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陳濤合作開發出自修復、可粘附高分子水凝膠柔性觸控螢幕

2020-11-13 小材科研

信息和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對電子系統的柔性化需求。觸控螢幕是十分普及的人機互動媒介,其中最關鍵的材料是透明導電薄膜。傳統的觸控螢幕基於氧化銦錫(ITO)透明導電薄膜製備,還存在硬、易碎、不能彎曲摺疊、不能共形貼合於曲面或人體以及碎裂後不可自修復等不足。設計具有自修復和可逆粘附功能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結合位置傳感技術,製作柔性觸控螢幕,實現其貼附於任意曲面或穿戴於人體的應用,是柔性電子領域的迫切需求。水凝膠是含水聚合物網絡材料,具有雙連續相結構,其中,聚合物網絡賦予其柔性固體性質,水和溶解的可移動離子賦予其離子導電性。如何進行分子和網絡結構設計,使離子導電水凝膠具有高透光性、良好的力學、自修復和粘附性能,在此基礎上構建高分辨觸控螢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使用價值。

基於近年來在高分子水凝膠分子設計以及在形狀記憶、智能驅動、柔性傳感等領域應用的研究基礎(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704568; ACS Sensor, 2018, 3, 2394; Adv Sci, 2019, 6, 1801584; Sci China Mater, 2019, 62, 831; ACS Macro Lett, 2019, 8, 937; Adv Funct Mater, 2019, 1905514;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16243; Research, 2019, 2384347;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9237;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7885;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11645),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陳濤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潘曹峰研究員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可粘附於任意曲面使用的自修復水凝膠觸控螢幕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4290)。

圖1 自修復、可粘附位置傳感器:(a)1D水凝膠觸摸條構築結構;切斷-拼接的水凝膠經(b)靜電吸引和(c)高分子鏈/粘土非共價吸附交聯而自修復;(d)水凝膠與皮膚間的極性非共價作用,和(e)粘附於皮膚的照片;(f)手指在1D觸摸條上逐點移動,V1電壓隨手指位置的變化;(g)手指觸碰x=14/15前後,V1電壓的變化

這樣的水凝膠是在納米粘土([Mg5.34Li0.66Si8O20(OH)4]Na0.66)水溶液中原位聚合兩性離子單體(3-[[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二甲銨基]丙烷-1-磺酸鹽(DMAPS))而合成的。其中的可移動離子為Na+(圖1a)。聚合物/粘土間的非共價吸附交聯作用,以及聚合物分子鏈上的正負電荷基團吸引,賦予水凝膠自修復功能(圖1b-c)。兩性離子基團與皮膚等被粘物的極性相互作用,賦予其可逆粘附性(圖1d-e)。研究人員採用表面電容觸控(SCT)技術,首先構建了1D水凝膠觸摸條(圖1f-g)。其電路搭接方法如圖1a:在水凝膠條兩端分別接電極、外部電阻,再接入交流電源。手指定位原理如下:手指觸碰凝膠時,與凝膠間形成耦合電容(Cfinger),因此,電流可以經手指接地,形成通路;凝膠可看作電阻(Rh),該電阻被手指分為左、右兩部分,各部分電阻值與其歸一化長度(x、1-x)成正比;左、右兩部分凝膠電阻並聯,且分別串聯一個外部電阻(Re),然後接入同一交流電源;因為並聯電路兩端電壓相等,所以,當手指移向凝膠右側,則右側凝膠分得的電壓減小,而右側外部電阻上電壓增大,相應地,左側凝膠分得的電壓增大,左側外部電阻上電壓減小;從而,根據外部電阻上的電壓值可以確定x值,即手指位置(圖1f-g)。

圖2 自修復1D水凝膠觸摸條:(a)不同修復時間水凝膠的拉伸曲線;(b)水凝膠斷面拼接-拉伸照片;(c)切斷-拼接前後,水凝膠上電流的變化1;D觸摸條切斷-拼接(d)前(e)後,V1電壓隨手指滑動位置的變化;粘附於尼龍棒的觸摸條(f)被切斷-拼接,並用於(g)彈奏遊戲鋼琴

水凝膠觸控螢幕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透明度,斷裂伸長率>1500%,對可見光(400-800nm)的平均透過率為98.8%,經摺疊、彎卷、扭轉後或在拉伸狀態下仍能保持高度透明。為提供舒適的觸碰體驗,並延緩凝膠水份揮發,可在凝膠表面覆蓋PDMS薄膜。水凝膠可粘附在濾紙、玻璃、丁腈橡膠、木頭、棉布、PET、ABS、VHB膠帶、矽橡膠、尼龍、PMMA、PS、PE等多種塑料、橡膠、織物或天然絕緣材料上。影響粘附牢固程度的因素包括水凝膠-基材間的靜電、氫鍵、偶極等作用強度,基材表面粗糙度,凝膠高分子鏈-基材間拓撲纏結,以及粘附界面的能量耗散能力。隨基材種類不同,粘附強度在1.941kPa,粘附韌性在38~18Jm-2之間變化。水凝膠觸控螢幕具有快速的導電性自修復能力,和優異的拉伸性能自修復效率(圖2)。在凝膠中通直流電,切斷,再拼接,電流經21s恢復。拼接24h,斷裂伸長率回復至98%。拼接後的凝膠條仍具有手指定位功能,可用於彈奏電腦鋼琴遊戲。

圖3 2D水凝膠觸控螢幕:(a)觸控螢幕電路圖和觸碰位置(輸入位置);(b)與觸碰位置對應的V1、V2、V3、V4電壓峰值;(c)由電壓值算得的觸碰位置(輸出位置);觸控螢幕(d)集成於個人電腦系統,並(e)用於寫字

進一步地,研究人員將表面電容觸控技術應用於2D水凝膠方片,實現了手指定位功能,構建了水凝膠觸控螢幕(圖3);將觸控螢幕集成到計算機上,實現了文字、圖像、指令輸入功能。這樣的觸控螢幕可用於寫字、畫畫,或穿戴於手臂用於操控電腦遊戲。

本工作為自修復、可粘附柔性觸控螢幕的開發提供了新材料設計思想和位置傳感的技術支持。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青促會、北京市科技委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來源:寧波材料所

論文連結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4290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膜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與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基於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的新型人機互動觸摸膜,具有柔性、自修復和粘附性的特點。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 阿爾伯塔曾宏波院士《材料化學》似生物組織可自我保護柔性水凝膠
    當前的應變增強材料的設計策略主要依賴於使用具有螺旋結構的半柔性聚異氰肽(PIC)束或通過膠凝劑分子的自組裝製備的半柔性纖維,其具有固有的應變增強特性。但是,複雜的準備方法和數量有限的候選人限制了他們的應用。考慮到合成聚合物的各種合成途徑和可調功能,非常需要使用柔性合成聚合物來開發用於模仿生物組織的新型功能性水凝膠。然而,在合成的柔性水凝膠中很少觀察到應變強化行為,相反,當變形時,它們通常趨於軟化。
  • 《大分子》自修復加工的離子導電超分子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設備
    將電路成功地組裝到柔性聚氨酯(PU)基板上,在該基板上,電源,發光二極體和電阻器與作為導電線的水凝膠相連。當金屬絲斷裂時,將水凝膠前體簡單地擠出到間隙中就可以立即修復電路。因此,水凝膠證明適用於柔性電子設備。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作者使用單細胞原子力光譜法對合成水凝膠上的RGD解除結合力進行了定量,揭示了hMSC的短期結合對RGD濃度敏感。還進行了直接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dSTORM)來量化整聯蛋白α5β1與生物材料之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出乎意料地揭示出,整聯蛋白在水凝膠-細胞界面處的聚集增加與可用的RGD結合位點較少相關。
  • 阿爾伯塔曾宏波院士《材料化學》似生物組織可自我保護的動態柔性...
    當前的應變增強材料的設計策略主要依賴於使用具有螺旋結構的半柔性聚異氰肽(PIC)束或通過膠凝劑分子的自組裝製備的半柔性纖維,其具有固有的應變增強特性。但是,複雜的準備方法和數量有限的候選人限制了他們的應用。考慮到合成聚合物的各種合成途徑和可調功能,非常需要使用柔性合成聚合物來開發用於模仿生物組織的新型功能性水凝膠。然而,在合成的柔性水凝膠中很少觀察到應變強化行為,相反,當變形時,它們通常趨於軟化。
  • 陳濤潘/曹峰/王中林《先進材料》壓敏粘合的自修復人機互動觸摸板
    【科研成果】開發下一代觸摸板的興趣日益濃厚,這些觸摸板需要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以使其與人體整合,甚至模仿自我修復行為,並在損壞時快速恢復功能。但是,大多數觸摸板都是基於硬而脆的電極開發的,缺乏自愈的重要性質。
  • 3D列印的蛋清水凝膠勝過現有柔性電子材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系統、「隱形界面」和綠色能源採集的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需要透明、無滯後、工業上可行且高度可拉伸的導電材料。由於相對分層和粘彈性,離子水凝膠的實際潛力受到明顯滯後和有限傳感範圍的挑戰。
  • 蘭州化物所等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然而,在這種滲透驅動機制下,凝膠材料的驅動力和響應速度間相互矛盾,如圖1所示。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從分子尺度設計並提出一種異於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非常規驅動機制。圖1.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如圖2所示。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前沿背景】在生物材料科學中,迫切需要開發具有抗菌活性和可複製粘附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 新加坡通過「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研發水凝膠分子傳感器
    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由於在分子水平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自下而上設計的附加優勢,使用水凝膠傳感器進行分子檢測通常很容易執行,並且水凝膠可以與電子設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檢測靈敏度,或者與生物醫學設備集成用於體外和體內學習。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Jason Y. C.
  • 《先進材料》軟機器人3D列印材料最新進展,水凝膠大旗扛扛!
    最近,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Shlomo Magdassi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軟機器人3D列印材料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高性能的柔性和可拉伸材料,水凝膠,自修復材料和形狀記憶聚合物,以及全印刷機器人的製造(多-物料印刷,嵌入式電子產品,無束縛和自主機器人技術)。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討論了為工程水凝膠分子傳感器開發的一系列創新策略,重點是「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以實現分析物的選擇性和靈敏度。【凝膠特性】水凝膠可表現出對外部刺激的響應性,例如光,溫度,pH,機械力(例如,超聲),磁場和分子分析物,其可用於諸如藥物或治療分子的按需釋放之類的功能。
  • 水凝膠「新姿態」——智能螢光水凝膠
    刺激下的變形、變色水凝膠的骨架具有優異的可修飾性,內部三維空腔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因此,通過適當的設計,該材料能被賦予刺激響應性能,即在外界刺激下(溫度、光、pH等)產生形狀變換或顏色改變。智能螢光水凝膠如何色變?
  • 龔建萍《AFM》藤壺蛋白啟發,牢固持久、可循環水下凝膠黏附劑
    背景水中可重複使用的膠粘劑有許多重要的應用,如水下修復、可植入設備、傷口敷料和水中能量設備等。最近,水下膠粘劑(膠粘劑和帶狀膠粘劑)的設計和製造取得了重大進展。膠粘劑為液體溶液,需要固化過程才能在水中實現界面鍵合。帶狀膠粘劑是固體材料可以直接粘附在水下的基材上。
  • 簡易科普:1分鐘了解什麼是水凝膠?有什麼用?
    水凝膠也具有高吸收性(它們可以包含90%以上的水)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網絡。「水凝膠」一詞在文獻中首次出現是在1894年。最初,對水凝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這種相對簡單的化學交聯聚合物網絡上,以研究其基本特徵,例如溶脹/溶脹動力學和平衡,溶質擴散,體積相變和滑動摩擦,以及研究此類應用。如眼科和藥物輸送。
  • 港中深朱世平、張祺團隊AFM:基於相變離子凝膠的柔性可拉伸「離子開關」
    其中,開發具有離子導體-絕緣體轉變的可拉伸離子開關器件,可用於下一代柔性傳感器、驅動器、控制電路等離子器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同於電子器件的導體-絕緣體轉變,實現可拉伸離子器件的導體-絕緣體轉變極具挑戰,其關鍵在於離子電導率的變化範圍要足夠大、變化速度要足夠快,同時材料本身拉伸性能足夠好。
  • 新型柔性電路室溫下可自愈 被切斷後一分鐘可恢復通電
    【每日科技網】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王小龍)經得起彎曲,耐得住摺疊,被徹底剪斷後也能自行修復,且功能完好如初。美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即可實現自愈的柔性電路,即便被完全切斷也能恢復原來的導電性。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需要高性能的柔性儲能裝置作為能量源來支撐。而在眾多的儲能裝置中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好而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景的候選之一。水凝膠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因其獨特的力學性能賦予其優異的拉伸性能,在這一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2.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在龔建萍及其同事對DN水凝膠的開創性工作之後,人們廣泛接受了DN水凝膠的韌性和自修復能力是由於犧牲鍵以及在網絡變形過程中可能斷裂或展開的有機區域而產生的。在諸如活組織的生物材料中,併入的犧牲鍵大部分是可逆的和/或非共價鍵。這些犧牲性鍵的動態性質提供了具有高機械性能(例如非凡的韌性)和自修復能力的生物組織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