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來過的人都說贊!

2021-01-03 校園小記者20190508

2018 年11月1日,贛南師範大學迎來了60華誕。

60年風雨兼程,一甲子春華秋實;60年化繭成蝶,集片羽而成霓裳。

從 1958 年初創贛南師範專科學校,到 1984 年升格為贛南師範學院,到 2003 年躋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再到2016 年教育部批覆同意更名為贛南師範大學,學校立足贛南革命老區,將紅土地上的獨特文化資源轉換為自身辦學育人優勢,形成了「立足紅土地辦學,以蘇區精神育人,為蘇區振興服務,做蘇區精神傳人」的辦學傳統;培養的16萬名校友猶如顆顆明珠灑落各地,翹楚俊彥不可勝數,學生呈現出「信念堅定、作風紮實、專業過硬、勇於開拓、甘於奉獻」的蘇區精神特質。

近一個時期以來,學校作為江西省唯一高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被列為江西省「十三五」新增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入圍江西省「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與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聯合共建「中美柑橘黃龍病防控合作實驗室」,連續三年受國家漢辦委託,赴亞、非、歐10餘個國家開展中國文化巡演活動,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優秀等次通過科技部現場驗收,贛南蘇區人才發展合作研究院、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家具工業設計中心等平臺助力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贛南師範大學新時期奮發精進的追求與步履,令人于振奮中充滿新的期待。

甲子輪迴,初心不變。縱觀學校60年艱苦創業、攻堅克難的辦學史,回顧學校60年紮根贛南紅土、深耕細作的育人路,一代代贛南師大人篳路藍縷、披肝瀝膽,與時代共奮進,闖出了一條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並舉的新路子。建設區域領先、省內前列、全國同類院校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綜合性師範大學的目標,正在從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全國文明校園實至名歸 文明成為校園最美底色

2017 年 11 月,贛南師範大學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並作為江西省獲獎代表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學校黨委書記孫弘安參會並受到中央領導親切接見。

根植贛南紅土,弘揚蘇區精神,著眼「六好」標準,贛南師範大學探索形成了以蘇區精神為引領,堅持「一個根本」、抓好「兩支隊伍」、建好「三維環境」的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為弘揚,校園文明程度不斷提高,育人環境不斷改善。

堅持「一個根本」,就是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贛南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把蘇區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是打好主動仗。學校深入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對標要求、虛功實做,堅持問題導向、抓牢重點工作,構建責任體系、形成責任鏈條,完善考評機制、層層壓實責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軟指標」變成「硬任務」,在近年江西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查評估中均位居前列。二是用好主渠道。充分運用蘇區紅色文化資源,打造讓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政課程」,思政課獲得教育部專家現場聽課「優秀」等次,教師獲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三是唱好主旋律。著力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湧現了一大批向上向善、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典型。

抓好「兩支隊伍」,就是大力弘揚蘇區精神,著力建好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一是強化領導班子「領路人」作用。學校領導班子帶頭弘揚「蘇區幹部好作風」,把「錘鍊好作風、爭創好班子、幹出好成績」作為建設目標,擔當實幹,務實興校,爭創「第一等工作」,近年來相繼實現了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重大突破,推動學校成功更名大學,開啟了學校內涵發展新徵程。學校領導班子連續7次被省委評為「好」班子。二是激發教師隊伍「引路人」動力。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發展,師德為要。學校堅持「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把教師入口關、培訓關、考核關,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和基層黨組織書記年終述職評議「必考項目」,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創新開展「黨建+師德師風建設」「卓越教師涵養行動」計劃,確保每一位教師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學校引導廣大教師教學科研相長,提高業務能力,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常態化開展「師德標兵」「教學名師」「教學能手」「我最喜愛的老師」「優秀輔導員」「優秀班主任」「贛師好人榜」等評選活動,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師德典型。

建好「三維環境」,一是建好文化「軟環境」,為學校辦學育人提供豐厚文化滋養。學校重視紅色文化教育,創辦了「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中央蘇區紅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館」、《紅色文化學刊》;創作了一大批紅色文化精品劇目,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等獎項。學校連續 8 年應邀參演「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匯演。二是建好美麗校園「硬環境」。學校開闢建設了近2000畝的新校區,彰顯人文的亭臺水榭、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場館、生機盎然的綠樹蔥蘢,形成了融「人文、科技、生態」於一體的園林式大學校園。學校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範校」,連續5年榮獲「全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三是建好清朗「網環境」。學校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大力加強校園思想文化網絡陣地建設,組建「學校——學院——學生」三級網宣員、網評員等「網絡紅軍」隊伍,建有「一網兩微」等陣地,講好「網言網語」,講好贛師故事,匯聚贛師力量。

紅色基因涵養靈魂血脈 思想政治工作彰顯特色

贛南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孕育了以蘇區精神為內核的中央蘇區紅色文化。多年來,贛南師範大學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將紅色文化育人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地處贛南革命老區,把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不斷豐富紅色教育內容與形式,發揮紅色文化的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規範作用、傳承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以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立德塑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贛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孫弘安說。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就成立了「中央蘇區研究所」,組織教師開展對中央蘇區的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包括了中央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形成了一支跨專業、跨學科的研究隊 伍 。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建成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央蘇區研究中心」和江西省「蘇區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著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創辦全國高校首個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學術刊物《紅色文化學刊》;打造「紅色學院」「紅色班級」「紅色展館」「紅色社團」「紅色網媒」等育人載體,全方位培育紅色傳人。學校先後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其中「中國紅色文化百年發展史研究」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7年學校獲批4項黨史黨建類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先後出版了8卷本和10卷本《中央蘇區研究叢書》,部分研究填補了我國蘇區研究領域的空白。

學校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推進蘇區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學校構建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體系,運用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過程。組織編寫了《中央蘇區歷史大講壇》等校本教材,運用於課堂教學。把紅色文化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通識教育課、黨團課等教學計劃,常態開設「明湖講壇」「蘇區研究論壇」,受到了廣大學生歡迎。《中央蘇區史》入選國家精品課程資源視頻公開課。無處不在的紅色文化補足了師生「精神之鈣」,涵養了師生靈魂血脈。

通過蘇區精神的長期涵養,大學生紅色傳人特質明顯,爭做品學兼優學子蔚然成風。近年來,在校學生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倫敦帕運會冠軍、全國田徑大賽金牌、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等榮譽,湧現了中國志願者優秀個人、江西省龔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青年、二十餘年如一日尊老敬老的大學生志願者團隊等一大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典型。畢業生綜合素質得到用人單位認可,就業率穩居江西省高校前列。在紅色文化的薰陶下,畢業生立志紮根基層建功立業,贏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的美譽。以蘇區精神培養紮根基層人才的教學改革項目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西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紅色文化育人項目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江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紅色文化育人成果入選教育部高校德育成果文庫;中央蘇區研究成果榮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深化內涵建設 教學科研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學校紮根贛南紅土地辦學,就要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有力推動作用,主動擔當作為,為贛南蘇區振興、江西綠色崛起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贛南師範大學校長範小林說。

多年來,學校緊扣地方資源優勢和社會需求,堅持「把論文寫在贛南老區的大地上」,以服務立足地方、以特色推進發展。學校培育了以滿足地方基層教育事業為主導的教育學科集群、以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為主導的化學化工與生物技術學科集群、以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和社會進步為主導的歷史人文學科集群,建有多個省一流學科、高水平學科、省重點一級學科,還實現了3個江西省「2011協同 創新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重大突破,學校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已增至10餘個。近5 年,學校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級

以上科研項目1000餘項,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0餘項。

學校堅持「以本為本」,推進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長期以來,學校匯聚挖掘贛南本土資源,將此積極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建設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一批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 項;構建了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研究諮詢和改革發展服務「三個中心」,師範文化特色鮮明。贛南師範大學被譽為「贛南紅土地上人民教師的搖籃」,在贛南 3 萬餘名中小學教師中,學校畢業生約佔55%;在贛州 28 所重點中學中,贛師校友擔任校長的約佔75%。學校還積極參與教育部「贛州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依託本校江西省中小學校長(教師)培訓基地、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和「教授博士服務團」等平臺,累計完成3萬餘人次的職後教育師資等培訓任務。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評價贛南師範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以評促建、以評促強的典型,甚至典範;是一所特色鮮明、前景良好的區域性優秀師範大學」。

學校「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臍橙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商品化處理技術與裝備等產業鏈開展研究,先後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20 餘項。培育了「贛南早」「龍回紅」等臍橙新品種,研製國家標準3項,地方標準6項,為「贛南臍橙」品牌價值躍居全國農產品榜首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攻克臍橙黃龍病防治這個世界性難題,學校與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共建「中美柑橘黃龍病防控聯合實驗室」,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臍橙研發團隊、一個柑橘領域極富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室。學校的「客家研究中心」為第一批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獲批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A類基地、江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是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客家文化研究與傳播基地,承擔了《江西省志·客家志》編撰工作,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館」,在「中國十大魅力古村」之一的贛縣區白鷺古村建立了全國首個集田野調查、科學研究與教學實踐於一體的「民俗學田野調查實踐基地」。學校依託自身兩個省級科研平臺——江西省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功能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開展的科研項目獲多項獎勵。學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血吸蟲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聯合7省市,整合國內血吸蟲病研究領域的前沿力量開展合作攻關,已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學校研究人員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等科研項目,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贛鄱英才「555工程」資助項目等,一大批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或被SCI、EI收錄。

近年,學校還與贛州、撫州、吉安等設區市的10 餘縣(市、區)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打造贛南蘇區人才發展合作研究院、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家具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載體和服務平臺,開啟了為江西綠色崛起、蘇區振興發展服務的新徵程。

星河欲轉千帆舞,九萬裡風鵬正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贛南師範大學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大會精神,按照江西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工作部署,不忘初心,擔當實幹,自覺秉承「崇德、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弘揚以「多謀思變、同心創業,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追求卓越」為基本內涵的贛師人特有的「精氣神」,爭創一流、進位趕超,全面推進有特色高水平綜合性師範大學建設進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江西教育強省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焦點

  • 探尋全國文明校園的文明密碼
    什麼樣的校園才是文明校園?如何創建文明校園?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授予641所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我省有23所學校獲此殊榮,其中武漢市有5所學校,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中學、武漢市晴川初級中學、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一小學、武漢市江漢區北湖小學。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這五所學校,探尋全國文明校園創建密碼。
  • 大同3所學校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公布
    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日前公布,全國共有641所學校上榜,其中包含大同市陽高一中、雲岡區實驗小學、同煤技師學院3所學校。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學習教育,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做好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按照中央文明委有關工作部署,我市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2017年,我市大同一中和實驗小學兩所學校獲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 泰山中學、泰師附校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評選表彰全國文明校園,旨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展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成果,進一步推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在全國大中小學廣泛深入開展,於2017年進行了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的評選。根據中央文明委的工作安排,中央文明辦於今年8月份啟動了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的評選工作。
  • 來賓市實驗小學喜獲「全國文明校園」!
    11月20日,第六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來賓市實驗小學作為來賓市唯一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的學校,受到表彰。來賓市實驗小學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和主題教育活動中,將24個字張貼在校園和教室的顯著位置,師生知曉率100%。同時,創建校園志願服務隊,固定志願者2800多人,每人年均志願服務時長2小時以上。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以「六度」特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
    做到了頂層設計有高度、思政教育有力度、活動陣地有維度、關愛學生有溫度、校園文化有濃度、環境優美有亮度。學校現為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2017年以全省排名首位的成績參加「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評選,2019年獲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稱號。
  • 文明是校園最靚麗的底色——記「全國文明校園」海口市靈山鎮中心...
    "'全國文明校園'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消息傳來,全校師生無比歡欣鼓舞,大家在群裡都互相傳遞這種喜訊,一些兄弟學校也來電錶示祝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作為海口市靈山鎮中心學校校長的陳繼俊,依然把喜悅寫在臉上。
  • 在南京的這座校園裡,文明與愛無處不在!一起來聽「00後話文明」
    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近日,中國文明網「文明其精神「訂閱號《全國文明校園風採》推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江蘇省南京市第一中學的的辦學風採。江蘇省南京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07年,現為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 打造新時代文明校園——記全國文明校園玉溪八中
    (圖片由玉溪八中提供)自2018年獲評玉溪市文明校園後,今年11月,玉溪第八中學再獲全國文明校園殊榮。2011年建校以來,玉溪八中始終把打造新時代文明校園作為常態化工作,以人文管理凝聚師生力量,以豐富的校本課程和多彩的活動滋養文明教育,注重立德樹人,以德育促智育,通過全員德育管理,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 長春百年老校為何能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來源:吉網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樹勳小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如何才能獲得「全國文明校園」的稱號?它的含金量又有多大呢?
  • 湖北23所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鄂州市新民街小學榜上有名!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授予641所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湖北省有23所學校獲此殊榮,趕快來看看有你們學校嗎?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湖北省)>>湖北省(23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醫藥學院
  • 華中農業大學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校園名單,華中農業大學順利通過複查,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同時,學校還通過湖北省文明委複查,蟬聯「湖北省文明校園」榮譽稱號。這是華中農業大學自1996年以來連續10屆獲評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文明校園,自2008年以來連續三次榮膺全國文明單位,自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之後,文明創建工作取得的新成績。
  • 河海大學順利通過全國文明校園複查
    日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下發通知,確認河海大學通過全國文明校園複查,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這是該校自2013年獲評「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2015年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2017年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以來,文明創建工作取得的新成績。
  • 山西大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山西大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這標誌著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躍上新的水平。全國文明校園是中央文明委在群眾性精神創建活動方面授予學校的最高榮譽稱號。這份榮譽的取得是對山西大學長期以來辦學理念、辦學精神、辦學成果的高度認可。
  • 喜訊:內蒙古大學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經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校園名單,我校順利通過複查,蟬聯「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全國文明校園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評比中學校領域的最高榮譽,是一所學校文明程度、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的集中體現。
  • 喜訊:西北大學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日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下發了《關於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通報》,經過嚴格規範複查,西北大學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17年,西北大學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全國39所高校獲此殊榮。
  • 贊!濟南旅遊學校獲評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集體
    為表揚先進、鼓舞幹勁,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深化鞏固創建成果,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全國文明城市,根據《決定》,對300個「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集體」,1000名「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個人」, 1000名「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模範市民」予以通報表揚。濟南旅遊學校獲評2020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集體。
  • 洪江區中山路小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向孝軍 肖麗 賀金玉)近日,從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傳來喜訊,經過層層嚴格評選,懷化市洪江區中山路小學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 ...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第五屆全國
    根據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辦的部署,上饒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組織開展了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推選和歷屆全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複查工作。
  • 天津特色技能亮相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 來技能盛會看「津」彩紛呈
    內容提要: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全、選手最多、影響最廣的全國技能盛會,在廣州激戰正酣的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也是一扇絕佳的展示窗口。在天津展示交流區,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展示手工搓制工序。
  • 精細舉措奠基文明底色,濟寧市第十五中學獲評「全國文明校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通訊員 楊恆奇日前,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濟寧市第十五中學作為濟寧市唯一的一所中學上榜,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光榮稱號。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辦學方針,把創建文明校園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全面發動,多措並舉,有效開展各項創建工作,切實提升師生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