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12月3日,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連續兩個月的淨拋售之後,各國央行於10月份恢復黃金購買,全球官方黃金儲備淨增加22.8噸。黃金買入水平與前兩月保持一致,但賣出水平大大降低。
就國家層面而言,10月份的總購買量為25噸,主要受由5國央行推動,包括烏茲別克斯坦(8噸)、土耳其(7噸)、阿聯(6噸)、卡達(2噸)與印度(2噸)。相比之下,全球黃金總賣出僅不到3噸,其中,蒙古為主要賣出國。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截至12月3日,美國仍為全球黃金儲備頭號國家,儲備黃金達8133.5噸,佔其總外匯儲備比高達79.3%。排在第二位的德國黃金儲備為3362.4噸,佔其國內總外匯儲備比76.5%。中國大陸地區排名第七,黃金儲備值為1948.3噸,佔外匯儲備比僅3.6%。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黃金儲備位於世界前端,但佔比卻遠遠低於世界各國平均水平。在黃金儲備排在前十名的國家中,中國黃金儲備與外匯儲備的比率為最低的,甚至可以說佔比排在前100國家中的末端。即使是排名第60位的匈牙利,雖然其黃金儲備僅為31.5噸,佔總外匯儲備比為5.4%,而黃金儲備量大約為中國十分之一的奈及利亞,總佔比為3.5%。
「之所以我國黃金儲備佔比總外匯儲備很小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國內外匯儲備總額大,由此直接拉低這一比率。而對於美國、德、法、意等歐元區國家,其較高的黃金儲備佔比主要由於美元和歐元都是世界主要的外匯儲備,其他外匯儲備的需求不高」,一位黃金期貨分析師告訴記者。
此前,世界黃金協會於11月發布的《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下稱報告)稱,全球央行自2010年以來罕見地成為黃金淨賣家。2020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全球黃金總需求為2972.1噸,同比下滑10%,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為892噸,同比下降19%。
但報告也表示,儘管黃金整體需求有所下降,第三季度全球黃金投資需求卻大幅提振,同比增長21%。
報告稱,全球央行第三季度黃金淨賣出總量為12.1噸,上年同期為買入141.9噸,而一向黃金儲備充足的俄羅斯和中國央行,購金需求也在減弱。此外,彭博初步統計數據顯示,黃金ETF出現了一個多月來最大的資金外流。
中國央行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我國黃金儲備今年一直維持在6264萬盎司水平,最新數值尚未公布。
對此,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央行售賣黃金主要還是與疫情導致其財政緊縮,由此通過售賣黃金來補充財政缺口。
「與投資者等盈利機構不同,央行投資決策更多的會考慮長期限的均值回歸」,謝亞軒說,「黃金在過去十年確實達到了相當高的漲幅,在此背景下,主要央行開始拋售、拋出黃金,意味著央行認為黃金價格已顯著地超過預期的價格的中位數,由此會向中位數。」
在謝亞軒看來,在整個全球黃金市場上,央行並不是活躍的投資者,因此它對整個國際黃金市場行情的影響不是很大,金價目前處於歷史最高位,短期看其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與漲幅不大。
受民主黨首次讓步下調刺激額度,擬定以9080億美元數額為談判基礎,兩黨有望在本周達成新一輪此財政刺激方案的影響,金價作為對衝可能出現的通脹的工具吸引力增強,價格由此小幅上漲。12月3日內曾觸及1840美元/盎司。昨日黃金收報1830.71美元/盎司,最高觸及1832.52美元/盎司,最低觸及1806.80美元/盎司,全天波幅26美元。
不過在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苗進展頗好的情形下,全球經濟的逐步復甦或將致使金價小幅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與全球主要央行恢復購入傳統安全資產的黃金不同,全球投資機構正開啟「少量拋出黃金,多元化資產」的操作。
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如家庭理財室的基金投資機構正賣出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倉,買入比特幣。自11月6日以來,黃金ETF持倉下降了93噸,金額達50億美元左右。而機構投資者關注的灰度比特幣信託(Grayscale Bitcoin Trust),自8月初以來資產規模(以美元計價)已翻番。
(作者:胡天姣 編輯: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