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娃讀論語|03 溫故而知新

2020-12-21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原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翻譯】

孔子說:能從溫習舊知中開悟出新知,乃可作為人師了。

【講解】

儒家都是讀書人,對於書應該怎麼讀,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溫故要知新。現代人都能夠像念經一樣的重複這句話。但怎麼能溫故知新呢?孔子沒有說。不過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提到了。

《論語新解》在解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時,專門提到「當與溫故知新章參」,所以,溫故知新的關鍵在「思」。

孔子在另一個地方說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只傳述舊章,不創始製作」。乍一看好像說自己就是在重複古人的思想,但從「溫故知新」可知,孔子是一定有所創製的。事實上,也是如此。「禮樂」是周公的,但「仁」是在孔子手上才真正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

新,是傳統延續下去的唯一形式。古,或是一成不變的傳統,只能是擺在博物館裡。

「知新」,不是知道新的東西,好像新的東西就擺在那裡,等著別人來發現一樣。錢穆先生的翻譯很精準。「知新」是「開悟出新知」。我覺得,就跟從一顆種子裡長出一棵樹苗差不多。

當然,「溫故」同樣重要。溫故就是學習的過程,所有的學習其實都是一種「溫故」,而所有的學習的目的,都是「知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孔子眼裡,教師是文明社會的柱石,必須具備從「舊」中生長出「新」的能力,否則這個文明就會腐朽,化為草螢。

聖人,未必是最強大的人,而是聽從了這個召喚,自覺地成為某種文明的守護者的人。

相關焦點

  • 教娃讀論語|04 未知生焉知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你的「教娃讀論語」一點都不像是給孩子講的,深了。其實,真的是給俺娃講的,但下筆寫跟口頭說還是不一樣。
  • 教娃讀論語(1)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語》首篇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不難,但也需要認真對待。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論語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流傳至今,我們無法當面請教孔子,其真正本意也就無從得知。論語在傳承的過程中,因為記載時刪減、文字錯抄,使得後世儒家出現了很多流派,各執一詞,我無法評價哪一派別是權威,我只想從中汲取適合我、能激發我正面積極性的營養。「志於仁」沒有分歧,分歧是在「無惡」上面,主要觀點有四種,剛好「惡」是多音字,按讀音不同,可分別來看四種觀點。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錢穆1923年,錢穆轉入無錫省立第三師範擔任國文教席,隨班提升,在二年級主講《論語》,自編講義,成《論語要略》一書,1925年12月被列入「國學小叢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後與同一時期成書的《孟子要略》、應「教育部長」張曉峰(其昀)之約而撰成的《大學中庸釋義》,合為《四書釋義》,於1953年在臺灣再版。
  • 讀論語:為政第二·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這是孔子教怎麼看人,由外而內的剖析了人性。最後兩個「人焉廋哉」既是強調,也是一種感嘆。對於到底看一個人的什麼,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看一個人的做事方法、做事動機、內心價值觀,另一種解釋是看現在、看過去、看將來。
  • 讀論語:裡仁第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去遠方,如果去,一定要有方向。】論語中有不少同一句話多次提及,有人說是後文故意添加,我不妄加評論,就當是一種強調。前文連結: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喜歡請關注、點讚、轉發,筆者在此拜謝!
  • 溫故知新,再讀論語 - 繼往開來
    溫故知新, 行書、白文印《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而知新,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更是一種學習的狀態與目標,達到這樣的程度,方可以為人師。肖形印此意同於《論語·學而》「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中有個詞叫過猶不及,我很喜歡,時常用來提醒自己,一件事做得太過分,懲罰也就不遠了!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季孫、叔孫、孟孫三家用唱雍詩來撤除祭品。孔子說:『諸侯來助祭,天子肅穆主祭』,這種場景怎麼能用在三家廳堂之中呢?】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讀論語:裡仁第四·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說:君子要言語上遲鈍,行動上敏捷。】談到學習孔子提倡德高於學,談到做事孔子提倡行動高於言語,因此很多人認為論語算不上真正的哲學,這個無需反駁,對於我等常人,哲學不需要佔據生活的全部。喜歡請關注、點讚、轉發,筆者在此拜謝!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君子不器。」做會計將來很有可能被財稅軟體代替,如果我們抓緊時間學習掌握另一項專業技能,比如說練一手好字,屆時教人寫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π型人才」的理論上,還可以延伸,去練自己的第三、第四項專業技能,全職媽媽除了帶孩子,還可以研究營養學,還可以設計服裝,還可以寫小說,甚至可以研究飛行器。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巧言令色,鮮矣仁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中的「傳」可以是別人教自己,也可以是自己要教給別人。別人教自己的,需要做到「學而時習之」,僅僅聽一遍,不去溫習實踐就不能內化,也就不算是真正的學習,這樣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更辜負了老師的辛苦,是君子不為的。將要教給別人的,更要有自身的實踐和感悟,這是為人師表之本。白嫖的一點零星知識去教別人,一來教不好,二來還容易在複述過程中出錯,鬧笑話。
  • 《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劉強:《論語》應該這樣讀
    楊絳先生在談到讀書時也說過:「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孔子是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 說了這麼多,作為一部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古老著作,今天的我們讀《論語》這本國學經典作品,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掌握什麼樣的方法呢?
  • 讀論語:裡仁第四·不擔心沒位置,要擔心自己能否立得住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孔子說:不擔心沒有位置,要擔心是否有立得住的能力。不擔心沒有人知道自己,要追求能讓人知道的本事。】
  • 為何要先讀《論語》,再讀《孟子》?
    次讀《論語》,以立根本。 《論語》是孔門諸弟子答問的記錄,孔子的語默靜動皆有記載,最為親切可信。 次讀《孟子》,以激其發越。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從居住選擇仁,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再到「仁者好人、惡人」,論語裡仁篇開頭三段話有內在聯繫,值得細細品味。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歡迎私聊指教!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上篇剛寫到文化的傳承百世可知,此篇作為論語為政篇的結束,談到了諂媚和勇氣,中國人可以不信奉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但不能不信奉祖先。源於祖先,才能繁衍生息,而祭拜祖先不是為了給予,而是緬懷,感恩祖祖輩輩的付出。每次我家裡要祭祖的時候,所有人要清洗面容,穿戴整齊,即使在夏天炎熱的時候,也要換掉拖鞋,換掉背心短褲短裙,很莊重肅敬。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論語中多處提及「德」,韓鵬傑教授解讀「道德」兩個字,是分開遞進式的,他認為道即是規則,德字拆開是和人走在路上,到了十字路口,要用眼睛去看,看什麼?看道路的方向和邊界,大家能一心遵守道就是德!孔子講為政,強調施政之人要靠德去凝聚人心,而德的外在體現就是合乎道理,要求施政之人擺好自身位置。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不患人之不己知」和論語開篇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同樣道理,全篇論語談不要糾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章節有好幾處,可見這是我們修身主要方向。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孝父母,在外敬愛兄弟,謹慎,誠信,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