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異地轉帳2萬元,跨行轉帳需要10元手續費,同行轉帳卻需要50元。昨日,到銀行辦理異地轉帳的市民劉先生被弄糊塗了:「同行異地轉帳是用銀行內部的系統,理應比跨行轉帳便宜才對,怎麼同行轉帳貴出這麼多?」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後發現,這種差別是因為「電匯」模式價格較低,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價格差。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收費較低的「電匯」已經被多家銀行悄然棄用。由於不同銀行不同轉帳方式收費標準的差異,同樣的轉帳金額被收取的手續費差額最高可達10倍。業內人士建議,市民在選擇轉帳銀行和渠道時應「貨比三家」,可省下不少手續費。
到帳時間決定手續費相差數倍
「在交行轉帳,同行異地比跨行異地還貴,這也太不合理了!」市民劉先生昨日要將交行卡裡的5萬元轉到外地的交行帳戶上,銀行告知的手續費為50元。「我之前異地跨行轉帳,手續費也只收了十幾元錢,怎麼同行轉帳反而更貴?」劉先生認為,按照常理,同行轉帳收費應該比跨行轉帳便宜,為什麼在交行卻是相反的情況?
「同行異地轉帳手續費是轉帳金額的0.4%,最低1元,最高50元,可以實時到帳。」交通銀行工作人員表示,按照這種「實時到帳」的轉帳方式,劉先生5萬元的轉帳金額確實需要收取50元的手續費。
那麼,為什麼異地跨行轉帳的收費反而便宜?銀行方面表示,劉先生在銀行櫃檯辦理的異地跨行轉帳,選取的是「電匯」方式,這種方式手續費為轉帳1萬元以下,每筆5元;轉帳1萬到10萬元,每筆10元。因此,劉先生如果同樣轉帳5萬元,僅需支付10元的手續費。
「在交行櫃檯辦理跨行異地轉帳是不走銀聯通道,只能通過電匯。」交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電匯」的缺點在於不能實時到帳,需要1-2天的時間。而這1-2天的到帳時間,使得手續費相差達到5倍。
部分銀行櫃檯悄然取消電匯
既然「電匯」的收費較為低廉,是不是意味著那些並不要求實時到帳的消費者,可以採用「電匯」的方式進行異地匯款,從而節約手續費?
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部分銀行已悄然取消了「電匯」的轉帳方式,一律採用「轉帳」的收費標準。
「異地轉帳的手續費按轉帳金額的1%收取,最低1元,最高50元。」昨日下午,工商銀行客服人員明確表示。雖然在工行的官方網站上《中國工商銀行服務價目表》仍有「電匯」的收費標價,但其客服卻表示:「在櫃檯就按轉帳收費,沒有電匯的項目。」
此外,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表示無法辦理「電匯」業務,異地轉帳手續費率為0.4%到1%不等。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實際上銀行的服務收費項目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兩個部分。其中,「電匯」屬於政府指導價範疇,「1萬元以下(含)5元/筆;1萬元-10萬元(含)10元/筆;10萬元-50萬元(含)15元/筆;50萬元-100萬元(含)20元/筆」的收費標準,各銀行是完全統一的。而「轉帳」則屬於市場調節價,由各家銀行自行定價,各銀行有所不同。
這意味著,部分銀行在辦理異地轉帳業務時,「選擇性忽略」了收費較低的電匯方式,統一採用收費較高的轉帳方式。
電子銀行轉帳相對「更省」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銀行均取消了「電匯」業務。除了前文提到的交通銀行之外,記者發現一些銀行的部分轉帳業務仍採用電匯。例如北京銀行的異地跨行轉帳,中國銀行網上銀行的異地匯款等。
通過計算和比較後可知,當轉帳金額較高時,不同銀行的手續費相差可達10倍。比如同樣是跨行異地轉帳1萬元,在工商銀行要50元,而在北京銀行通過電匯則只需5元。
「對於轉帳業務較多的市民,選擇匯款銀行和渠道時應『貨比三家』。」銀行業人士建議,經常辦理轉帳匯款業務的市民,選擇收費相對較低的銀行,或通過電子渠道,能省下不少錢。
據調查,各個銀行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的轉帳費都明顯低於櫃檯轉帳費用。
「在櫃檯辦理異地同行轉帳,按轉帳金額的1%收取手續費,最高50元。如果通過ATM轉帳手續費打9折,網銀5折,手機銀行2折。」工商銀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交通銀行客服也建議:「網上異地跨行轉帳收0.2%手續費,手機銀行目前是免費的。」中行、建行、招行等銀行的網銀轉帳手續費都比櫃檯優惠一半以上。
另外,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轉帳的手續費也較便宜。例如,在電腦上通過支付寶轉帳,2小時到帳手續費率為0.2%,次日到帳為0.15%,上限為25元,手機支付寶轉帳免費。這些電子化渠道為市民轉帳提供了便捷而且實惠的選擇。本報記者 楊汛 實習生 莫江江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