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8人因審計問題被處理 整改促增收節支5794億

2021-01-21 中國網財經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作了關於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透露審計發現的895起違法違紀問題線索移送有關部門查處後,已有5598人被依法依紀處理。此外,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報告了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和工作安排。他透露,一些地方政府仍存在違規舉債的問題,個別地區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

  □預算審計

  整改促增收節支5794億

  昨天,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做「關於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透露截至2015年10月底,通過整改促進增收節支5794.94億元;根據審計建議,制定完善規章制度5935項。審計發現的895起違法違紀問題線索移送有關部門查處後,已有5598人被依法依紀處理。>>違規發福利 40部門和單位整改2.5億

  在津補貼方面,對轉移、挪用或套取財政資金發放勞務費、職工福利等問題,40個部門和單位採取歸還原資金渠道、追回資金、上繳國庫以及調整帳目等措施整改25365.04萬元(佔99.95%),處理5人;其餘問題正在進一步清理整改。

  同時,對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獎金、實物等問題,36個部門和單位採取退還資金、停發津補貼以及嚴格控制工資性經費支出等措施整改6439.03萬元(佔99.6%),處理17人;其餘27.38萬元正在逐月扣收,預計12月底前完成。>>房屋土地補徵土地出讓收入2262億

  在土地出讓收支方面,有關地方補徵土地出讓收入2262.46億元(佔61.7%);對違規用於彌補行政經費、對外出借、修建樓堂館所等的資金,通過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整改5452.26億元(佔69.8%)。徵地拆遷補償方面,補發少支付的補償資金15.65億元(佔89.9%),收回被套取或騙取的補償資金10.12億元(佔95.7%)。

  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有關地方整改問題金額98.89億元(佔99.8%),制定完善政策文件673個,處理149人。>>專家觀點

  本次整改增收節支增4倍

  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姜江華介紹,這次整改促進增收節支的增長幅度較大,同比增長約4倍,向紀檢監察和司法等有關部門的移送人數也增長了約2倍,促進位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也增長了近1倍,體現出我國審計力度和整改力度都在持續加大,審計監督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石作用更加明顯。同時,國務院、審計部門、被審計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四方面的審計責任共同體,也基本成型。

  不過姜江華也表示,雖然不少單位的問題整改都已達到九成以上,但確實也發現了一些屢改屢犯的問題。對此他建議,下一步有關部門應該加大跟蹤督促的力度,推進審計整改落實到位。這需要健全整改的檢查跟蹤機制,例如建立整改的臺帳,明確責任主體,並通過及時驗收促使其加快整改。

  姜江華還提出,目前審計及其整改點名基本還是只涉及單位,後續如果審計部門、組織人事部門、司法部門和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能進一步協調配合,還可以考慮將審計查出的問題直接點名至責任人,並考慮在向人大報告的同時,逐步向社會公告。進一步嚴格問責至個人,對於減少違規問題的出現,無疑是有利的。

  □地方債務

  一些地方政府仍違規舉債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昨天作「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他透露,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餘額中,90%以上是通過非政府債券方式舉借,平均成本在10%左右,地方政府每年需支付較高的利息。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仍存在違規舉債的問題。據測算,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的債務率為86%,風險總體可控。

  置換債券全覆蓋今年到期債務

  張少春介紹,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向地方下達置換債券額度3.2萬億元,主要用於償還當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本金。截至12月11日,各地發行置換債券3.18萬億元,完成下達額度的99%。

  今年的置換債券額度實現了對當年到期債務的全覆蓋,將被置換的存量債務成本從平均約10%降至3.5%左右,預計將為地方每年節省利息2000億元。

  此外,2015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6000億元。截至12月11日,各地已發行新增債券5912億元,完成下達額度的99%。

  個別地區存發生局部風險可能

  對於存在的問題,財政部稱,首先是地方償債壓力較大,風險防範不容忽視。現階段在財力增長放緩、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的形勢下,地方償債能力下降,一些地區債務規模較大,個別地區存在發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

  其次是違規舉債、變相舉債仍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違規舉債,或為企業舉債違規提供擔保承諾等;個別金融機構繼續為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提供支持,並要求政府進行擔保。「明股暗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時有發生,監管難度較大。

  最後是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任務艱巨。融資平臺公司缺乏持續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自身「造血」能力較弱,與政府的關係短期內難以釐清,制約了市場化轉型的進程等。>>專家觀點

  2018年前為償債高峰期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當日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之前借貸高峰和存量高峰等影響,各地方在目前到2018年這一時段償債壓力較為沉重,屬於償債高峰期。

  王雍君提出,隨著我國基本確立從投融資平臺借貸舉債為主的方式,過渡為以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為主的模式,過去那種主要靠土地質押、政府擔保的借貸方式,基本上被終結。

  但是王雍君也提醒有關部門,對於目前一些地方尚存的投融資平臺,及其正在建設的項目,後續融資問題可能反而會凸顯出來。對此國家有關部門應明確過渡政策,以便使這些項目不至於爛尾。

  在今後幾年的償債高峰期,王雍君建議有關地方可以採取出售、變現資產,或者用多期在建項目的一、二期收益等方式,來解決償債難的問題。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個人支出年內降至30%

  過去5年,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的目標。昨天上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展情況。

  29省份醫保可省內異地結算

  2009年,國務院啟動了新一輪醫改,至2014年,全國財政5年間在醫療衛生方面累計支出4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累計1.2萬億元,有力支持了醫改各項重點工作。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覆蓋率穩固在95%以上。2014年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80%、70%和75%。

  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逐步建立。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患者經基本醫保支付後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已救助身份不明或無支付能力的急重症患者40多萬人。29個省份的城鎮醫療保險和90%的新農合統籌地區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結算。

  通過深化醫改,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繼續增加,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2015年預計比2010年提高1歲。

  同時,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的目標。

  □老年人權益保障

  養老金待遇普遍較低

  昨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作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情況的檢查報告。檢查中發現,我國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普遍較低,城區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尤其是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嚴重短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嚴重不足。報告還就化解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議。

  社會力量參與養老嚴重不足

  本次執法檢查發現,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普遍較低,貧困老年人救助水平有待提高,農村五保老年人分散供養和低保對象補助標準較低。而基本醫療保障仍存在統籌層次較低、跨省異地就醫結算難、大病報銷額度有限和社區衛生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等問題,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未解決。

  養老機構的布局結構不合理,普遍存在城區「一床難求」,郊區農村養老院多有空置的狀況;有的地方公辦養老院的功能定位不夠明確,支持社會力量辦民辦養老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面向失能、高齡等特困老年人的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嚴重短缺。

  執法檢查還發現,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明顯低於城市,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比城市更加突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家庭空巢化加劇,農村老年人普遍缺乏應有的服務、照料和醫療,一旦生病或失能,生活艱難。

  此外,引導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力度不夠。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在用地、融資、用人、政府補貼等方面缺乏統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國家規定的養老機構優惠政策難以落實。政府有關部門對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在市場準入、服務標準、定價機制等方面缺乏積極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服務。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王碩

相關焦點

  • 2019年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報告:扶貧審計追責問責104人
    中央財政管理一直是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財政支出效率不夠高、轉移支付改革還未完全到位等問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通過清理收回結轉結餘資金、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等整改438.09億元,完善政府投資基金,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56項。此外,對於中央部門預算執行方面審計出的問題,有關中央部門和所屬單位已整改88.13億元,制定或完善制度97項,處理處分23人。
  • 權威發布丨55項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濟寧加強審計整改保障高質量發展
    濟寧市委、市政府、市委審計委員會高度重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主要領導同志親力親為,召開專題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審計機關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責任,強化問題整改。截至12月20日,55項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取得顯著成效。通過整改,上繳國庫7.9億元、統籌盤活存量資金5.19億元、促進撥付資金5.3億元,促進增收節支3.64億元,制定完善制度32 項。
  • 今年已整改審計查出問題金額2000多億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劉文昕、劉紅霞)審計署審計長侯凱23日說,對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反映的問題,相關部門單位和地方已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追責問責705人。受國務院委託,侯凱當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作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報告。
  • 山東公布2019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123人被追責
    原標題:山東公布2019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123人被追責   25日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
  • 審計署報告2019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
    年度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對《2019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問題,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採取上繳國庫、退還稅費、統籌使用或加快撥付進度、調整投資計劃和帳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2350項,追責問責705人。
  • 審計署:以審計全覆蓋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懾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劉紅霞、劉文昕)審計署審計長侯凱8日說,2021年要高質量推進審計全覆蓋,把握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成常態化、動態化震懾。「形式上,只有對管理使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相關地方、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無一遺漏、無一例外、全面覆蓋,才能體現審計無禁區,形成一種常態化、動態化震懾。」侯凱在當天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說,讓不法分子摒棄僥倖心理和「過關」思想,防止「破窗效應」。他表示,從內容上講,既要注重審計質量,也要兼顧效率。
  • 廣東省住建廳報告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根據省審計廳對我廳2019年度預算執行等情況的審計結果,對審計指出的問題,我廳逐條進行梳理,分析原因,研究部署整改工作。現將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報告如下:一、關於「部分專項資金信息公開不到位」的問題已完成整改。
  • 嘉興市合力推進審計整改落實
    審計整改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1日,應整改事項47個問題中,已全部整改到位的有38個問題,9個問題因需要時間整改落實或者相關制度正在修訂完善中而尚未整改到位。已全部整改和部分整改到位的事項中,已完成整改金額4.54億元,出臺政策和管理制度共18項,誡勉談話3人。市人大常委會對審計整改情況滿意度測評結果顯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
  • 2019年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加強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跟蹤推進,以有力有效的審計整改促進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執行力。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對照查出的問題逐項整改,並完善制度機制。全國人大財經委、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針對5個方面突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開展跟蹤調研。
  • 關於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及...
    、各位委員:受省政府委託,我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及審議意見研究處理結果,請予審議。省財政廳與省審計廳出臺了財政管理和審計監督協同聯動的實施方案,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了財政部門與審計部門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的工作機制。信息共享方面,財政部門在研究制定專項資金、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徵求審計部門意見;審計部門在制定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時,參考財政績效評價指標。
  • 審計署2019年度整改報告 已整改問題金額2118億
    記者從審計署獲悉,12月23日,受國務院委託,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作了《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江門市2018年度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
    依法全面履職,紮實推進審計全覆蓋,穩步推進審計管理改革,有效發揮審計監督和保障作用。  目前,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審計發現的問題得到有效整改或正在落實,對一些情況相對複雜、整改難度較大的問題,也落實了整改責任和進度安排。
  • 關於江門市2018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
    審計涉及的各有關市(區)、部門和單位積極採取措施落實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據統計,截至2020年7月底,對2018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的80條問題,已整改到位72條,整改完成率90%,比今年3月份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時,《工作報告》整改完成率提高了6.23個百分點,通過收繳(收回)資金、歸還原資金渠道、規範資金帳務管理、落實或撥付項目資金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81.25
  • 泰州著力打通審計整改「最後一公裡」
    對66個審計整改項目「回頭看」,向13家被審計單位發出《整改督辦函》,對10多個單位的審計整改進行專項督查……今年以來,泰州審計部門通過建立完善責任體系與長效機制,推動審計整改由督促合規合法向推動提升績效拓展,由糾正單個問題向推動完善政策制度拓展,由揭示財經問題向推動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拓展
  • 審計整改,怎麼整怎麼改
    被審計單位主要負責人是審計整改第一責任人,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負總責,要親自研究部署整改工作,親自抓好審計整改落實,層層壓實審計整改責任;對下屬單位存在的問題,切實履行主管責任,督促下屬單位落實審計整改;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是落實本單位審計整改的直接責任人,要認真負起責任,抓好自身整改。二是落實主管部門監督管理責任。
  • 以審促優促聯促改,邁向國資國企審計新常態
    為進一步優化國資國企審計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國資國企審計的工作質量,深化國資國企審計的應用成果,江門市審計局堅持新時期下做優做大做強國資國企,與時俱進,以「三促」為總抓手,積極推動國資國企審計工作邁向新常態。
  • 湖北武漢:以審計促整改 規範引導基金運營管理
    近期,湖北省武漢市審計局組織開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運營管理情況專項審計調查,揭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在基金募集、投資運營、資金管理、股權退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配套政策、嚴格過程管理、推進增值服務、提升管理能級等建議。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報告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6日分組審議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此前一天,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會議作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建議審計機關加強與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的協同聯動。」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 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
    (二)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有關中央部門和所屬單位已整改88.13億元,制定或完善制度97項,處理處分23人。1.關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不夠到位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單位已整改39.7億元(佔98.1%)。
  • 審計結果公告2020年第7號
    無公函、同城接待支出的問題,工會經費超預算使用的問題,合同工工資超預算支出的問題,帳務處理不規範,未及時反映食堂收入的問題,食堂支出報銷憑證不規範,財務帳與食堂庫存、領用帳實不符的問題,均由區接待辦自行整改。 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曲靖市審計局建議,一是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二是加強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經法規的學習,三是加強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四是加強食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