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社保作為一項國家福利,養老保險給退休人員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保障。而且社保覆蓋面也廣,繳納的費用還不算太高,基本上大家都能承受。
可以說,繳納社保有諸多好處,尤其是在醫療和養老方面,也是不可替代的。
如今,即便是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也可以自行支付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隨著我國社保體系不斷完善,近些年其政策也在變化。
一直以來,我國的社保繳費年限最低是15年。那麼,是不是繳滿15年就萬事大吉了呢?
多繳多得
假如你已經繳納了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就停止了繳費是完全可以的。不過,這意味著你繳納的社保是「最低的繳費」標準。
通常,在五險一金中,養老、醫療、失業、公積金自己出一部分錢的,所在單位也會出一部分,而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是由用工單位全部出的。比如養老保險,個人繳納比例為8%,公司繳納比例為16%,全部繳納款項計算下來,用工單位繳納的費用是員工的兩倍多。
值得提醒的是,社保繳納時間越長,將來受益會越多。如果按照社保最低繳費年限15年繳納,將來退休後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假如社保繳費25年,除了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多一點之外,還能享受一生的醫療保險,看病一直報銷。
怎樣才能提高未來的養老金
如果想在退休後提高養老金,就要提前付出了。其實,這個和我們平時的工資待遇也是基本一樣,如果你想得到高回報,就要付出得更多。
比如,在年輕時要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資。通常,養老保險是按照基數乘以比例繳納的,工資越高,基數就會越大,個人和用工單位要繳納的費用就越多,那麼將來養老金帳戶中積累的錢也就越多;
要提醒下的是,平時要關注社保繳費基數和比例,有的用工單位可能會為了降低成本,會以最低繳費基數和比例來幫助員工繳納社保。如果有一天,用工單位給員工繳費基數上調,一定要爭取機會;
在單位正常就業期間,儘量不要斷交社保。另外再提醒一下,社保最低繳納期限是15年,如果再續繳10年,就能永久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到了退休年齡,社保繳費不夠15年怎麼辦
2020年社保新規定,如果在退休時,社保繳費不夠15年的,按照以下幾種方法處理:
1、逐年補繳
如果到了退休年齡,社保繳費「15年最低標準」還缺3-5年,可以逐年補繳,直到繳滿15年為止。辦完退休手續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當然了,繳費年限缺5年以上的,這種「逐年補繳」方法可能就不划算了。
2、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與「逐年補繳」含義基本類似,其最大的優點是,在就職期間只要上班,單位正常發放工資,單位也會給你繳納社保的,直到繳滿15年,就可以申請退休領取養老金了。這樣相當於降低了補繳社保的壓力,同時在上班期間還有工資可領。
3、轉為居民養老保險
如果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社保只繳納了幾年怎麼辦?不用擔心,可以把職工社保轉為居民社保,自行來繳納。轉為居民社保後,累計繳納15年,一樣可以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不過,目前居民養老保險可能沒有職工保險的福利待遇多。
4、符合「條件」的可一次性補繳
最後一種情況,社保沒交滿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但是,需要符合條件的才可以。符合以下條件的,就可以選擇一次性補繳。
一是:1961至1982年期間下鄉的知青,戶籍所在地就在社保繳納地的。
二是:2011年前參加了社保,且男滿65歲、女滿60歲。
三是:2011年前退休的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員工。
總之:社保繳納期限越長越好,也不是繳納15年就萬事大吉了!當然了,只要社保繳納年限夠15年的,退休後是不耽擱領取社保的。值得提醒的是,儘量不要斷交社保,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因為其他因素,在退休年齡之前,社保繳費期限不夠15年的,也不用擔心,按照以上「新規」處理就行了!
本文由社區智庫首發,任何媒體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