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2020-12-14 中國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局,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建設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性任務第一次載入黨的文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設立此類機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擘畫了壯闊法治圖景,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定決心。這些時間節點,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任務。實現宏偉藍圖,必須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更好將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作者:張政,系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相關焦點

  • 【地評線】映象網評:把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深入回答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視野宏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體現了深遠的戰略思維、鮮明的政治導向、強烈的歷史擔當、真摯的為民情懷,是指導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獻。
  •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作者: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闕天舒,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科研助理 莫非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 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國家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體系所蘊含的積極作用以及在治理過程中取得的效力、效果的總和。只有不斷完善我國治理體系的協調性和整體性,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而將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能力,實現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國家治理效能。第二,制度優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所依。
  • 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基本要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就是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諸多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當前,我們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要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因此亟須注重這一轉化的基本要素。
  • 學習網評:發揮好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效能
    文章強調,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法治的作用不斷強化。
  • 社科評論|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有利於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而高水平的國家治理能力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國家治理效能。國家治理效能是國家治理體系所蘊含的積極作用以及在治理過程中取得的效力、效果的總和。只有不斷完善我國治理體系的協調性和整體性,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而將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能力,實現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國家治理效能。
  • 將新型政黨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發揮好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對於制定實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政黨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多黨合作制度具有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的政治功能,具有獨特的代表性、高效的動員性、政策的連續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等制度優勢。
  • 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
    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緊緊扭住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堅持頂層設計和法治實踐相結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 完善監督體系,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使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 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是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也是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所應該堅持並不斷鞏固發展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健全制度、完善體系,使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 【陝西社科】加強法治建設 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全國政協委員崔玉英:把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中國日報福州5月23日電(記者 胡美東)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主席崔玉英在審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表示,要貫徹落實好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把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把服務決戰決勝大局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 人民日報評論員: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論...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人民日報12月18日評論員文章: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勢。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突出強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是明年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我們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指明了努力方向。
  •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還有賴於這個現代化
    「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中之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化建設的角度上講,實現這種轉化就是通過厚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土壤,使廣大人民群眾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化為一種理念、情感和行為,從而不斷推進人民群眾制度化生存的現代化。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強調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知與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 習近平: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我多次說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實踐證明,通過憲法法律確認和鞏固國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保障了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穩定性。
  •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
    我多次說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實踐證明,通過憲法法律確認和鞏固國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保障了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穩定性。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
  • 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郡縣治,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一環就是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
  • 「十四五」時期提升國家治理效能路徑研究
    制度是否具有優勢,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優勢,在根本上與制度優勢能否以及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密切相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經過多年的制度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完整的制度體系,但一些具體領域的制度建設還存在著短板與不足。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的重要意義
    ——編 者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靳 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並對「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