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由中國銀行控股的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金融租賃」)正式在渝中區成立。渝中區相關負責人透露,作為一家百億級全國性法人金融總部、「央」字頭金融法人企業,該公司落戶渝中區,是該區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載區和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的一項重要成果。
「十四五」末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到20%
今年4月出臺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新形勢下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到2025年,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8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9.5%左右。渝中區的目標,是全力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載區和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
按照渝中區相關規劃,預計到「十四五」末,該區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將超過500家,其中全國性法人總部和區域性總部金融機構數量超過200家;金融業增加值、資產規模佔全市比重將達到20%、30%;銀行存貸款餘額、保費收入、證券代理交易額佔全市比重將分別保持在20%、25%、25%以上。同時,傳統金融實現進一步做大做強,金融租賃、消費金融和財務公司等新興金融取得突破性發展;並圍繞跨境投融資、跨境人民幣結算、資產管理、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保險保障等重點領域,基本形成特色化、差異化且在重慶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金融市場功能。
渝中區有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的基礎
「目前,市政府已明確將渝中區納入全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核心區,這對渝中區金融業發展又是一大利好。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載區和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我們有基礎,也有優勢。」渝中區區長左永祥表示。
據悉,目前,渝中區已聚集中銀金融租賃、利寶保險、中信建投期貨等6家全國性法人總部,農業發展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等20家市級分行,中國人壽、太平洋財險等34家保險分公司,重金所、OTC等6家要素市場。各類金融機構數量達到419家,綠色貸款餘額740億元,位居全市第一。
「其中,中銀金融租賃落戶渝中區,具有帶動示範作用,將促進各類金融機構進一步向重慶集聚,可謂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一件大事。」左永祥說,同時,這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對解放碑提升金融集聚能級也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渝中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銀企三方合作,竭盡全力支持中銀金租發展。
中銀金融租賃負責人表示,選擇落戶渝中區,是因為渝中區擁有厚重的金融歷史底蘊、深厚的金融集聚能級以及對接國際的金融生態環境。中銀金融租賃對渝中區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要承載區和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充滿信心。
將打造六大金融集聚區
下一步,渝中區將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持續提升解放碑金融集聚區能級,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據介紹,未來,渝中區將進一步優化現代金融集聚區空間布局,包括5.1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拓展區。其中,核心區為解放碑—朝天門區域,面積共計3.5平方公裡。拓展區為兩路口到化龍橋區域,面積共計1.6平方公裡。
在此基礎上,渝中區將著力打造六大金融集聚區——重慶金融街金融總部集聚區、解放碑外資金融集聚區、朝天門中新合作金融服務業集聚區、化龍橋國際商務區新型金融集聚區、兩路口—化龍橋金融中介集聚區和打銅街—下半城金融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區,構建國際金融機構總部的新極點,搭建中國西部資本互聯互通主動脈,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機制創新策源地,建設接軌國際標準金融生態示範區。
同時,該區還將重點打造五一路—民族路—新華路金融大道,吸引法人金融機構總部、專業子公司、區域性中心、功能性總部等落戶;圍繞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大力吸引外資金融匯集;圍繞發展數字經濟,大力吸引金融科技子公司、研發中心、孵化器、5G銀行落戶,形成金融科技要素集聚高地;推進解放碑綠色金融核心區建設,支持綠色金融改革政策、創新產品和服務體系在渝中先行先試等。
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