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結婚的兒子」講述母子兩代人不同擇偶觀,「家庭保衛戰」透視女強男弱的社會變化,「再說愛你不容易」分析帶著孩子再婚的阻礙……青海衛視《下一站幸福》通過普通人的愛情婚姻家庭故事反射社會萬象。因其曲折而又清晰的故事脈絡、貼近實際的情感元素和體現出的社會大話題,收視不斷攀升,在多檔類似的情感節目中異軍突起成為青海衛視的王牌節目。更因其「假不可耐」 而招來「風潮迭起」的罵聲。
被比作「生活止痛劑」 坐享高收視
情感節目因為借著社會中源源不斷的情感問題而湧現出各種各樣的類型。青海衛視《下一站幸福》是全國首檔「情感體驗室」,以演播廳的方式讓來自各行各業的業餘演員卸掉本來身份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情感,通過現場碰撞和衝突,展現矛盾並解決問題,從而引導迷失的人走出困惑重新做出抉擇。
「演播廳設置得不錯,縱深感很強,似乎是對人物情感的透視。」一位成都大學生的觀後感。「挺有意思,故事有的情節還挺能打動人,會感動落淚。」有位中年阿姨的體會。甚至有觀眾打電話要求青海衛視在落地,這樣能夠準時看到《下一站幸福》。很多看膩了偶像劇的年輕人都喜歡上這樣的節目,而《下一站幸福》也更像濃縮的偶像劇,只是增加了些深度。
情感專家如此解析觀眾對《下一站幸福》等相關節目的熱衷,「當我們在為自己生活中的麻煩而苦惱悲傷時,看看別人糾紛,重新認識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發現『原來全世界不止自己在哭泣』,這會讓人釋然。而無論現實中有多少悲歡離合,上了電視都有個『美好結局』,這又讓觀眾有種『看吧,原來一切都會過去的』輕鬆感。」
因「太假」遭狠批
在《下一站幸福》之前幾乎所有的情感解析性節目都被冠上了「絕對真實」的頭銜,但是其中的「假象」一次次被觀眾揭穿。觀眾發現不同節目中是相同的面孔在演繹同一個故事。以「情感欄目劇」作為定位的《下一站幸福》沒有硬性借用「真實」作噱頭,而是以「劇」之名告訴觀眾這些是「演員重新演繹的真人故事」。但是仍然遭到很多網友的炮轟稱其「太假」。
「我一直是下一站幸福的忠實觀眾,真沒有想到看了這麼久都是假的,真的很令人心酸啊,害我還白白的為劇情掉眼淚,不負責任,卑鄙。」,「很容易讓人誤解,沒說清楚」,「不真實,做作,說是真人真事,誰知道是不是真的。」主持人曹雪晴在貼吧上解釋「欄目劇」的概念,立即招來一堆「謾罵」和「炮轟」。「不是一般假,是太誇張的假。」
因為畢竟演員是非專業,本身又自己的身份限制,在演繹上存在生硬和不自然。「情緒表達得不充分,還勉強在飾演,我看得都難受。」
(責任編輯: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