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借電商探索內地新路徑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隨著香港零售業的復甦,以及電商、數字應用及行動支付在內地的廣泛普及,各大港資零售企業試圖把握電商平臺及線上服務的發展機會,開拓內地市場。前不久莎莎聯合京東商城合辦「京莎節」,目標在活動期內完成全年15%的銷售額。為了加深內地業務的推廣,在內地實體店不增反減的背景下,香港莎莎電子商貿高級副總裁容良偉表示,未來莎莎不僅鞏固實體店的優勢,更要加強在電子商貿領域中進行推廣,以迎合新消費時代下消費者的需求來拓展內地市場。

  加強電商平臺合作

  莎莎自進駐京東平臺,每年業績均保持150%的增長率。容良偉介紹,此次推出的「京莎節」是與京東達成更深度戰略合作,期望以7倍的增長率為最終目標。自2015年與京東建立合作以來,莎莎不斷增加貨品的種類、改善物流、增強平臺流量等一系列措施,用了三年來完善各項配套和服務。

  實際上自2015年起,莎莎不僅與京東建立合作,還發展自營電商平臺Sasa.com。由於物流成本高,自營平臺面臨壓力較大,因此莎莎在2017年9月增加與天貓的合作,成立了「莎莎天貓官方旗艦店」,希望藉助第三方網上平臺帶動公司電商業務。容良偉表示,目前,莎莎與京東、天貓等多個大型網購平臺均有合作,這有助於促進線上業務的發展。未來,莎莎還將會繼續與更多的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為內地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業績依靠內地遊客

  內地遊客消費拉動港澳業績。根據莎莎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2月28日兩個月,莎莎港澳零售銷售額上升14.6%,同店銷售增長11.1%,銷售增長的因素是客流增加及客人消費增加所帶動,其中本地客及內地客的交易量分別上升6.3%及12.5%。其中,僅春節期間香港市場零售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5%。公告中稱,此次增長主要得益於內地遊客的大量湧入和本地客消費的增加。

  內地實體店難以擴大。根據莎莎財報顯示,莎莎2017年在內地市場關閉了6家實體店,新增了4家實體店,在2017年9月30日前,線下門店數僅54家,相比2016年實體門店的數量減少2家,2015年實體門店的數量減少6家,與屈臣氏、萬寧等港資化妝品零售商相比,其布局規模難以帶來較大的競爭優勢。

  為規避依賴港澳市場造成的業績風險,近年來莎莎積極向內地市場進軍,但從業績上看,莎莎目前在內地尚未擺脫虧損危機。莎莎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中國內地銷售額為2.77億港元,同比下跌3.9%;期內虧損0.15億港元。莎莎國際稱,銷售下降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自有品牌新品延遲上市所致。

  打通兩地購買通道

  隨著香港零售業的回暖,香港政府統計處4月3日發布的最新零售數據顯示,2月香港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29.8%,遠超市場預期的8%。今年頭兩個月的合計零售額臨時估計同比上升15.7%,創2013年後的最大升幅,並實現過去四年來首次連續12個月增長。香港政府發言人稱,對香港零售業受惠於良好就業和收入以及訪港遊客進一步增長感到樂觀,頭兩個月的雙位數零售增長明顯轉強。京東全球購執行官楊葉表示,香港的優質品牌多以傳統銷售為主,想打開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電商平臺是一個好的選擇。京東十分重視香港市場,未來依靠港珠澳大橋和港深高鐵的落成,發達的交通設施和物流配套,從而促使兩地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容良偉表示,內地店鋪的產品數量與港澳地區相比甚少,是由於申報進出口局限性以及關稅問題影響,但目前內地的管理團隊開始穩定,產品組合的改善也逐漸令銷售提升。整體內地市場的銷售額及盈利能力因而恢復提升,令整體營運效率及效能均有所改善。與此同時,莎莎集團於數年前開始優化店鋪模式,透過品牌定位及改善產品陳列方式,打造品牌形象及購物體驗。此優化措施現已進一步強化,在改善店鋪效率及成本效益方面已初見成效。而且日後莎莎集團會繼續優化中國內地店鋪網絡,關閉位於偏遠城市表現欠佳的店鋪,並於管理完善的省會城市集中開設新店鋪。此外,莎莎集團通過和電商平臺的合作,能夠通過該平臺為內地消費者帶來更多樣以及物美價廉的產品。

相關焦點

  • 香港莎莎內地遇冷 已淪為韓妝小眾品牌跳板?
    此次入駐莎莎,似乎也是想彌補其他渠道銷售不佳的情況。據悉:It』S HANBUL在莎莎店將會力推以蝸牛霜為代表的36件人氣產品,預計新一波吸引女性消費者的宣傳活動和營銷戰略即將開始。It』S HANBUL在薩德這種特殊形式下,先入駐香港,再進軍大陸市場,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不過,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並不一樣,而且莎莎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虧損正在不斷加劇。
  • 香港零售巨頭莎莎內地遇冷,已淪為韓妝小眾品牌跳板?
    據悉:It』S HANBUL在莎莎店將會力推以蝸牛霜為代表的36件人氣產品,預計新一波吸引女性消費者的宣傳活動和營銷戰略即將開始。It』S HANBUL在薩德這種特殊形式下,先入駐香港,再進軍大陸市場,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不過,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並不一樣,而且莎莎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虧損正在不斷加劇。
  • 香港化妝品零售莎莎內地虧損嚴重 已淪為韓妝小眾品牌跳板?
    此次入駐莎莎,似乎也是想彌補其他渠道銷售不佳的情況。據悉:   It』S HANBUL在莎莎店將會力推以蝸牛霜為代表的36件人氣產品,預計新一波吸引女性消費者的宣傳活動和營銷戰略即將開始。   It』S HANBUL在薩德這種特殊形式下,先入駐香港,再進軍大陸市場,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不過,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並不一樣,而且莎莎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虧損正在不斷加劇。
  • 莎莎模式內地失靈 大牌代理商不買帳
    「到目前為止,SK-Ⅱ還未進入莎莎內地渠道,因為我們不希望破壞現有的價格與供應體系。」一位SK-Ⅱ老牌代理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這也是眾多一線品牌缺席莎莎內地門店的主要原因。  近日,莎莎集團公布的2011年度財報顯示:莎莎集團內地市場在2011年淨虧損3816.8萬港元,這也是莎莎進入內地市場以來持續7年虧損。
  • 莎莎能否彌補遲到的10年?(組圖)
    欲借電商渠道超車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香港市場競爭力變弱,內地市場潛力被發覺,這兩大因素是刺激莎莎「跑馬圈地」華南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化妝品和日用品零售總額共計2920億元,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
  • 美媒:香港莎莎為吸引內地遊客購物轉攻電商平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CNBC網站9月13日報導,應對內地遊客購物興趣下降,香港著名化妝品品牌店莎莎為開始轉攻網際網路,通過在「Alipay」和「微信」等平臺建立關係吸引潛在消費者。莎莎財務長陸楷(Guy Look)稱,這反映出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反映出為了吸引消費者購物他們所要做的改變。
  • 莎莎全面撤出臺灣市場 集中發展中國內地及港澳市場
    莎莎全面撤出臺灣市場 集中發展中國內地及港澳市場2018年2月24日消息,莎莎國際發布公告稱,預期中國臺灣地區市場的店鋪將於2018年3月31日關閉,集團將集中資源發展中國內地、港澳和星馬市場以及電子商貿業務。
  • 考拉海購與香港莎莎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互通會員權益
    9月25日,考拉海購宣布與香港莎莎(英文:SaSa)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試水線上線下會員權益互通,並聯合打造 「數位化會員店」。據了解,從9月25日至十一黃金周期間,考拉黑卡會員在莎莎內地及澳門地區50家門店到店消費88折起,莎莎會員上考拉海購消費可享95折優惠。此外,考拉海購還聯合莎莎推出定製禮盒,黑卡會員專享。
  • 與莎莎店互通會員權益,消費折上折
    記者了解到,從9月25日至十一黃金周期間,考拉黑卡會員在莎莎內地及澳門地區50家門店到店消費88折起,莎莎會員上考拉海購消費可享95折優惠。此外,考拉海購還聯合莎莎推出定製禮盒,黑卡會員專享。(考拉黑卡用戶到莎莎線下店消費享88折,覆蓋內地及澳門地區50家門店)這是考拉海購升級會員電商後,打造的標杆案例。
  • 做化妝品零售的莎莎們 從香港寒冬中來內地取暖
    香港零售商們的冬天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眼見愈發寒冷,做化妝品零售的「莎莎們」選擇進入內地以尋些暖意,畢竟那裡更靠近它的「金主」們。莎莎及卓悅的困境,從香港政府統計處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中也可以印證,香港零售業銷售狀況基本與內地訪港人次呈現正比例相關關係,其中,藥物及化妝品銷售額與內地訪港人次關係更加明顯。從莎莎國際財報來看,內地顧客的交易宗數佔了49.1%,高於香港本地的47.2%。此前香港吸引眾多遊客前往購物,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價格優勢。
  • 莎莎發布全年純利增7% 與香港電視合作電商業務 年內推出小程序...
    莎莎國際全年純利增7%無時尚中文網(微信號:nofashioncn)2019年6月20日:儘管下半財年風雲突變,在消費意欲低迷及新電商法影響下,港澳市場同店銷售急轉直下,由升轉跌,但在交付全年純利上升7.0%的符合市場預期業績及與本港電商平臺合作後
  • 莎莎內地瘋狂擴張 未來門店將達300-500家
    規模瘋長之憂  八年了,莎莎國際潛心經營內地已到了第八個年頭,但卻始終未能取得盈利,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當中。  在香港,莎莎國際素以「低價出售國際一線品牌化妝品」聞名遐邇,吸引著諸多遊客前去購買。2005年,莎莎國際終於進軍內地市場。此後的八年裡,它在內地的門店數量不斷增加,零售銷售額也逐年擴大。
  • 莎莎國際年內虧損約5億港元 關閉中國內地自有網站及APP
    報告期內,莎莎國際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下跌29.9%至57.17億港元,年內虧損5.16億港元,而上年同期溢利4.71億港元。截止2020年3月31日,集團之持續經營業務的零售店鋪總數由去年的253間減少至235間,淨減少18間。門店分布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特區、馬來西亞。
  • 香港莎莎的黃昏
    香港製造:莎莎很多內地人到香港的首站必選莎莎。莎莎誕生於1978年的香港,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成為亞洲地區影響力最大的化妝品零售集團之一,並於1997年在港交所上市。很多人喜歡去莎莎,是因為那裡「貨正價低」。筆者第一次到莎莎買skin food韓系護膚品時,發現莎莎的單價只有其他專賣店的五折,就問莎莎的店員:點解你賣的嘢咁便宜?
  • 香港市場持續疲軟 內地門店表現慘澹 卓悅、莎莎業績不佳
    「莎莎、卓悅在內地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競爭不過屈臣氏。柏亞國際集團企劃傳播中心總監黃志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內地遊客減少有非常大關係,現在很多內地人購物主要往韓國、日本去了,且香港租金成本高,加上市場營銷沒有創新,所以無論是莎莎,還是卓悅業績都持續下滑。
  • 香港莎莎的挑戰:代購「帶不動」 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
    來源:經濟觀察網莎莎正在受到來自內地業務的挑戰:內地顧客在港消費力自去年下半年起明顯減弱,內地門店營業額出現下跌。當中,內地顧客的交易量上升3.0%,但每宗交易平均金額下降5.8%,以致內地顧客的營業額下降3.0%。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莎莎2019財年業績報告顯示,年內在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增幅的帶動下,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營業額全年錄得4.9%的增長,約7091.8百萬港元。全年整體交易宗數上升3.5%,當中來自中國內地訪港旅客的交易宗數上升10.5%,本地顧客的交易宗數則下跌3.6%。
  • 香港莎莎的挑戰:代購「帶不動」、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銳 莎莎正在受到來自內地業務的挑戰:內地顧客在港消費力自去年下半年起明顯減弱,內地門店營業額出現下跌。當中,內地顧客的交易量上升3.0%,但每宗交易平均金額下降5.8%,以致內地顧客的營業額下降3.0%。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莎莎2019財年業績報告顯示,年內在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增幅的帶動下,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營業額全年錄得4.9%的增長,約7091.8百萬港元。
  • 香港零售轉弱 莎莎複製微商模式拓商機
    莎莎六福看準電商機會郭少明預計,內地赴港旅客的人次增長會繼續放緩,香港的消費氣氛也會一直較差,所以公司今年將會抓住O2O的合作及跨境電子商貿帶來的商機。目前,莎莎在電子商貿上成績並不如意,sasa.com的營業額同比增長僅有5.6%,至4.16億港元,而其他透過電商進入內地市場的零售商,增長比率都有高雙位數。
  • 支付寶打入香港市場 與莎莎試行「未來商店」
    聯商網消息:支付寶在O2O領域又有新動作。今日(8月28日),由支付寶與莎莎國際打造的「未來商店」在香港試行。「未來商店」集合了聲波支付、人臉識別等新奇酷的支付方式,引發大批香港市民和遊客排長隊體驗。數據顯示,目前海外支持支付寶的線下門店已超3萬家。而未來5年內,支付寶計劃將這一規模擴大至100萬家。
  • 天風海外:莎莎商業模式的四大隱憂
    我們認為莎莎傳統的售賣高性價比「水貨」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公司的問題在於:1)上遊採購貨源的穩定性和內地各跨境電商崛起所帶來的貨源採購競爭;2)客戶群體的結構性改變,赴港內地遊客的購物意願降低;3)鑑於平行進口的國際大牌貨源有限,公司面臨包括香港本地專櫃、國內大型跨境電商和各免稅店的分流;4)再疊加外圍因素壓制,包括人民幣匯率、代購轉投日韓等貨源地進貨、香港近期特殊活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