研究的「分子動力學」,結合了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能夠將第一性原理精度分子動力學模擬規模擴展到1億原子,同時計算效率相比此前人類最好水平提升1000倍以上,極大地提升了人類使用計算機模擬客觀物理世界的能力。美國計算機協會(ACM)評價道,基於深度學習的分子動力學模擬通過機器學習和大規模並行的方法,將精確的物理建模帶入了更大尺度的材料模擬中,將來有望為力學、化學、材料、生物乃至工程領域解決實際問題(如大分子藥物開發)發揮更大作用。

進展4:DeepMind等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促進量子化學發展

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70多年,能夠精確求解薛丁格方程的方法少之又少,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2019年,DeepMind開發出一種費米神經網絡(Fermionic neural networks,簡稱FermiNet)來近似計算薛丁格方程,為深度學習在量子化學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20年10月,DeepMind開源了FermiNet,相關論文發表在物理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Research上。FermiNet是第一個利用深度學習來從第一性原理計算原子和分子能量的嘗試,在精度和準確性上都滿足科研標準,且是目前在相關領域中最為精準的神經網絡模型。另外,2020年9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幾位科學家也提出了一種新的深度學習波函數擬設方法,它可以獲得電子薛丁格方程的近乎精確解,相關研究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該類研究所展現的,不僅是深度學習在解決某一特定科學問題過程中的應用,也是深度學習能在生物、化學、材料以及醫藥領域等各領域科研中被廣泛應用的一個遠大前景。

進展5:美國貝勒醫學院通過動態顱內電刺激實現高效率「視皮層印表機」功能

對於全球4000多萬盲人來說,重見光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2020年5月,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者利用動態顱內電刺激新技術,用植入的微電極陣列構成視覺假體,在人類初級視皮層繪製W、S和Z等字母的形狀,成功地能夠讓盲人「看見」了這些字母。結合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布的高帶寬、全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下一代視覺假體有可能精準刺激大腦初級視覺皮層的每一個神經元,幫助盲人「看見」更複雜的信息,實現他們看清世界的夢想。

進展6:清華大學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2020年10月,智源學者,清華大學張悠慧、李國齊、宋森團隊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概念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通過理論論證與原型實驗證明該類系統的硬體完備性與編譯可行性,擴展類腦計算系統應用範圍使之能支持通用計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14日的《自然》(Nature)期刊。《自然》周刊評論認為,「『完備性』新概念推動了類腦計算」,對於類腦系統存在的軟硬體緊耦合問題而言這是「一個突破性方案」。

進展7:北京大學首次實現基於相變存儲器的神經網絡高速訓練系統

2020年12月,智源學者、北京大學楊玉超團隊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基於相變存儲器(PCM)電導隨機性的神經網絡高速訓練系統,有效地緩解了人工神經網絡訓練過程中時間、能量開銷巨大並難以在片上實現的問題。該系統在誤差直接回傳算法(DFA)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利用PCM電導的隨機性自然地產生傳播誤差的隨機權重,有效降低了系統的硬體開銷以及訓練過程中的時間、能量消耗。該系統在大型卷積神經網絡的訓練過程中表現優異,為人工神經網絡在終端平臺上的應用以及片上訓練的實現提供了新的方向。

進展8:MIT僅用19個類腦神經元實現控制自動駕駛汽車

受秀麗隱杆線蟲等小型動物腦的啟發,來自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維也納工業大學、奧地利科技學院的團隊僅用19個類腦神經元就實現了控制自動駕駛汽車,而常規的深度神經網絡則需要數百萬神經元。此外,這一神經網絡能夠模仿學習,具有擴展到倉庫的自動化機器人等應用場景的潛力。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0年10月13日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機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

進展9:Google與FaceBook團隊分別提出全新無監督表徵學習算法

2020年初,Google與Facebook分別提出SimCLR與MoCo兩個算法,均能夠在無標註數據上學習圖像數據表徵。兩個算法背後的框架都是對比學習(contrastive learning)。對比學習的核心訓練信號是圖片的「可區分性」。模型需要區分兩個輸入是來自於同一圖片的不同視角,還是來自完全不同的兩張圖片的輸入。這個任務不需要人類標註,因此可以使用大量無標籤數據進行訓練。儘管Google和FaceBook的兩個工作對很多訓練的細節問題進行了不同的處理,但它們都表明,無監督學習模型可以接近甚至達到有監督模型的效果。

進展10:康奈爾大學提出無偏公平排序模型可緩解檢索排名的馬太效應問題

近年來,檢索的公平性和基於反事實學習的檢索和推薦模型已經成為信息檢索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點擊數據糾偏、模型離線評價等,部分技術已經落地於阿里和華為等公司的推薦及搜索產品中。2020年7月,康奈爾大學Thorsten Joachims教授團隊發表了公平無偏的排序學習模型FairCo,一舉奪得了國際信息檢索領域頂會SIGIR 2020最佳論文獎。該研究分析了當前排序模型普遍存在的位置偏差、排序公平性以及物品曝光的馬太效應問題等,基於反事實學習技術提出了具有公平性約束的相關度無偏估計方法,並實現了排序性能的提升,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記者 華凌)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智源研究院發布《2020人工智慧十大進展報告》
    記者昨天從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簡稱「智源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發布了《2020人工智慧十大進展報告》,這是在全體智源學者的共同參與下,評選出過去一年裡,人工智慧領域科學系統、算法等方向的十大進展。
  • 哈奇智能入選2020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百強榜 | 黑洞投資
    大會現場發布了《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研究報告》其中包括2020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價值潛力100強、成熟企業60強、以及人工智慧發展投入十大城市三大榜單,集中呈現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最新進展。
  • 報告: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約佔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夏賓)IDC與浪潮15日在京聯合發布的《2020-2021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下稱「報告」)稱,從全球人工智慧算力發展來看,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佔全球人工智慧伺服器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 報告: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約佔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報告: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約佔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夏賓)IDC與浪潮15日在京聯合發布的
  • 中車長客獲「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稱號
    在近日舉辦的「智能製造科技進展研究」活動中,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提交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精益化智能製造》項目成功入圍,榮獲「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稱號。自2017年起,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持續開展「智能製造科技進展研究」,並遴選「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等優秀項目。中車長客入圍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精益化智能製造》項目,聚焦動車組轉向架製造領域,以工位制精益生產為理念,以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系統(簡稱「MOM系統」)實施為載體。
  • CAAI副理事長趙春江院士成果入選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11月25—27日舉辦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國際智能製造聯盟和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發布了「2020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和「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由CAAI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主持完成的「基於北鬥的農機自動導航與作業精準測控關鍵技術」入選「2020世界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 2020年中國最值得期待的十大人工智慧公司
    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公司。阿里在2019年的雲棲大會上公布了阿里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全面布局:AI晶片層:平頭哥發布全球最強AI晶片含光 800,打破業界紀錄,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1個含光800晶片的算力就相當於10塊GPU。
  • 「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航天電器電子元器件智能製造」入選
    11月26日,在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發布,貴陽經開區企業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航天電器電子元器件智能製造」入選。據了解,「智能製造科技進展研究」由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開展,今年以來,經過聯合體13家成員學會的推薦、遴選,全國共有10項科技成果入選「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 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重磅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盧河燕)智能製造最新技術成果在哪裡?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現代快報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簡稱「雙十」發布),以及2020國內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當天重磅發布,這些都展示了工業軟體、智能製造平臺與系統集成、機器人等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
  • 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重磅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盧河燕)智能製造最新技術成果在哪裡?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現代快報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簡稱「雙十」發布),以及2020國內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當天重磅發布,這些都展示了工業軟體、智能製造平臺與系統集成、機器人等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商業化應用專題研究報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00年以後,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進入快速增長期,預計2020年達到1500億元,到2025年可以達到4000億元。人工智慧的專利數量穩步增長,2015年以後,人工智慧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成為「新基建」行業之一。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在金融、安防、智能家居、醫療、娛樂等多個行業逐漸落地,並整體呈現出複雜化和綜合化的應用趨勢。
  • 2020年度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報告集(AI TR)
    新年來臨之際,我們特意盤點了 2020 年 「智譜?AI」 聯合清華大學 - 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重磅發布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 AI TR 系列報告,為您奉上這份乾貨滿滿心意十足的 「新年大禮包」!2020 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 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公司排行榜
    打開APP 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公司排行榜 發表於 2018-07-18 15:43:11   1、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佔全球人的三分之一
    打開APP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佔全球人的三分之一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6 14:09:57   IDC與浪潮15日在京聯合發布的《2020-2021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下稱「報告」)稱,從全球人工智慧算力發展來看,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伺服器佔全球人工智慧伺服器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 名單公布|2020年度十大智能家居品牌重磅揭曉!
    本屆品牌評選自2020年8月份啟動以來,經過微信投票、專家評審、工程商調研等環節全方位考核評分,最終決出各獎項10強。隨著消費電子技術的所有進步,最豐富的產品之一就是智能家居。為了擺脫功能單一的簡陋形象,走向全套系統的完整聯動生態服務,智能家居行業迎來了大變革的應用時期,這對於企業來說也面臨了巨大的考驗,究竟本次大獎花落誰家?
  • ...科工三院31所研發成果成功入選「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11月26日-28日,以「智能製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聚焦全球智能製造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探討智能製造新圖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全球產業新發展。大會發布智能製造標杆企業和重大科技進展名單,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簡稱:31所)「航天複雜構件多品種變批量數位化柔性生產線」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饒子和及王祥喜/步志高研究團隊入選 2020-02-27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嚴純華、陳發虎、張東菊等研究組成果入選2019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20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嚴純華院士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進展一 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李春來研究組基於玉兔2號巡視探測獲得的光譜數據,發現月球表面巖石含有可能源自月幔的低鈣輝石和橄欖石成分,首次提供了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
  •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公布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公布 2020-12-17 09:51: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16日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 硬核,南科大和清華中科大北大,共同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2月27日,有一件大喜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科學進展,可不是科技進展.你們十大科學進展都有哪些呢?進展一 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中科院天文臺進展二 構架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晶片,清華大學進展三 提出基於DNA檢測酶調控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方案,軍事醫學研究院進展四 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中科院植物所進展五 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中科院物理所進展六 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