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振東 青島報導
由中國科協、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國際技術貿易大會暨中日韓技術貿易論壇於8月13日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
論壇旨在促進科技經濟融合,打造技術貿易與創新合作國際平臺,建設「科創中國」品牌。來自中國北京、中國山東,韓國、日本、美國的200餘人以線上及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活動。海內外共有75萬人次觀看在線直播。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在致辭中表示,發展國際技術貿易是「科創中國」的重要任務。2020年以來,12個國家192家企業和專業機構參與了15場科創中國系列國際技術路演,全球超過400萬人次觀看了「海外創業者科創中國行」活動,2050萬全球用戶收看了2020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此次在青島舉辦國際技術貿易大會暨中日韓技術貿易論壇,是一次促進開放創新的積極實踐,也是深化中日韓科技產業合作的良好契機,共同促進中日韓技術貿易合作發展,積極探索促進技術服務跨境合作的有效模式,促進國內需求與國際創新資源對接,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科技與經濟社會融通發展。
青島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劉聖珍在致辭中表示,青島承擔著建設上合示範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重大責任,作為中國科協「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青島正加快建設山東乃至全國、全球企業的「國際客廳」,日韓兩國是青島打造「國際客廳」的重點合作對象。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後藤吉正的賀信中談到有效利用國內外知識資源,可以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促進知識、人才、資金的良性循環;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韓國技術風險財團總裁白熙基在視頻致辭中介紹,目前在中韓煙臺產業園區內設立了中韓科創孵化合作基地,還在日本東京設立了合作事務所,將對中日韓持續合作發展給予支持;青島市城陽區委書記、青島高新區工委書記、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工委書記王波對城陽區政策資源等內容做出重點推介。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在主旨報告中闡釋新材料2035強國戰略,分析2020-2035年的技術路線,以便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環境承載能力;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北京代表處代表孫翊銖深入解讀了韓國政府的研發政策和企業技術發展,介紹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在促進中韓兩國信息通訊技術領域交流合作的主要進展和貢獻;喬治亞理工學院國際合作副校長卡爾·拉斯特和國際合作負責人戴維·布裡奇斯介紹學院在培養推動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人才經驗基礎之上,推出首個面向專業人士的「創新與技術商業化」培訓計劃;日本價值工程協會顧問赤城弘一介紹了日本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的法寶,提出日本智慧為中國企業開展知識創造和轉移提供借鑑;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羅暉對如何順應全球創新互聯時代進行講解,方式包括:促進技術轉移和有效學習,支持人員流動和知識傳播,鼓勵對外直接投資與技術溢出,加速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構建全球創新網絡等。
經過前期相關方深入溝通、調研籌備,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政府、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三方正式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青島市城陽區的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國際技術貿易發展;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等聚焦軌道交通、機械工程、高端裝備、新興產業、新材料等領域的高新技術項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論壇組織安排與會中日韓學術界和企業界代表來到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城陽區萬畝國家級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實地參觀考察,在「國際客廳」對產業、企業、技術、產品和人才等資源的研究和對接基礎上,重點圍繞高速列車和智慧農業領域,整合中日韓三方經貿合作資源,深入探討合作路徑。
國際技術貿易大會暨中日韓技術貿易論壇致力於搭建平臺,積聚國內外科技資源,促進創新賦能產業,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論壇釋放出積極信號,願與日韓等世界同行一起,共同維護國際科技界的核心價值,遵守聯合國宗旨下的科技治理原則,促進國際科技交流的便利化,堅決保護智慧財產權,推動中日韓經濟科技合作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