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教會年邁的父母親使用智慧型手機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這是《當我老了》一文的其中一句。

無獨有偶。近日讀到一篇網文,題目是《人老了,就不用活了》。

作者應該是一位老人。文中說到智慧型手機對老人設下的屏障,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僅刷不了健康寶,難坐火車,難乘地鐵,就是上超市買菜都不方便。

手機文中說,把什麼規則都放在智能機上,是對老人平白設置障礙。尤其是疫情期間,手機上的交易,佔了絕大部分。連醫院預約掛號都得用智慧型手機。

文中哀嘆:這智慧型手機,老人就是玩不轉,老人被人忽視,這是不給老人留條活路。於是作者便有了「人老了,就不活了」之感嘆。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難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但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為6.7%。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這意味著,接近2億老年人沒搭上網際網路快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近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了解決方案。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表面上看是技術觸達不暢的問題,實則是老齡化社會眾多問題的一個延伸。不僅是智能技術問題,數位化時代老年人如何適應,如何更好敬老愛老?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必解題。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前些年微博上出現的一組送給父母的「手繪微信說明書」。看上去讓人很感親切的手繪圖本觸動了無數人的淚腺,引起瘋狂評論轉發。這本愛意濃濃的「說明書」共有7頁,詳盡畫出使用微信聊天會進入的每一個界面,並在所有圖標後都用彩色配文標註使用細則。

這組圖的創作者是畢業於重慶郵電大學的張明,在北京從事兒童美術推廣工作。談到創作的初衷,他直言,看到自己的爸媽因為不會用微信,心裡著急,便想到利用專業特長繪製一個詳盡的教程,希望通過這種直觀方式教會他們使用,慰藉老人牽掛兒子的心情。張明意識到,許多讓青年人感到便利的新東西,讓家裡的長輩們接受起來有些無所適從。

數位化時代如何更好敬老愛老?像張明一樣,別出心裁地教會老年父母使用微信也算是敬老愛老的一種吧。所以,教會老年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責無旁貸,無上光榮,就是孝順父母。

當你看著老去的我,請不要悲傷。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剛剛才開始學習如何生活時我對你那樣當初我引導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請陪伴我教會我使用智慧型手機。因為,有一種孝順,叫做教老年父母用智慧型手機:給父母買一部智慧型手機;開始先教會一些簡單的;耐心幫父母溫習;用自己做示範;教父母玩微信;帶父母出遊一次,進行實踐。誠如是,則善莫大焉。

相關焦點

  • 他們手把手教會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他們手把手教會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2020-10-21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會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該是誰的事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卻成了智慧型手機的「遺忘者」「邊緣人」「落伍者」,一些老人仍然使用過去那種老式的手機,甚至是老年機。由於老式手機功能不全,只能接打電話、發簡訊,加之老年人平時電話不多,簡訊很少,因而很多老年雖然口袋裡裝有手機,但往往只是擺設而已。
  • 「教會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應只是老年大學的事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br/><br/>  眼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尋常百姓手中,尤其是廣大年輕人,人人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看新聞、發微信、滴滴打車、買車票、支付寶、上淘寶等,這既提供了方便,也提升了生活質量。
  • 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也是一種孝道
    教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也是一種孝道遊德福  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是個別現象。
  • 一定要教會長輩這5個手機使用技巧,大家都省心!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操作也越來越複雜,很多老年人以前用慣了功能機,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所以新手機一定要教會長輩以下這些操作。①操作手勢現在的越來越多的手機採用全面屏設計,對於習慣了實體按鍵的長輩來說,全面屏手勢操作起來可能有點複雜,如果實在不習慣的話,記得幫長輩調成虛擬按鍵。②清理後臺長輩們平時使用手機時間久了,肯定會產生很多的緩存垃圾,再加上後臺應用運行的多,很容易造成手機卡頓,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黑屏或死機,一定得教會他們如何清理後臺,這個真的很重要。
  • 智慧型手機培訓班開課,會讓家中老人去嗎!為何不把培訓變成陪伴?
    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在想我們是在拋棄老年人嗎?帶著這個疑問?我看了許多人的看法。 無非就是要跟進社會進步,現在網絡這麼的方便,時代這麼的超前,一輛高速前進的網際網路快車正在飛快的馳騁,我們要讓老年人跟上我們的步伐。
  • 我媽70歲,認字不到100個,我如何教會她用智慧型手機的?
    所以,當我媽有一天突然密集絮叨智慧型手機時,我有一種接待火星來客的錯覺:快70的人了,用智慧型手機幹啥,難道像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去玩直播? 「認字的話,才用得好智慧型手機。」我拋出一個難以辯駁的理由。 我媽說:「智慧型手機用起來很簡單,三歲娃娃用手指頭(在屏幕上)刨一刨就能打電話、發微信。」
  • 關於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討論
    教母親用智慧型手機後,看老人機市場的前景—— 一個女兒在微信上說教一個不認識字的人用智慧型手機,我一直感覺這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所以,即便有教母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想法,也沒認真去做。  母親不識字是有原因的。母親兄妹六人,她是大姐,所以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姥姥照看弟弟妹妹。
  • 為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點讚
    但這種老人機或許與網絡時代、智能時代格格不入。要讓老年人學會用「智慧型手機」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雖然有的功能不會使用,但簡單的接聽功能肯定是會用的。<br/><br/>  2G全面退網,原先的「老人機」會退出歷史舞臺,如何讓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 父母長輩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愁」壞子女,OPPO這波操作著實暖心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升級換代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不斷的新科技冒出讓我們能時時體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方便,為了能讓年邁的父母體驗一把科技的魅力,送一臺智慧型手機也成為了非常有必要的事。 在湖南長沙一家售後網點裡,主管舒小勇就與同事 編寫了一本「送給咱爸媽的手機使用指南
  • 談一談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老人,我們該如何教會他們適應網際網路生活
    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題就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老人,我們該如何教會他們適應網際網路。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是當下發展的一個趨勢,我也喜歡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同時我熱愛這份工作,也熱愛這份職業。但是我們在使用便捷的網際網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有一種人,他們被網際網路隔絕在外,他們有的也不會使用網際網路,不會使用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的體驗,他們是誰?沒錯,他們就是中老年人。
  • 教會爸媽使用智能產品
    曹誠平  針對一些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會上網,在日常出行、消費等場景中遭遇不便的情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娛樂、辦事等日常生活中的高頻率事項,提出了20多條解決方案,體現了關愛老人,服務老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 八旬老人報班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社會發展太快,我們可不能被淘汰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很多人為了和家裡老人方便聯繫,紛紛給老人購買了智慧型手機。大家都以為老人會輕鬆上手手機,但是沒想到,兒孫的一片好意,卻讓不少老人面露難色。自從換了智慧型手機,不少老人連電話都不會打了,甚至連接電話都不會接。
  • 1161年,年邁的大主教貝克的西奧博爾德去世了
    在亨利二世統治時代的早期,他曾經兩次在教會法庭上受挫。一次是他試圖證實一位副主教勒索別人,另一次是他控告另一位副主教毒害其上司。兩個人(亨利所說的犯了罪的教士)經過教會法庭審判後都被無罪釋放了。為了削弱教會法庭的權力,使其像以前一樣受約束,亨利二世需要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支持。1161年,年邁的大主教貝克的西奧博爾德去世了(Theobald of Bec,他是早在1138年由史蒂芬國王任命的)。為了代替西奧博爾德,亨利選擇了一個他眼中的自己人:他的王室大法官,他兒子兼繼承人的家庭教師——託馬斯·貝克特(Thomas Becket)。
  • 為何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有一些困難以及如何教教他們使用。
    或者就這樣就好,反正已經老了,會玩手機也沒什麼用,被動的去學習。老人觀念和我們不一樣,有的覺得手機害人不淺,讓人沉迷於手機,於是就產生牴觸。認為網購,可以去到實體店去買,二維碼支付就用現金,點外賣就自己去做或者出去吃。有需要手機的地方,都交給子女或者認識的年輕人。
  • 年邁的「父母」患有「孤僻症」怎麼辦
    &nbsp; &nbsp; &nbsp;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多加注意老人的心態,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多和他們進行語言的溝通,多抽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陪伴:多抽時間陪伴在年邁的父母身邊,經常帶小孩看望父母,年邁的老人不但需要子女的陪伴,也需要孫女和孫子的陪伴。此外讓他們多出門行走,與朋友親戚多加往來。
  • 長大之後,別和父母親如一家人
    不管自己究竟長大成為多麼成熟的大人,在他們眼中,自己也一直都是需要他們照顧的孩子而已,小的時候,想要一直窩在父母身邊,最好永遠也不要長大,不要去面對現實的世界,可是長大以後,反而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逃避現實,總是和父母親如一家人,不是對父母好,反而會帶來一些麻煩人和負擔。
  • 愛情教會我們的事
    人生第一步,是父母在身邊教會的。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第一步開始,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就悄然開啟篇章。而人生的第二步,是自己從原生家庭走出。愛情教會我們什麼呢?教會我們怎麼和另外一個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人怎麼融合,也教會我們,怎麼體貼關心對方,還有,如何開始逐步策劃自己的人生。但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會教我們這些。有些人的愛情,教會他的,可能是傷心,失去,以及心痛。
  • 「像對待領導一樣對待父母親」我並不完全贊同這一觀點。
    最近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像對待領導一樣對待父母親》文章內容很樸實,對於我們這些兒女們來說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文章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位老父親打電話給在省城工作的兒子,想把自家地裡種的大白菜送一點給倆口子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