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6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孫新明)「葉子綠油油,花朵金燦燦,朵朵葵花向陽開,向日葵花海真是壯觀!」趁著端午假日,長沙市民丹丹來了一次自駕遊,當她沿著省道S209一路向西,經過寧鄉市回龍鋪鎮時,欣喜地被百畝盛開的向日葵所吸引。
「外出打工幾個月,沒想到家鄉變化這麼大!」和丹丹一樣心情大好的,還有回龍鋪村的村民王昌。這個33歲的淳樸漢子,眼看著家門口鋪上了瀝青路、田園裡種滿了向日葵,開心地告訴記者,「咱們村裡美得都不敢認了。」
功在長遠,村民出力一呼百應
給遊客和村民帶來諸多驚喜的「葵花屋場」,是回龍鋪村建設美麗屋場的一個縮影。
打造「葵花屋場」的策劃人、回龍鋪鎮黨委書記張湘橋介紹,今年3月以來,該鎮立足村情實際,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為著力點,依託自然生態和產業布局,突出村莊建設的風格和品位,聚焦「六件實事」(旱廁改造、道路硬化黑化、村莊綠化美化、空心房治理、小微水體治理、鄉風文明建設),加速美麗屋場建設。
回龍鋪村的美麗屋場建設涉及7個村民小組318戶居民,由於始終堅持「政府主導,村級主持,群眾主力,社會助力」的建設模式,強化屋場農戶的建設主體責任,廣大村民積極參與,讓田土、拆屋棚等不在話下,籌資、籌工也是一呼百應。
「建設規劃到了哪家門口,村民都是主動拆除雞棚、雜屋、圍牆,然後無償提供出來統一安排。」沙皮塘組村民劉正強告訴記者,村民小組長王勝軍率先拆除了自家的兩個養雞場以及磚廠,一年下來減少收入二三十萬元,但從沒聽到他有啥怨言。
初步統計,回龍鋪村建設屋場拆遷廠房欄舍16500平方米,免賠金額達到165萬元,而農戶籌工籌勞已達36萬元,大夥都說:「建設美麗屋場是功在長遠的好事,鎮村幹部帶頭搞,群眾積極性自然高!」
屋場美麗,人居環境同步提質
伴隨著美麗屋場的建設,人居環境提質也在同步進行。不到兩個月,回龍鋪村新硬化入戶公路5.3公裡,平整的瀝青路通到每一戶村民家門口;進一步完善旱廁改造15處,實現無害化廁所普及率百分之百;7個村民文化廣場及公共停車場啟動建設,將實現亮化率百分之百;改造小微水體8處,新修3格淨化池15處,建立了垃圾分揀中心,村莊的綠化美化全面升級。
「以前塘裡的水烏黑髮臭,連洗衣服都嫌髒,現在你看看,水質清澈,又有了魚蝦。」屋場旁有一口三畝多的幹公塘,村裡的保潔員楊定合介紹,以前周邊10多戶村民的生活汙水直接流進池塘,現在建好了雨汙分流系統,汙水被匯集進入淨化池,池塘又恢復了小家碧玉的模樣。
融合發展,老百姓老闆都滿意
記者了解到,回龍鋪村美麗屋場建設注重融合發展,美麗屋場與農業產業有機融合,村民群眾與企業家抱團發展。目前屋場建設得到了老百姓的廣泛認可,也得到了企業家的全力參與。
「我們公司流轉土地3000多畝,在這裡進行三個方面的融合,一是村集體經濟和企業業態的融合,二是美麗屋場和農業產業的融合,三是農業企業和高等院校的融合。」林盛科技董事長陶文英表示,公司已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了「櫻花谷」「藍莓谷」「天鵝湖」等農旅結合項目,逐漸成為市民遊客休閒、養生、度假的打卡地。
「哦嚯——」漫步在果香氤氳的「藍莓谷」,記者突然聽到一陣吆喝聲,循聲望去,竟是一名驅鳥人。今年55歲的村民錢勇強無兒無女,以前在煤炭壩燒白炭為生,自從來到藍莓基地守林護果,包吃包住還有2000元的月薪,他感覺生活終於有了著落。
「公司定點幫扶6戶貧困戶,通過產業、就業扶貧,已經讓他們擺脫了貧困。」陶文英告訴記者,公司落戶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不錯的帶動作用,村民能夠得到土地流轉費,農民工、貧困戶可以來公司做事,工資一年要發放300多萬元。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