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推動體育傳播新發展
隨著體育傳媒全媒體傳播格局逐漸形成,近些年體育傳播手段也發生了變化,融媒體產品大量出現。融媒體背景下,體育新聞出現了一些新變化,蘊含了新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新的特點,與社會新聞等其他類別新聞相比,有共性,也有獨特之處。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中心主任解植崗介紹說:「共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新聞生產的業務整合,建立了統一規劃、媒介整合、資源共享、分眾傳播的融合傳播矩陣,重塑新聞採編流程;其次,新聞產品更加注重視覺化的呈現方式,通過文、圖、音視頻等多種表達形式,滿足受眾多方面需求;傳播渠道數位化,不同於傳統新聞報導,融合新聞報導更加注重除了報紙、廣播和電視外的數字傳播渠道,新聞客戶端、社交媒體等成為融合新聞報導的主要傳播渠道,呈現出載體數位化、更加注重移動端特點。」
體育新聞的獨特之處則體現在四個方面,解植崗說:「首先,融合體育新聞報導更加注重通過多種科技手段呈現體育運動精彩細節。這源於體育運動本身的特性,需要細節來展現運動的精彩瞬間;其次,在5G等信息技術賦能的前提下,雲直播、微直播等方式在體育新聞領域發展迅猛;再次,在全媒體時代,體育新聞娛樂化趨勢更加明顯。這是因為體育節目的激烈程度和比賽結果的懸念易於製造娛樂話題;最後,體育垂直領域新聞資訊交互性更強,用戶參與度高,黏性強。」
近年來,憑藉融媒體傳播矩陣的優勢,各媒體都注重開展全媒體傳播,積極發揮新媒體作用,對體育文化的傳播產生極大推動。譬如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體育系統推出了居家健身類內容並獲得了廣泛傳播,引發社會廣泛反響,既傳播了體育文化,又滿足了群眾健身需求,疏解了民眾居家焦慮情緒,向社會傳遞了體育正能量。
「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1月23日我校就率先安排博士生導師王正珍教授錄製了以『居家鍛鍊要科學』為主題的節目,並於1月24日上午上線發布。1月28日,學校官微推出《面對疫情怎麼說?聽健康科普專家這樣說》科普文章。1月29日,推出《北體世界武術冠軍帶你練習八段錦》……」解植崗說。
學校創新體系化聯動傳播體系,致力於多渠道覆蓋、全網分發,通過實現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形成聯動矩陣傳播效應。對此,北京體育大學校內建立了以官微視頻和賽事製作與傳播實驗室直播為主,官網、官博、官方抖音、官方快手等為輔的內部協同傳播矩陣;並主動加強對主流權威媒體、網絡平臺及門戶網站的產品供給。學校將學科專家、世界冠軍錄製的精品健身視頻與國家體育總局官網、中國體育報、新體育網及其新媒體同步聯動,同時分發,並主動供給學習強國、新華社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及微博、人民網、央視頻等主流權威新媒體;鳳凰、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和網絡自媒體紛紛轉發,擴大宣傳聲勢,加以專家教授在紙媒的深度報導和評論,最後在學校疫情防控專題網站全景呈現,覆蓋了更多受眾,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體育類短視頻有影響力的較少,供給問題是根本。解植崗說:「體育類短視頻目前還是以專業內容生產為主,不同於社會類新聞、民生新聞,用戶生產內容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在於體育運動本身的特性,首先,體育愛好者更多地將目光聚焦在頂級賽事上;其次,不同於社會類新聞,用戶對於體育類短視頻質量、清晰度、細節呈現等有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對專業的拍攝設備、技術和人員;再次,體育運動場所場域的限制,普通觀眾難以拍攝近距離的畫面,難以做到很好的拾音,參賽運動員、教練員等也不具備條件。」
做好體育新聞和短視頻的結合,解植崗還建議,要把握好短視頻碎片化和輕質化的特點,發揮好短視頻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充分利用好5G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提升體育類短視頻質量;把握移動端的趨勢,聚焦小屏;做好垂類,用短視頻呈現新聞要注重分眾化傳播,研究不同群體不同的接受習慣和喜好;注重供給側改革,創造良好環境,使各方相互借力,相互促進,形成良好傳播生態。(轉自12月24日《中國體育報》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