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如何助力5G熱潮

2021-01-04 電子發燒友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如何助力5G熱潮

HERO編譯 發表於 2021-01-03 14:50:00

5G技術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網絡進化,還對組織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帶來越來越多的新需求,現在是規劃部署的時候了。

5G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推出。隨著越來越多的智慧型手機具備5G功能,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必將成為5G部署的驅動因素。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公司預測,2020年將會售出2.2億部5G手機,約佔總銷售量的12%。該公司還預測,5G手機在2021年全球市場將增至4.89億部。根據MacRumors的調查報告,蘋果公司預計僅在2020年就將售出8000萬部採用5G技術的iPhone12手機。

此外,分析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預計,到2020年底,全球5G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14.8億美元,並且到2027年將以每年近44%的速度增長。麥肯錫公司預測,5G實現的超可靠、低延遲通信將推動廣泛物聯網應用中的機器對機器通信,其中包括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和互聯健康。

所有這些使人們想到了一個問題:「你為此準備好了嗎?」

如果說科技行業在冠狀病毒疫情中受到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通過科技技術加快響應前所未有的需求。許多IT供應商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必須在五個月內實施五年計劃。」

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疫情的長期影響,但移動應用和遠程計算需求將會迅速增長。此外,隨著基於機器人技術的解決方案變得可行,零接觸替代面對面活動,超可靠的機器對機器的通信需求將會增長。

需要牢記的重要一點是,5G和對自主和遠程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不僅會增加對帶寬的需求,IT基礎設施的所有其他要素也將感受到壓力。

無論是在集中式數據湖中還是在靠近應用程式的邊緣,存儲需求都將成倍增長,以便存儲和轉發越來越多的數據。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日益普及,計算需求也將增加。

5G與組織的數位化轉型密不可分。根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報告,由於疫情的影響,組織數位化轉型計劃進程已經加快了三到四年,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各方面都將面臨新的需求壓力。

還有一件事需要考慮:在5G世界中,雲計算變得更加透明。集中式數據中心無法滿足用戶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更靠近客戶的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站點將創建新的響應級別。這也對IT基礎設施以及負責部署的專業IT團隊的時間、能力和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個關鍵的基礎設施規劃考慮因素

由於5G對數據中心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規劃不能是事後才考慮的事項。如果沒有適當的規劃和實施,數據中心運營部門將面臨服務中斷的風險,或者由於意外的升級而導致資本支出增長,這可能會對客戶滿意度和利潤帶來不利影響。以下是組織在5G部署時所需的五個關鍵注意事項:

(1)需要部署邊緣計算資源

長期以來,網站緩存操作一直使用邊緣部署來減少加載高用度圖像和視頻文件時的延遲。多址訪問邊緣計算(ETSI定義的標準)將這種理念擴展到許多基於雲計算的應用程式中。

因為5G現在面臨最大的瓶頸是從集中的數據中心到無線接入區的時間。在準備5G部署時,需要考慮如何標準化和優化整個運營區域內多接入邊緣計算(MEC)設施的快速部署。

(2)需要自定義資源可用性

由於有效的5G部署會將資源更加分散,因此優化每個多接入邊緣計算(MEC)設施、數據中心和無線電區域的資源可用性的需求變得至關重要。為了減少過多的資本支出和不必要的停機時間,需要規劃從計算和存儲需求到電源利用率和冗餘UPS電源系統的所有使用要求。

(3)需要處理不可避免的電源和製冷需求的增長

當通過網絡傳送更多數據時會發生什麼?當需要存儲更多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時會發生什麼?組織需要大量添加伺服器、機架和設施,這會相應提高能耗。在Vertiv公司贊助451 Research公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94%的計劃部署5G技術的電信公司決策者預計將會增加能耗。這意味著需要計劃增加電力容量、冗餘電源以及冷卻能力。

(4)需要找到節省能源的方法

如果不想增加電力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和運營成本,那麼就需要積極地減少能源需求。因為根據能量轉換的原理,損失能量通常轉化成熱量,所以在整個部署過程中需要減少交流和直流之間的轉換。組織可以尋求採用冷卻新技術,特別是利用環境資源進行冷卻的方法。也可以考慮將UPS電池升級到鋰離子電池等利用率更高的電池產品。

(5)需要遠程管理許多邊緣資源

隨著5G的普及,需要將邊緣計算資源和多接入邊緣計算(MEC)設施部署到大多數社區和無線電區域。期望為每個微型數據中心都在現場配備IT專業人員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遠程管理和監視將變得至關重要。當然,員工需要通過現場服務維護硬體,但是如果可以在任何地方啟用IT管理,那麼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可以減輕對運維人員的工作壓力。

現在是考慮IT基礎設施部署方式的時候

5G與以前的蜂窩技術不同,因為其固有的數據通信速度要求邊緣資源只是為了保持數據暢通並且沒有傳播延遲。

所有這些都需要組織重新考慮IT基礎設施的部署方式。雖然仍然需要運行大型的集中式雲數據中心,但5G需要在集中式和分散式資源之間實現動態變化的平衡。因此,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在部署規劃中與5G基礎設施一樣重要。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天翼雲加碼數據中心 助力數字新基建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全國新一輪項目投資開工熱潮即將啟動。據不完全統計,24個省市區相繼公布的未來項目投資規劃中,新基建相關投資金額達48.6萬億元。中國電信作為全國最大的IDC服務提供商,夯實雲網基礎優勢,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部地區等重點區域,積極推進大數據基地、創新孵化基地,數據中心、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重點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用於保障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應用和智慧城市、超算中心等需求。據了解,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已在廣州動工,項目總投資額達68.9億元。
  • ups電源基礎設施在數據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電力基礎設施的維護對於減少數據中心意外停電造成的損害至關重要。UPS電源和發電機的維護以及災難規劃應該作為數據中心常規操作的一部分。突然斷電會使數據中心的運營陷入癱瘓。電力中斷對IT系統有害,因為會導致數據丟失、文件損壞和設備損壞。
  • 商業銀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雲與防火牆、負載均衡集成實踐的研究
    ,雲網絡是雲計算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將傳統網絡設備和技術集成到雲網絡環境中是基礎設施雲的一個難點。本文對防火牆和負載均衡等四層網絡技術之上的設備與基礎設施雲的集成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基於OpenStack Neutron自定製的集成解決方案,為傳統網絡設備集成到基礎設施雲提供了解決思路,並在大型銀行的數據中心雲環境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和應用。
  • 科士達2020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產品全國巡展圓滿收官
    呂秘書長估計,2020年集中規劃報批的數據中心數量將比較多,2021至2022年將是數據中心落地投產的爆發期,其中以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為主,同時邊緣計算數據中心也將開始發力。隨後,科士達國內數據中心營銷副總經理王紹華先生為大家帶來了科士達整體解決方案和產品分享,重點介紹了微模塊解決方案和大功率UPS。
  • 聯發科發布MT3729 面向數據中心和5G基礎設施應用
    【TechWeb】7月30日消息,聯發科發布其800GbE(雙埠400GbE)MACsec retimer PHY收發器MT3729產品系列,此系列產品的解決方案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和5G基礎設施應用所需的高速和超低功耗數據傳輸以及嚴格的安全性需求。
  • 聯發科發布面對數據中心與5G基礎設施晶片方案,雲端AI方案將量產
    而且5G網絡所具備的低延遲、高速度的特點,使得雲計算和數據傳輸量激增,許多大型數據中心和雲服務企業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也需要更大的帶寬和更快的傳輸容量。因此,通用晶片逐漸不能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許多大型企業更喜歡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定製化晶片服務。
  • 聯發科發布面對數據中心與5G基礎設施晶片方案,雲端AI方案將量產
    而且5G網絡所具備的低延遲、高速度的特點,使得雲計算和數據傳輸量激增,許多大型數據中心和雲服務企業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也需要更大的帶寬和更快的傳輸容量。因此,通用晶片逐漸不能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許多大型企業更喜歡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定製化晶片服務。
  • 聯發科發布面向數據中心與5G基礎設施的晶片方案,雲端AI方案將量產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聯發科最新資訊 > 正文 聯發科發布面向數據中心與5G基礎設施的晶片方案,雲端AI方案將量產
  • 聯發科發布面向數據中心與5G基礎設施的晶片方案 雲端AI方案將量產
    5G具備低延時、高速率的特性,因此雲端計算量和數據傳輸量都會激增,不少大規模數據中心、雲服務企業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也需要更大的帶寬和更快的傳輸能力。通用型晶片逐漸無法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因此不少大企業更為青睞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定製化晶片服務。
  • 以強健的能源「主骨架」助力數據中心釋放柔性生產力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更大的數據處理量、更多元的業務機會正促使新一代數據中心加速成長。而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斷迭代的過程中,可靠高效的供電設備是避免意外斷電、保障持續穩定運行的核心基礎。同時,面對數據中心部署速度的加快,以及伴隨業務不斷發展所帶來的變化,數據中心更需既能透視現狀,又能高效實現自動化運維的數位化管理系統,確保對基礎設施的動態管理,保障其高可靠性與高可用性。作為能源傳輸載體的母線系統,廣泛連接了電氣設備與系統,是能源網絡中的「主骨架」。
  • ...數據中心和5G基礎設施的雙埠400GbE MACsec PHY,採用C類PTP...
    憑藉這些全面、創新的功能,網絡設備製造商可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邊緣設備、企業及5G基礎設施應用提供吞吐量更大、安全性更好、定時精度更高的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2/409730.htm
  • 背後的力量 華雲數據助力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搭建新一代IT基礎設施平臺
    目前,傳統的IT基礎架構已經無法滿足科研的日常需求,科學實驗產生海量的實驗數據無法安全有效的保存,實驗數據無法做到統一匯總分析,現有的計算資源不足以支撐大量的科學仿真與計算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亟需引入新型的IT基礎設施平臺,一方面整合現有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雲計算超融合技術,滿足科研所需的資源需求,提升科研效率。
  • 加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營 NVIDIA推出全新DPU處理器
    近日,在GTC 2020秋季站上,NVIDIA宣布推出一款新型處理器DPU,以及以DOCA為特色的數據處理單元,據悉,DOCA是一種新型的數據中心架構處理器體系結構,可以實現具有突破性的網絡、存儲和安全性能。
  • 韓國被爆使用假5G?我國5G基站建設情況又如何?
    ,韓國這樣的5g基站數量和5g速度顯然有點落後。而智慧燈杆作為5g的有利載體,在5g基站建設中也挑起了大梁,發展勢頭極為迅猛,尤其在國內的一線城市中更為明顯。以廣東為例,廣州與深圳這兩個代表性城市在5g基站、智慧燈杆上的建設一直積極探索和嘗試。
  • 何寶宏:新基建下,數據中心與5G同等重要
    何寶宏表示,「計算基礎設施化的前提條件是要基於通用的網絡。過去的10年是雲、數據中心致力於將計算基礎設施化。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計算基礎設施已經邁出非常堅實的一步。」事物發展必然有其天然的自然規律,通信業發展也不例外。今年以來新基建範圍得到進一步延伸,新基建再次擴展了基礎設施的範圍。何寶宏強調:「既然通信和計算逐步完成基礎設施化,未來,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也將基礎設施化。
  • 何寶宏:「新基建」中數據中心與5G同等重要
    而如今通信的基礎設施已經通用化,統一到網際網路。」何寶宏解釋說。「網絡實現了基礎設施通用化後,接下來就是將計算基礎設施化。」何寶宏表示,「計算基礎設施化的前提條件是要基於通用的網絡。過去的10年是雲、數據中心致力於將計算基礎設施化。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計算基礎設施已經邁出非常堅實的一步。在通信和計算逐步完成基礎設施化後,未來,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也將基礎設施化。
  • 高校如何助力新基建?這所高校亮出智算中心「王炸」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率先在重慶市上線了一個大型人工智慧開放平臺,作為共建共享的算力基礎設施服務本校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安全、智能晶片等項目,之後則計劃向重慶社會各界開放。這一舉措正好契合了重慶新基建政策對人工智慧、雲計算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布局,打響重慶高校助力新基建的第一槍。重慶郵電大學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煙波浩渺的長江邊南山上。
  • 人工智慧如何服務數據中心管理
    例如,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正在推動數據中心的變革。 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發布的名為《數據中心即將消亡,數字基礎設施出現》的調查報告表明,到2025年,80%的企業將關閉其傳統的數據中心。而目前僅有10%的企業關閉。該報告於2018年4月發布,並表示傳統的數據中心將專用於其他地方無法支持的非常具體的服務。
  • 烏鎮用戶大會|世紀互聯助力基金行業構建下一代混合雲數據中心
    9月5日下午舉辦的基金行業數位化轉型用戶大會上,作為雙態IT聯盟成員單位之一,世紀互聯CEO兼總裁王世琪以《助力基金行業構建下一代混合雲數據中心》為主題發表演講,分享混合雲數據中心基金資管行業的創新應用實踐。
  • 《政務雲數據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 神州數碼以實踐引領行業標準
    以標準建設推動政務雲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隨著國家提出加快「新基建」的號召,承載數據分析、存儲、計算的數據中心再次被推向新的發展熱潮,成為提升數字經濟能級、助力現代化治理、實現智慧生活的隨著對數據與信息的感知、傳輸、存儲、處理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數據資源已經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能源。數據顯示,到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流量預計達到14ZB,其中雲數據中心流量佔比約為95%。數據持續高流量的增長將帶動數據中心整體生態環境快速發展。近年來,數據中心也持續朝著高端化、綠色化、規模化、雲態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