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博士以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對傳統開爾文公式進行...

2020-12-17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12月15日,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獲悉,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楊倩(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為第一作者的文章,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並對傳統開爾文公式進行了修正,使其能夠更好地描述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現象,為解開毛細凝聚這一百年謎題提供了方案。西南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周祚萬為該文章的共同作者。

毛細凝聚,是我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自然現象,通常在接觸表面或多孔材料中發生,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會影響包括摩擦、吸附、潤滑、腐蝕等在內的諸多重要性質,也在微加工技術、醫藥、食品加工等許多工業技術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就連小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堆砌的沙堡,也離不開毛細凝聚。毛細凝聚現象通常由開爾文方程進行科學描述,該方程提出距今已有150餘年,能很好地解釋在大於10 nm通道中的毛細凝聚現象,這個寬度只有人頭髮絲的千分之一。然而若想要毛細凝聚發生在環境溼度條件(通常是相對溼度30-50%) 下,通常需要更小(<1 nm) 的通道尺寸,而這個尺寸跟水分子自身大小(大約0.3 nm)相當。在這種情況下,自發凝聚的通道中便只能容納幾層水分子,顯然宏觀開爾文方程不能繼續用於闡述該尺寸下的毛細凝聚現象。實際上,在該尺度下開爾文方程甚至不再具有意義,例如當只有幾層水分子存在時,我們無法定義水半月板的曲率半徑這一開爾文方程中的重要參數。但長期以來,用於驗證開爾文方程適用性的體系受限於表面粗糙度等實驗問題難以建立,因此,即使開爾文方程的適用性雖並未得到完全證明,卻依然在被大家廣泛使用。

來自曼徹斯特的研究者們通過長時間的努力,採用具有原子級別光滑表面的雲母和石墨二維晶體,通過將具有一定原子層數的二維晶體堆疊在兩層晶體間,得到了具有原子級別光滑表面的納米通道,最小的通道只有1個原子層高度,只能容納一層水分子。該工作證明即使在這樣最小的通道裡,開爾文方程依舊適用。這是一個很意外的結果,甚至和我們的認知相違背,因為在這麼小的維度裡,連水分子的結構都是離散的層狀結構。「這對我來說很意外,我們期望的是傳統理論失效」本文的第一作者楊倩博士說到,「但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方程居然依舊成立」;她提到,開爾文方程這種良好的適用性,也同樣是偶然的。在發生毛細凝聚的納米通道中通常會產生超過1000個大氣壓的負壓,超過深海海底的壓力,如此巨大的壓力可以使通道發生埃 (1埃 = 0.1 nm) 級別的尺寸調整,而這就能夠使通道只容納整數層水分子。正是由於這樣的細微調整,使得開爾文方程具有了在該尺度下的廣泛適用性。

「好的理論通常都有這樣的特性,能在適用範圍外依舊合理」,文章通信作者、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該校榮譽教授A. K. Geim博士說到,「開爾文勳爵是偉大的科學家,有許多重大發現,但即使他看到這樣的結果可能也會感到驚奇,畢竟他最早的實驗是建立在毫米級別尺度下的。但實際上,他也曾預言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的工作能同時證明開爾文既是正確,也是不正確的」。

近年來,周祚萬教授領銜的該校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團隊瞄準前沿科學和交叉領域,開展探索研究,並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渠道,鼓勵研究生同學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勇於創新,敢於突破,走有特色的國際化前沿學術創新之路。據最近發布的「ESI高被引論文」統計數據,該研究團隊共有9篇文章入選,總數居全校之首。此外,課題組研製的載人航天艙內抗菌材料已成功應用於天宮等系列裝備的相關科學試驗,並支撐我國空間站研製過程中的抗菌材料選型和微生物防護技術體系,相關成果獲得201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焦點

  • 修正開爾文方程!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圖 | 沙堡現象(圖源:曼徹斯特大學官網)12 月 10 日,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楊倩博士為第一作者,在Nature 發表了題為 "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 《原子級限域空間的毛細凝聚》的論文,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發現,修正了傳統的經典開爾文公式,更好地描述了亞納米尺度的毛細凝聚現象
  • 打破校史,發學校首篇Science的博士,近日發Nature
    2020年12月10日,西南交大博士畢業的楊倩(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的文章,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並對傳統開爾文公式進行了修正
  • 繼Science後,西南交大女博士再發Nature
    近日,國際頂級刊物《Nature》刊發了一項關於毛細凝聚相關的成果,該成果第一作者來自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這位作者正是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的楊倩博士。Nature成果這是楊倩博士自2017年發表《Science》(非第一作者)和《Nature Materials》後(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再次登上《Nature》
  • 打破校史,發學校首篇Science的博士小姐姐,近日再發Nature!
    2020年12月10日,西南交大博士畢業的楊倩(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題為"Capillary condensation under atomic-scale confinement"的文章,研究報導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並對傳統開爾文公式進行了修正
  • 西南醫科大學大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就在昨天,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大一本科生,發表新冠病毒相關SCI論文。此時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既生美食,何生脂肪,感慨於,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那些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2019級本科學生佘佳桐同學,在兒科學系劉文君教授指導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知名期刊
  • 打破西南交大校史,發交大首篇Science的博士小姐姐,再發Nature
    那一年,楊倩在西南交通大學讀大二,她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以後能跟這個團隊有交流。這個漂亮的小姐姐,優秀得有點過分楊倩是西南交大2013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時以第一的成績保送為本校材料學院周祚萬教授的直博生。
  • 交大博士公式相聲李宏燁能否帶來與傳統相聲不一樣的新相聲
    李宏燁夫婦前兩天,以交大博士出名的公式相聲創始人李宏燁說,堅持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要在乎黑他的人。李宏燁是個天津人,上海交大的博士,他妻子也是博士,倆人搭檔說相聲。先在上交大校園走紅,後來視頻傳到網上,成為網紅。李宏燁自稱自己的相聲是公式相聲,就是完全可以套路化,比如幾分鐘抖個包袱,加個梗什麼的。李宏燁還就這理論寫了書,頗有博士範。
  • 中國交通類大學排名:北京交大第一,西南交大第二,蘭州交大第三
    歡迎進來觀看本條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所有的學生都在家度過了一個大長假,對於小學、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放假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放假就是一種壓力。
  • 作為上海交大培養的學者,如何看待徐飛教授在西南交大的工作?
    他先後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並擔任了多個國內期刊的編委。更為重要的是,他曾經在西南交大攻讀博士學位,並在上海交大供職多年,可以說與交大有著很深的淵源。因此,可以說徐飛教授出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是非常合適的。徐飛校長任職六年期間大刀闊斧改革,百年名校重新煥發生機。2013年9月,徐飛教授出任西南交大校長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西部高校美女博士先發Science,再發Nature,太牛了
    西南交通大學美女博士楊倩徹底火了!繼2017年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實現母校歷史上國際三大頂刊「零的突破」突破後,12月10日,這位小姐姐(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又在《Nature》上面刊登了關於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的文章,而且還是第一作者!從此困擾了許多科學家近100年的難題,有了新的解題思路。西南交大官方立刻轉發了這一喜訊,一時間引起全網熱烈討論!
  • 西南交通大學張旭教授團隊在固體力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 Experiments,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論文通訊作者為張旭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陸曉翀,合作者有康國政教授、闞前華教授、李志明教授、於超副教授、博士生趙建鋒。
  • 被1800元拉下馬的西南交大「學閥」
    這還遠不足以顯示陳玉鈺的能量,陳玉鈺直接進入西南交通大學最頂尖、致力於培養精英人才的茅以升學院(唐臣書院)。大一期間就參加了照理只允許大三、大四學生或成績優異學生參加的國家級項目,而且還發表了論文被SCI收錄,除此之外,各種競賽中都有她的身影,同時還擔任了班裡的團支書。
  • 西南交大學生為保研修改成績,多名校領導被處分
    西南交大學生為保研修改成績,多名校領導被處分 作者:肥狗 發布時間:
  • 西南交大學生修改成績被保研,教育公平如何守護?
    近日有網友爆料,西南交通大學某本科生修改成績後,被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本臺記者進行了調查。 2020年6月17日《全國教育新聞聯播》熱點關注 據網友報料稱,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學院2016級學生陳玉鈺在修改成績後,被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西南交大公布教師幫孩子修改成績保研的操作細節
    此外,還有網友提出「陳同學的成績中等偏下,大一就參與理論上只允許大三、大四學生或成績優異學生參加的國家級項目,並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等質疑。在此期間,網傳陳玉鈺父母均為西南交通大學老師(教授),校方證實了這一消息。針對此事,西南交通大學6月11日成立專項工作組展開調查。
  • 《自然》雜誌:源自牛頓時代的科學期刊 也刊登科幻小說
    第一本出版的《自然》雜誌比較簡陋,40頁的雜誌論文不多,18頁為書刊信息,定價也僅4便士,首篇文章就是博物學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的《自然:歌德的格言》。時至今日,《自然》雜誌已經擁有100頁的豐富內容,定價也升至每期3英鎊,不過創刊以來每周四出版的傳統從未改變,只有12月最後一周逢聖誕新年假期而例外。
  • 第一個目標……以第一作者在有聲望的期刊上發表大量的SCI論文
    但是,在Cell上以第一作者發表第一篇SCI論文後(唯一的另一位作者是她的顧問),儘管她之前發表的唯一一篇博士後論文是兩年前第四作者的SCI論文論文。但現在她對就業感到樂觀。她說:「我認為,如果我多等待一些時間並收集更多數據將會更好」「但是這樣做的風險是,有人可能會搶先發表。」我希望發表多少篇研究論文?
  • 交大博士被他弄成貶義詞,節目上與郭德綱叫板,自創公式相聲
    交大博士生生被他弄成了貶義詞,與郭德綱叫板的公式相聲博士夫妻,自從自己掏錢幹商演賠得精光後,好久沒露面了。在主流面前博士幼稚得如同幼兒,主流幹演岀花的可不是自己的錢。近日博士創作了一個不好笑的新相聲段子,叫《五指山》,硬著頭皮聽完發現一個包袱也沒有,笑點全無。
  • 神經內科許鵬飛博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著名期刊臨床研究雜誌...
    近日,一項有關慢性缺血性腦白質損傷的研究「Aberrant oligodendroglial LDL receptor orchestrates demyelination in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在著名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 11.864)在線發表
  • 她是交大美女博士,今成全球頂尖大學教授,婚姻坎坷有三任丈夫
    她是交大美女博士,今成全球頂尖大學教授,婚姻坎坷有三任丈夫在中國學術圈,錢璐璐的外貌絕對能排進前三,這位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美女博士,一直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2008年1月,成為上海交大博士的錢璐璐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這所常年排名世界前十的美國頂尖高校,是很多求學者理想的「聖地」,而錢璐璐在此一路扶搖直上,先是順利拿到該校生物工程博士後學位,之後她一鼓作氣,從博士後,到高級訪問學者,到助理教授,再到如今一躍成為正教授,這是多少學者奮鬥一生的職業目標,而錢璐璐只用了11年就做到(2008年1月入學,2019年1月成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