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偷聽你說話,我信了,你遇到過嗎

2021-01-04 然哥閒聊

今天中午剛和同事談論完馬丁靴,打開手機某寶APP後,就給我推薦了幾款馬丁靴,這是巧合嗎?之前也看過類似的報導,手機軟體會「偷聽」主人說話,而且這也得到了證實。我們居然被手機監控了,細思極恐。

談論吃的,打開外賣軟體就會推送相關飯店的信息;談論購物,打開購物軟體就會收到相關產品的推薦;談論某個熱門話題,打開某音某手就會看到相關小視頻。這並不是巧合,而是這些軟體偷偷地在後臺運行,並且記錄了我們說的話,進行定向推廣營銷。不信的話你可以做個試驗,對著手機說一句「我想要買***」,再打開相關軟體,看看它會不會推送相關信息。

我們在安裝手機軟體時,經常遇到軟體要獲取某些權限,比如通訊錄、麥克風、錄音權限等。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就直接同意了,或者不授予這些權限,軟體就不能正常使用,無奈也就只能同意了。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安全隱患,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手機「監控」了。

以前接到過理財投資軟體的催債電話,並不是我借的錢,而是朋友借的。這就是軟體獲得了他的通訊錄權限,知道了他的親戚朋友的電話,對他通訊錄裡的人都進行了騷擾,逼朋友顏面盡失,不得不還錢。你的電話被別人存在了通訊錄裡,就會給你帶來麻煩,躺著也能中槍。沒準哪天就會收到詐騙電話,對方能報出你的親戚朋友的姓名、電話以及你的一些信息,對你進行詐騙也說不定。

不知道你遇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在某個購物軟體搜索某個產品後,打開其他購物軟體,也會收到相關產品的推薦。看來手機軟體不僅會偷聽,私底下相互之間也會「私通」,這樣就更容易暴露你的各種信息了。

請再考慮一個問題,你是不是為了方便,有些不同軟體的密碼是相同的?那麼某些不正規的軟體知道了你的密碼,是不是有可能會嘗試著做一些壞事呢?這些我們又該怎樣防範呢?

過去我們只要防賊防小偷就可以了,對他們很是痛恨,覺得難以防範。沒想到現在我們要防範高科技可能給我們帶來的隱患,有些是看不到防不勝防的,比原來更讓人頭疼。這些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是時候該好好考慮考慮了,不能等著出了事情再去補救。

相關焦點

  • 手機APP正在偷聽你說話……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熟人也不行。 隔屏有耳,你的手機APP可能正在偷聽你說話。 大數據時代,APP正在偷聽你說話 很多人也許早就意識到,各種軟體,APP都能投其所好,甚至是正合你意。 當你刷過一次抖音,你會發現下次你刷的內容都是你想看的。
  • App正在「偷聽」你說話!
    App正在「偷聽」你說話!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關於手機
  • 手機APP正在偷聽你說話
    即使這個APP你沒開啟,它照樣可以在後臺自動運行,偷偷的把從你手機裡獲得的信息傳輸出去,包括IMEI號、通訊錄、簡訊、語音信息……你跟朋友閒聊中提及的東西,打電話跟他人借過錢,或是自己隨口一說的商品,下一秒就會精準出現在手機其他APP的推薦列表裡,還有那些沒完沒了的騷擾電話,很可能並不是運營商或其他商家洩露你的信息
  • 你的手機會偷聽嗎?
    V信是現在大家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軟體,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剛剛想買某品牌的化妝品,朋友圈就有廣告推送,你有沒有想過你的V信會被偷聽?不然為什麼廣告總能知道你需要什麼!我來教你關閉它!第一步點擊「我」中的「設置」
  • 美團餓了麼在「偷聽」你說話?
    「我的命,我自己操盤」,這是《竊聽風雲2》中的經典臺詞,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連自己手機的麥克風都操盤不了。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剛說了想吃什麼,手機裡就蹦出了它的推薦;剛說了要買什麼,就出現了廣告。可是,手機怎麼知道你剛剛說了什麼呢?一位讀者2018年11月的投訴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懷疑外賣App在「偷聽」自己說話。
  • 剛聊完就彈窗推薦,這些 APP 是在偷聽嗎?
    比如有一次我和老婆剛聊了某個話題,知乎沒過幾分鐘就給了一個彈窗,如何看待XX……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很驚訝,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發現自家的機器人會說話一樣。但轉念就有點不爽,覺得這貨是不是在偷聽我說話。後來打開APP一查,果然,知乎這貨不知道什麼時候申請了麥克風的權限。再一看,其實並不止知乎,擁有麥克風權限的還有很多。
  • 你的手機可能一直在「偷聽」你說話
    我今天剛跟朋友說準備換手機,第二天打開某APP就看到手機推送了。大數據時代,粉絲經濟,5G時代,這些代名詞都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絡發展迅速給我們帶來很多先進的產品和體驗,但也給我們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例如:精準推送,想你所想!
  • 手機APP偷聽說話被抓現行!
    手機APP到底會不會在後臺竊聽你的說話內容? 即使這個APP你沒開啟,它照樣可以在後臺自動運行,偷偷的把從你手機裡獲得的信息傳輸出去,包括IMEI號、通訊錄、簡訊、語音信息…… 你跟朋友閒聊中提及的東西,打電話跟他人借過錢,或是自己隨口一說的商品,下一秒就會精準出現在手機其他APP
  • 你可能一直被手機監視和偷聽
    在你靜靜玩手機的時候,有人在窺視和偷聽你,你察覺到了嗎?是誰?是坐你旁邊的那位怪蜀黍?還是你對面的那個小哥哥?都不是,是你最親密的手機!對於缺乏專業性知識的普通老百姓看了或許是一臉懵吧,你不偷拍那你「調氣」我攝像頭幹哈?逗我玩呢,還是吃飽了撐著?
  • 剛聊完就彈窗推薦,這些APP是在偷聽嗎?
    比如有一次我和老婆剛聊了某個話題,知乎沒過幾分鐘就給了一個彈窗,如何看待XX……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很驚訝,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發現自家的機器人會說話一樣。但轉念就有點不爽,覺得這貨是不是在偷聽我說話。後來打開APP一查,果然,知乎這貨不知道什麼時候申請了麥克風的權限。再一看,其實並不止知乎,擁有麥克風權限的還有很多。
  • 你可能一直被手機窺視和偷聽
    在你靜靜玩手機的時候,有人在窺視和偷聽你,你察覺到了嗎?是誰?是坐你旁邊的那位怪蜀黍?還是你對面的那個小哥哥?「調氣」我攝像頭幹哈?逗我玩呢,還是吃飽了撐著?最終解釋權都在你那,你愛咋說不行,難道你偷拍和偷聽了還會承認不成?不知道大家對此是否完全去信服。 其實存在偷拍和偷聽等竊取用戶隱私行為嫌疑的軟體並不在少數。絕大多數手機app從下載那一刻起就開始「盯上」了用戶的隱私信息。
  • 你知道麼,手機可能在偷聽你說話哦
    軟體推薦的東西正好適合你,聽起來方便嗎? 但是轉念一想,這是個極度恐懼的問題! 一、移動應用會在後臺偷聽你的話嗎?
  • 你知道嗎?軟體可能在偷聽你說話哦
    軟體推薦的東西正好適合你,聽起來方便嗎?但是轉念一想,這是個極度恐懼的問題!一、移動應用會在後臺偷聽你的話嗎?關於這個問題終於有了官方的答案,他們不僅會竊聽,而且借用的手段超出你的想像,令人細思極恐,使人無法自衛。
  • 揭秘,你的手機是如何通過身邊人來「偷聽」你的!
    手機為什麼像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什麼都知道我們每個人好像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剛和朋友討論了什麼,打開手機某App就蹦出了它的廣告推薦。結果,過了一會打開某APP,赫然出現了那個牌子的廣告。這個小眾的不能再小眾,在國內沒有代理商的化妝品只有少量代購,他們是絕不可能出錢投APP廣告的。很顯然,我被監聽了。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被竊聽的?
  • 360周鴻禕揭手機偷聽現象:手機竊聽用戶說話是行業公開秘密
    周鴻禕稱,有的手機軟體會打開用戶攝像頭或麥克風偷偷錄音,從中找關鍵詞試圖匹配用戶每天的興趣愛好。他稱自己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但不指名字了。周鴻禕認為從很多消費者描述的情況來看,被竊取的數據應該是被轉賣了,但現在缺乏證據。「手機應用會偷偷打開錄音功能竊取用戶消息這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了,但利益牽連實在太廣,不太方便細聊。」
  • 手機軟體可以,硬體也可以,竊取信息,「偷聽」你聊天?
    不過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和朋友一起聊天,侃大山,聊到一些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當你下次打開手機購物軟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最近和朋友聊天所提到的很多東西,手機購物軟體都推送給了你。你僅僅是聊聊天,並沒有進行實際搜索,想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背後「發涼」呢?難道有鬼?當然不是,多半是你的手機偷聽了你的談話,出賣了你。
  • 太恐怖了吧,聽說手機軟體會偷偷監聽我們的日常說話,是真的嗎?
    昨天下午和老公去逛了趟超市,我看到有紫菜苔賣,就跟老公說:你看那邊有紫菜苔哦,好久沒吃了,我們買點吧。晚上我們就做了紫菜苔來吃了,期間有幾次談話也有說到紫菜苔。吃完飯,在逛某app網站的時候,就給我推薦了這個紅油菜的視頻(後來百度搜了一下這兩種菜其實是同一種的)。我很驚奇的把手機給老公看,跟他說:這也太巧了吧,我們晚上剛吃了這個菜耶。老公問:你有用手機搜索那個菜的做法了嗎?我說:沒有呀。
  • 手機APP到底會不會在後臺竊聽你的說話內容?
    手機APP到底會不會在後臺竊聽你的說話內容?這個問題終於有了權威答案,他們不光會偷聽,而且手段超乎絕大多數人的想像,讓人防不勝防。即使這個APP你沒開啟,它照樣可以在後臺自動運行,偷偷地把從你手機裡獲得的信息傳輸出去,包括IMEI號、通訊錄、簡訊、語音信息……你跟朋友閒聊中提及的東西,打電話跟他人借過錢,或是自己隨口一說的商品,下一秒就會精準出現在手機其他APP的推薦列表裡
  • 人民網評「蘋果偷聽」:Hi Siri,我還敢信你嗎
    近日,蘋果Siri被曝「偷聽」一波未平,AI換臉APP「ZAO」被疑洩露隱私一波又起。誰能想到,終日廝守形影不離的手機正在悄悄把你出賣給陌生人。我給你零距離的信任,你卻還我赤裸裸的背叛。偷聽、窺視、秘拍……這樣一些似乎遠離我們生活的詞語,因為智慧型手機的存在而變得觸手可及,甚至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這些對個人而言至關重要的隱私信息,是如何被這些企業挖掘,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在許多時候,當事人並不清楚。當你接到一個個騷擾電話或者一條條推送廣告時,才會隱隱覺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些東西。這恐怕才是公眾焦慮的深層動機。
  • 360殺毒CEO石錘,手機真的在偷聽我們說話
    當天晚上我刷某問答平臺 APP 時,收到一條關於報考註冊消防工程師證書的廣告推送,此前我從未了解過也未聽說過這個證書。我驚奇地把這這件事發到好友群,大家普遍認為我的手機偷聽了我們的談話。第二天中午,那位賦閒的朋友發來一張截圖,他的短視頻軟體上收到了一條理財培訓廣告,之後甚至還接到關於炒股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