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在其官網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對臺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2座固定地面控制站、2座移動控制站、14個嵌入式抗幹擾GPS模塊、MX-20多光譜瞄準系統、SeaVue多功能海上巡邏雷達、SAGE 750電子偵察系統、C波段LOS地面數據終端、K波段衛星通訊可移動地面站、TPE-331渦槳發動機等設備,以及技術資料、人員培訓、後勤支持等,總值約6億美元。
(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
從清單可看出,美國政府這次批准售臺的MQ-9B並未裝備武器系統。臺媒認為,這些無人機將來到貨成軍後,可發揮其滯空時間長的特點,在臺灣海峽周邊配合臺軍P-3C反潛巡邏機執行偵察任務。此外,它們也能為此前美國政府批准售臺的「魚叉」岸防系統、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AGM-84H增敏型防區外對地打擊飛彈以及臺軍自製的「雷霆-2000」增程型多管火箭系統提供遠程目標捕獲、識別與精確定位的數據信息。有臺灣的軍事評論員甚至稱,通過MQ-9B的數據鏈進行實時情資分享,「亦可創造臺、美雙方在戰時進一步合作的契機」。
(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
臺灣方面一邊從美國購買先進無人機,一邊在加緊自行研製無人機。據臺灣「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等媒體11月5日報導,臺灣主要的軍工科研單位「中山科學研究院」近日在臺東志航基地密集測試其自研的「騰雲」無人機。島內軍事迷從現場附近拍攝的畫面顯示,當時機場共有兩架無人機,其中一架為「騰雲」無人機原型機,另一架新露面的「騰雲」無人機體型比原型機稍大,機身後部發動機上方的進氣道比原型機大出不少,外觀上極像美制MQ-9「死神」無人機。
據臺媒介紹,「騰雲」無人機是臺「中科院」自行研製的以偵察為主、打擊為輔的無人機,採用與美軍MQ-9「死神」無人機同型號的TPE-331渦槳發動機,因此被某些人吹噓為「臺版死神」。據了解,臺灣方面早在2008年就向美國提出採購MQ-1察打一體無人機,遭美方以違反飛彈技術出口管制為由回絕,於是臺防務部門在2009年至2013年撥款28.7億元新臺幣,以「長徵專案」名義委託臺「中科院」自行研發大型無人機。2015年,第一代「騰雲」無人機原型機在臺北航天展首次亮相,但臺軍對其測試結果不滿意,2018年再度編列超過34.5億元新臺幣預算,以「騰雲專案」為名進行第二代「騰雲」無人機的研發。上圖中右邊的那架即為第二代「騰雲」無人機的原型機。
(在臺東進行飛行測試的「騰雲」無人機)
臺灣網絡媒體「上報」11月11日報導稱,臺「中科院」目前正利用臺產的「銳鳶」無人機作為測試平臺,進行空射型2.75吋(70毫米)口徑火箭彈的掛載射擊試驗,將來該火箭彈將裝到第二代「騰雲」無人機身上。此外,臺「中科院」還啟動了名為「天刃計劃」的研發項目,對自製的「天劍一」型飛彈進行研改,將來作為「騰雲」無人機的防衛配裝,使其具備空對地與空對空的作戰能力。
(「騰雲」與「銳鳶」無人機)
「上報」11月9日還曾報導「騰雲專案」目前遇到的一個大麻煩。報導稱,「騰雲專案」規劃先量產4架,臺「中科院」已向美國廠商蓋瑞特/漢威訂購5臺全新的TPE-331渦槳發動機。不過,有了發動機卻發生了螺旋槳買不到的窘境。原來,當初臺方從美方購得二手翻修的TPE-331型渦槳發動機後,是以科研名義向德國一家公司採購了兩個複合材料製成的螺旋槳,但是再以要量產的名義向該公司採購時,這家德國公司以這種螺旋槳是受管制的項目為由拒絕出售。目前臺「中科院」不得不轉而向製造美國MQ-9B無人機螺旋槳的美國廠商洽談,希望能在量產前解決這一問題。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5日報導,除了「騰雲」無人機外,隸屬臺海軍「艦隊指揮部」的「銳鳶」無人機,近日也進駐臺東太麻裡空軍靶場進行密集飛行測試。「銳鳶」無人機機身全長約5.8米,機身高度約1.82米,最大升限約4572米,最大飛行半徑120公裡、滯空時間約10小時,最大空速為每小時180公裡,可執行情資偵搜、戰場監控、目標搜尋定位及通訊中繼等任務。
(在臺東進行飛行測試的「銳鳶」無人機)
臺灣方面一邊從美國購買先進無人機,一邊加緊自行研製、測試無人機,折騰來折騰去究竟能發揮多少戰力?這些無人機在性能上能不能跟解放軍的先進無人機一較高下?本期《東南軍情》邀請多位軍事專家深入剖析。
聚焦軍事熱點,追蹤時事動向
大家的老朋友
將繼續為您深度解讀!
本期嘉賓
軍事專家 陳 虎
軍事專家 曹衛東
軍事專家 房 兵
軍事專家 魏東旭
每周六晚 21:20
《東南軍情》
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