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於近日表決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作為深圳人的健康「基本法」,《健康條例》是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深圳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其中一項是打造「民生幸福標杆」,建成一個「健康深圳」。而在這個過程中,《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是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據媒體報導,條例參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借鑑了日、法、德、英等發達國家的健康立法,很多提法在全國來說都是首創,將使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醫改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作為頂層設計的「基本法」,條例的首要意義,是意味著深圳從此形成一張無處不在的「健康網」。依照條例,深圳將以遍布全市的社康機構為網點,為全市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並將其納入衛生健康信息化平臺,實行全市聯網管理。定期測血壓、測血糖,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而為了鼓勵市民勤做體檢、及早發現問題,深圳將不斷發放體檢「福利」,最大的亮點就是允許刷醫保卡。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影響健康因素中,生物學因素佔15%、環境影響佔17%、行為和生活方式佔60%、醫療服務僅佔8%。顯而易見,獲得健康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個人健康管理最日常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鑑於此,條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同時鼓勵商店、超市等開設低鹽、低脂、低糖食品專櫃。
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並不代表在打造「健康深圳」中政府作用會因此而弱化。
條例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一規定對今後政府部門的決策將帶來重大影響。舉例而言,以往上馬一個項目,需要評估經濟效益,也要通過「環評關」,而在此之後,除了「環評關」,還要加上「健康評估」。另外在做土地規劃的時候,也得考慮留出一些地方,配建醫院、社康中心、養老機構、體育健身設施。顯然,不論做什麼事情,是否有利居民健康,將成為今後政府決策的新的重要考量。
條例中的「強制休假制度」引發了網友熱議。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合理配置人力資源,避免對員工健康造成人體機能過度損耗或者身心健康傷害,「應當嚴格執行員工帶薪休假制度」。
勞動者所得到的休閒時間和機會總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逐步增長,帶薪休假制度已經逐漸為國人所熟悉,但現實生活中,仍然有不少勞動者苦惱「想休但不能休甚至不敢休」。深圳不但肯定帶薪休假制度,而且強調「嚴格執行」,其對勞動者休閒權的重視充分顯示了先行示範的意義。
作為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條例這點頗多。但和許多法規一樣,如何執行也是公眾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有網友讚賞強制休假制度,同時又表示「能落實雙休就不錯了」,就是一個顯例。看來,在條例頒布實施之後,還有必要為條例的落實制訂配套措施。
綜合各地實踐,「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同樣存在一些難點。部門間的利益如何調和、健康影響評估體系怎樣建立、怎樣保證公眾的有效參與,都是確保「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得到全方位貫徹的關鍵問題。
健康是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深圳率先為健康立下大法,不僅符合深圳市民對健康生活和完善的健康保障體系的需求,同時因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地位,條例的頒布和施行也必將為建設健康中國積累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