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在離岸50公裡以上的如東東部黃沙洋海域,隨著直徑5.5米、長71.5米,重達666噸的37號單樁基礎穩穩「嵌入」大海,三峽新能源如東800MW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進入全面開工階段,也預示著三峽集團在江蘇地區建成「百萬千瓦級」 海上風電基地的進程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6月8日,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的15號單樁也已從該公司配套碼頭髮出,如果海況好,這兩日便能完成沉樁施工。」三峽新能源如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宇告訴記者,15號單樁長73米,重681噸,這將是該項目在海上「紮下」的第15根單樁。據了解,自2月份三峽新能源如東H6(400兆瓦)、H10(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在小洋口陸上換流站舉行開工動員儀式以來,該項目兩個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已順利完成14根單樁基礎施工,累計完成18根單樁製作,另有28臺單樁基礎正在同步製作中。與此同時,項目團隊通過積極對接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協調各參建單位,於5月底順利取得海事主管部門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為項目主體工程順利開工創造了良好條件。
作為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之一,三峽新能源如東800MW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建設H6、H10兩座風電場,計劃安裝200臺4兆瓦風機。「兩座風電場離岸距離分別為50千米、63千米,由於項目所處海域地質條件複雜,海況環境惡劣,離岸距離較遠,可作業窗口期短,使得施工推進有難度。」劉宇告訴記者,為克服不利影響,項目工程建設團隊深入研究水文、氣象、地質等因素對沉樁的影響,合理選擇和鎖定基礎施工船機設備,組織各參建單位制定基礎施工專項方案及多項輔助措施和應急預案,施工前現場組織召開預備會,針對機位點地質情況制定相應「防溜樁」預案及垂直度控制措施,確保單樁基礎施工順利進行。
據了解,三峽如東項目是國內首個4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海上風電項目,直流海纜輸電距離超100公裡,是目前國內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柔性直流輸電海纜。該項目全面建成投運後,年上網電量可達24億千瓦時,能夠滿足約99萬戶家庭年用電量,具有重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將為如東打造千億級綠色能源產業、實現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