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確診及疑似解除,都需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結果來佐證。核酸檢測結果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確診的重要依據,對早發現早診斷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核酸檢測幾乎就是與病毒「零距離」肉搏,除了醫護人員,還有一群人,他們離病毒更近,和跟病毒較勁的過程中必須爭分奪秒,他們就是24小時輪崗的檢驗人員。
我們採訪了杭州兩家醫院的檢驗師,嘗試揭秘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全過程。
市三檢驗科主任技師陳松:在實驗室裡每個動作得變慢
2月10日早晨六點,天空漸露魚肚白。在西湖區疾控中心PCR(聚合酶鏈式反應,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室待了一夜的陳松推門走出來,深吸了一口氣,嘆道:外面空氣真好啊!
這個夜班,他和同事一共做了43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樣本的核酸檢測。「不算多,最多的一次做了74份。」
陳松
陳松是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的主任技師。1月30日晚上9點,臨近下班的他接到領導通知: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力量不足,急需支援。他二話不說,立即答應下來,第二天一早就直奔西湖區疾控中心,與其他8位檢驗技師並肩作戰,直面新冠病毒。
目前醫院在接診到發熱患者後,要確定是否為新冠肺炎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必不可少的。該項檢查需要在PCR實驗室進行,但不是每家醫院都擁有(PCR實驗室有嚴格要求標準,所以像浙江醫院有自己的實驗室可以自己做,市西溪醫院直送西湖區疾控中心)。
所以,西湖區疾控中心幾乎承擔著城西大部分醫院新冠病毒樣本的核酸檢測工作。為了讓醫院在送出病毒樣本後12小時內得到檢測結果,西湖區疾控中心連同杭州市屬醫院的增援力量在內,共有9名檢驗技師分3個小組,日夜輪崗,全力保障檢測效率。
生物安全櫃操作中(圖由陳松提供
陳松說,自己的工作內容看似「很簡單」,就是對醫院送過來的病毒核酸樣本進行檢測,但準備工作是其中最不簡單的:
每次他都需要做好三級防護,先消毒,戴上醫用手套,再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穿戴好N95醫用口罩、護目鏡、帽子、鞋套,「全副武裝」進入PCR實驗室。之後進入實驗檢測流程。
由於PCR實驗室是負壓實驗室,顧名思義就是實驗室內壓力低於室外壓力,它通過特殊的通風裝置,讓實驗室內空氣由清潔區向汙染區流動,這樣可以避免感染和汙染。但這也意味著檢測人員在做檢測工作時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一舉一動都得特別小心翼翼。
「我在實驗室裡的每個動作都要慢慢做,不然動作幅度一大,本就包裹在防護服中的身體熱量會散發,防護鏡就會染上霧氣,會導致檢測工作無法準確進行。」陳松說,每次檢測下來,整個人都精疲力盡。
據陳松介紹,病毒的採集和檢測過程大致分以下步驟:
1.醫務人員穿戴防護用具後在患者鼻咽部採集樣本,採集的樣本採用至少三層包裝後送實驗室檢驗。
2.驗室工作人員核收並進行滅活病毒。
3.滅活病毒後的樣本轉去信息錄入。
4.待實驗室環境準備好後,將樣本轉運到加強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傳遞窗中。
5.實驗人員進入試劑準備區,從冰箱取出核酸提取試劑與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解凍,然後配製PCR反應液並分裝於八連管。將八連管通過傳遞窗送入核酸提取區。
6.實驗人員進入核酸提取區域進行樣本核酸提取。這是危險性最大的環節,放在BSL-2負壓實驗室進行,操作在生物安全櫃內完成。將提取好的核酸樣本也加入八連管。通過傳遞窗將八連管送入核酸擴增區域。
7.實驗人員進入核酸擴增區,將八連管放入實時螢光定量PCR儀器進行核酸擴增反應。
8.待反應結束後,按照試劑說明書判斷檢測結果,並按照規程上報檢測結果。
9.將擴增產物等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理。
10.為下一批實驗室檢測做好所有相關準備。
西湖區疾控中心PCR
基本上,每做一批實驗檢測,從樣本接收登記、實驗環境準備、個人防護裝備到實驗檢測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五六個小時。
浙江醫院檢驗科PCR小分隊:5位同事24小時值班
浙江醫院擁有自己的PCR實驗室,疫情一來,浙江醫院醫學檢驗科責無旁貸衝在第一線。科室主任李萌副主任技師緊急召集科室有資質的5位同事組建了PCR小分隊,輪流值班,24小時待命。
花名「飛哥」的徐鵬飛醫師是第一個進PCR實驗室進行標本檢測的,他在年初三中午走進實驗室,晚上八九點才做完實驗,整理完畢後還不忘到值班室叮囑標本轉運箱的具體位置,以免同事不好找。
徐鵬飛
董世雷醫師人稱「董博士」,以嚴謹認真著稱。實驗前,他總是一遍遍拿著SOP(標準作業程序)在每一個實驗區確認所有流程:「這裡最好再放一個組合的架子,因為痰和咽拭子的採樣管不一樣」「這裡最好再備一個酒精噴壺,消毒臺面用的」「我把脫隔離服消毒的步驟簡單明了地列出來了」……
在等到核酸擴增的一個半小時,他站在旁邊一刻不離,同事怕他辛苦,特意拿來凳子讓他坐著休息下,他卻回答:「我椎間盤還沒好,站著舒服。」
董世雷
陳懿是這個小分隊裡唯一的女生,連續幾天待在實驗室裡,長時間N95口罩的壓迫,她的鼻子磨出了很多水泡,有些甚至出了膿包。同事心疼她,她卻笑笑說:「沒事兒,就是醜了點!帶了敷貼,下午還是我來做!」
陳懿
作為PCR小分隊隊長的朱傑,主要負責新冠病毒檢測前期試劑、人員及流程等大量準備工作。從年二十九開始一直守在實驗室裡,工作之餘還時不時地給大家打氣。好不容易回去休息一天,又放心不下科室,三次回醫院。深夜12點,當大多數人都已躺進溫暖的被窩,而他接到科裡一個電話,二話不說套上衣服就奔出家門,回到醫院檢驗科,工作到凌晨五六點才回家。
朱傑
他們付諸實驗室的所有時間都凝成了一個共同的時刻,看到核酸檢測結果,讓患者儘早確診,及時治療!
● 新聞多一點
了解一下PCR實驗室
與其他常見病毒檢測不同,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有「五高」的特點:
1. 場地要求高——PCR實驗室。標準的四區分隔和氣壓調節:試劑準備、標本製備、PCR擴增檢測和擴增產物檢測四個獨立的實驗區。每個獨立實驗區設置有緩衝區,同時各區通過氣壓調節,使整個PCR實驗過程中試劑和標本免受氣溶膠的汙染並降低擴增產物對人員和環境的汙染。機械連鎖不鏽鋼傳遞窗保證試劑和標本在傳遞過程中不受汙染(人物分流)。
2.人員要求高——PCR上崗證。進入PCR實驗室,需要經過從基礎理論、實驗原理、規範操作、質量保證到注意事項等規範的培訓,並獲取PCR上崗證。
3.檢測風險高——直接對病毒核酸進行提取、擴增。在檢測的過程中,除了要面對打開樣本的過程中氣溶膠產生造成的可能風險,核酸擴增後如發生洩漏或操作不當還可能導致個人感染。
4.防護要求高——個人防護必須按照生物安全三級要求進行。每次檢測檢驗人員需穿防護服,佩戴N95口罩,戴護目鏡,戴防護面罩,戴雙層手套。
5.體力耐力要求高——整個實驗過程基本需要4小時,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到1個小時就汗流浹背;呼吸防護面罩一層水汽,會有缺氧感覺;再加上隔離區只可以人和樣本進去,擴增時漫長的等待,期間不能吃東西、喝水、上廁所,這些對於檢驗者的體力耐力無疑是多重考驗。
(以上資料由浙江醫院提供)
每日商報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王婷 吳婧 黃春燕 徐思鵬 編輯 沈國娣
值班編輯:章丹丹
每日商報(ID:hzmr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