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站會有輻射,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尤其今年在疫情之下,媒體報導稱英國人覺得疫情是5G基站帶來的,居然放火燒5G基站,最終有77座5G基站受到影響。
至於在國內,雖然大家沒有這種搞笑的做法,但移動基站與小區居民,卻時有矛盾發生,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只想要手機信號好,但卻不允許基站入小區。
去年就有消息傳出,小區絕不允許運營商建基站,最後三大運營商沒辦法了,把基站撤了,整個小區都沒有手機信號……
那麼問題就來了,大家認為基站輻射是天線發出來的,現在5G到來,信號傳輸距離短,需要的基站多,天線也多,再加上5G天線都是64個射頻單元的,功耗更大,那麼輻射是不是更厲害了?
所有的無線信號都是通過無線電波來傳送的,而電磁輻射有兩種,分別是電離輻射(波長<100nm )與非電離輻射(波長大於100nm)。
目前所有的移動通信信號的射頻範圍都是波長大於100nm的,所以只有非電離輻射,不存在電離輻射。
而非電離輻射主要考慮的就是電波傳輸時的功率密度,形象舉例一下,就是太陽照在你臉上的那種熱度感。根據我國的相關標準,規定國內的移動通信技術功率密度應小於40微瓦/平方釐米。
而實際在運營商的基站標準中,標準的功率密度要求是8微瓦/平方釐米,遠低於國家標準。
事實上,手機使用時的輻射更強一點,就蘋果手機,在待機時,如果貼近你的臉,功率密度約為17.1微瓦/平方釐米,但通話時,最高可達到93.1微瓦/平方釐米。
另外你家裡的無線路由器,如果你靠得近功率密度大約是80微瓦/平方釐米左右,也就是說甚至比你家的路由器輻射還要小。
所以不管5G基站有多密密麻麻,天線有多少,它還是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輻射肯定會有,但肯定是安全的,沒有問題,更多的還是你的心理作用。
要知道國內規定是40微瓦/平方釐米,而美國、日本、歐盟的標準比國內高多了,達到600微瓦/平方釐米,因為國外基站少,要覆蓋的範圍廣,所以得加大功率來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