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發展聯盟G聯盟旗下大急流驅動隊(Grand Rapids Drive)的得分後衛Zeke Upshaw,在比賽剩下40秒的時候,心臟驟停,倒在球場上,經送醫急救無效後過世,年僅26歲。
(Zeke Upshaw在球場猝死)
每次聽到這類似的事情,總是會令人無比震驚而遺憾。在球場上猝死,你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當然,這不是件尋常事,而每每發生的時候,我就會想到28年前,當我還是個高中生、剛開始看NCAA的時候,所知道的一個難以忘記的回憶:Hank Gathers。
這是一段逝去的傳奇。
Gathers,身高6呎7吋,他原先在被找進USC(南加州大學),後來轉學到Loyola-Marymount大學(羅耀拉大學馬裡蒙分校,簡稱LMU)。轉學之後,Gathers開啟了他無比輝煌的NCAA大學生涯。不過1986-87年,他因為轉學按規定需要停賽一季,87-88年,Gathers開始在NCAA揚名立萬。
LMU在1985年迎來了一位NBA級別的教練,Paul Westhead。這個教練來頭不小,他曾經帶領湖人隊拿到1980年的NBA總冠軍。但是因為在1981年季後賽輸給了火箭,81-82年球季開始沒幾場,就鬧出球員兵變,Westhead下課,助理教練Pat Riley上臺,成就了湖人王朝時代。現在很少人記得他的名字,但Magic Johnson就是在他手上成為巨星的。不過,有件事應該讓球迷知道:所謂的「Run and Gun」,也就是「跑轟戰術」,他是其中之一的大家。後來的Don Nelson用的跑轟,以及現在Mike D』Antoni的跑轟,都是改良於他與他的師兄弟Doug Moe創立的Run&Gun系統。Westhead在來到LMU後,就開始著力改變LMU的打球風格,在Gathers來了之後,更是如虎添翼。
Westhead搞的就是全場「1-2-1-1」的包夾,而且是守的40分鐘都是這個方式,然後大量的使用三分球與快攻,完全顛覆當時籃球的打法。由於LMU不是什麼籃球名校,爭不到什麼好的高中球員加盟,更缺少中鋒。Gathers是個身強力壯的前鋒球員,為了讓他的爭搶籃板優勢可以體現,所以搞了這麼一套打法。這在大學隊裡還真是有用,LMU的戰績開始節節飆升,87-88年,他們打出28勝4敗,進入了NCAA錦標賽,可惜第二輪敗給北卡,Gathers在這一年,場均22.5分8.7個籃板。當年與他一起進入USC,然後一起轉學到LMU的好兄弟Bo Kimble,兩人成為LMU的主要骨幹。這一年,LMU場均攻下109.1分,這是NCAA打40分鐘的比賽。
88-89年,Gathers更猛,場均32.7分13.7籃板2.1助攻。在得分與籃板上,同時在NCAA稱王,這是史上第二位在同一個賽季裡同時拿下得分王與籃板王的球員(NCAA史上共有三人達此成就,在他之前是Xavier McDaniel,之後是Kurt Thomas)。這一年LMU場均攻下110.7分,但進入錦標賽後第一場就敗了。這一年他們出過一個大新聞:在89年1月31日對U.S.International (美國國際大學)時,他們以181比150大勝,沒有加時,他們單場進了33個三分球,刷新了NCAA得分的多項紀錄….我再提醒一句,他們是打40分鐘的比賽。而於此同時,Gathers被查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太在意。
1989-90年,這一年也是我初次認識到這個球隊的開始。偏偏,就是Gathers的死訊。
這一年,LMU的表現非常搶眼,場均得分更是變本加厲地來到了122.4分!在1990年3月4日的西海岸聯盟的錦標賽第一場對Portland大學(波特蘭大學)的比賽中,Gathers在接獲隊友的空中接力扣籃後,回防到中場,突然感覺不適倒地,而當時離他最近的對手球員不是別人,就是熱火隊現任主帥Erik Spoelstra。他聽到Gathers對衝上來急救的防護員說」 I don’t want to lay up.」( 我不想就此放棄),現在很多看球的醫學院教授、學生也紛紛下來急救,但回天乏術。死因是因為他有肥厚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臟問題(是不是心肌梗塞,得請教專家)。所以為何當時熱火隊堅持不讓Chris Bosh上場,Spoelstra自己當年看著Gathers死在他面前,應該心裡最有這種陰影吧。
一個大學明星球員在比賽中猝死,而且將在打NCAA錦標賽前,這可不是小事。美國媒體不但大肆報導、紀念,同時也批判Westhead的風格打法是否導致球員易處於高速運動之下,同時Gathers的家屬也起訴了校方,並獲得賠償。西海岸聯盟也因此開會,決定保送LMU為聯盟冠軍,於是他們就等於背著Gathers的英靈去打NCAA錦標賽了。
(Kimble在NCAA標賽裡,用左手罰球以紀念Gathers)
我從這一年開始,開始看比較多NCAA錦標賽,當時臺灣的電視臺有播一些。有一場球我印象深刻,LMU在第二輪碰到89年的冠軍隊Michigan大學(密西根),結果以149比115痛宰。當時令我感到恐怖的是,LMU每個人好像都是神靈附體。Gathers死了之後,球員在左肩上貼了塊黑布,上面有44號、有就是Gathers的背號。而隊長Kimble在第一次罰球的時候,以左手罰球(這也是Gathers的慣用手,Kimble自己是右手球員)以紀念這位好朋友。Michigan整場好像在五個人打十個人打一樣,被斷被搶被活活投死。有趣的是,他們第三場碰到RobertHorry領軍的Alabama大學(阿拉巴馬),Alabama完全控制比賽節奏,使LMU的跑轟發揮不出來,但LMU最後還是以62比60取勝。
但八進四的比賽中,他們碰上了當年的冠軍隊UNLV(內華達大學拉斯韋加斯分校),這次就無可倖免了,101比131慘敗。慘敗之後,Kimble恨恨地說:「Hank在,我們會贏!」
Gathers的猝死過世,也許你會問,他若是不死,能進NBA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肯定就是樂透球員。因為他身高僅6呎7吋,也是在這樣的戰術下可以在數據上很漂亮,但是他曾經對決過年輕的Shaquille O』Neal,表現並不虛。在當時的NBA環境下,他是可能打出來的。不過這都是後話了,幾年後,凱爾特人的小前鋒Reggie Lewis也在自己練球也是類似的狀況而過世。
Westhead在1990年後,因為Gathers的死,他也難過的離開了LMU。但此後他又回到了NBA,帶掘金隊,甚至又回到NCAA與後來的WNBA執教。我個人覺得,Gathers的死是他自己低估了心臟問題的風險,跟Westhead的戰術無關。但,這就是個悲劇。
因為Zeke Upshaw的猝死,我認為NBA該注意球員不易察覺的健康問題了。球迷朋友自己在打球時,也真的要特別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