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從MLC到TLC,再到QLC,快閃記憶體壽命一退再退,還能用嗎?

2020-12-03 太白曰

固態硬碟從MLC到TLC,再到QLC,快閃記憶體壽命一退再退,還能用嗎?

硬碟作為存儲信息的單元,是組成計算機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除了要在硬碟中安裝電腦使用的系統,還要經常要用它來存儲應用影視遊戲等信息,為計算機軟體的運行提供讀寫的空間。可以說,硬碟對於計算機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其他的任何組件。

多數人對於硬碟的了解主要是來自於廠商的宣傳,通過淺顯易懂的話語中得到「硬碟分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之分」和「固態硬碟速度比機械硬碟快」這兩個結論。不過,本著「數據無價」的態度,關於固態硬碟,你可能需要知道的更多。

雖然固態硬碟近些年才在市場上流行開來,但它本身並不是新出現的技術產品。

硬碟技術發展

1968年,IBM重新提出了「Winchester(溫切斯特)」技術的可行性後,存儲硬碟開始了統一發展方向,機械硬碟的組成結構大致定了下來。然而,硬碟技術另類發展可並沒有就此停擺。

機械硬碟

觀看那些拆開的機械硬碟,我們會發現磁頭、盤組和磁頭的機械臂這些東西,實際上機械硬碟使用的這個模組,就是基於的Winchester(溫切斯特)技術。這個技術本身大概是在說——盤組通過甩塗等工藝,製作成磁層,即磁性記錄層,此時磁粉呈現出來的不規則顆粒,就可以作為存儲載體。

一年後,四位離開IBM的工程師合夥創立了一家名叫StorageTek的公司,並開始了為期十年左右的,和IBM爭奪磁帶存儲霸主地位的戰鬥。這家公司即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美商存儲科技公司(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StorageTek或STK)的前身。

1970年,初入存儲行業的STK砸錢開發出了世界首個固態硬碟驅動器。不過這款固態硬碟驅動器和如今的固態硬碟在本質上並非相同,因為如今的固態硬碟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到1984年才被東芝發明出來,之後五年才有了使用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問世。

所以,率先搞出來固態硬碟驅動器的STK並沒有通過這一硬碟的革新技術成功,相反因為一系列產品的失敗,STK在快閃記憶體問世的同一年宣布破產保護,差點GG,後來緩過勁,STK轉身又投入了基於溫切斯特技術本質的「自動化磁帶櫃」市場。

固態硬碟的入場

雖說經歷了一系列曲折,但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最終還是出現了。

2006年,固態硬碟率先被三星放入了筆記本電腦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固態硬碟開始正式進入了民用計算機存儲市場,各種搭載固態硬碟的產品層出不窮。

不過,固態硬碟高昂的價格,同價位遠低於機械硬碟的容量,還是讓大多數的購買者「望而生畏」。

固態硬碟降低成本的考慮

早期的固態硬碟速度和安全性以及壽命,技術層面上理論都遠甩開機械硬碟,但這樣生產製造的固態硬碟,成本非常高昂,很難將固態硬碟快速普及到市場,獲得大量的市場佔有率,所以減少成本就成為了固態硬碟廠商要首先考慮的事情。

固態硬碟的結構構造比起機械來說其實更為簡單。固態硬碟的主體是一塊PCB電路板,在PCB上是構成固態硬碟體系的控制晶片緩存晶片和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片。

矽晶圓片

要想降低成本,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降低控制晶片、緩存晶片和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成本。就實際而言,緩存晶片的操作簡單,無非是降低緩存大小,甚至可以放棄緩存晶片。其次,主控晶片可以使用性能較弱的主控。而至於快閃記憶體晶片,則要考慮用新的技術工藝去解決。

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發展

早先快閃記憶體使用的晶片是基於SLC技術(Single-Level Cell),也就是「每一個存儲單元中只存儲一位數據」,這種快閃記憶體的好處是耐用、準確,性能也好,早期的企業應用存儲首先的選擇就是SLC快閃記憶體。當然了,S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其價格和它的安全性一樣「出色」。

要想在不增加存儲單元的情況下削減快閃記憶體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存儲單元的空間,所以MLC、TLC、QLC技術的快閃記憶體相應而來。

MLCMLC快閃記憶體的定義實際上是有歧義的。因為這個叫法的本意是「Multi-Level Cell」,意思是說「多級單元架構」,從這一點上來說,之後的TLC、QLC甚至HLC、OLC都屬於MLC範疇。

不過呢,MLC主流還是當作「Binary-Level cell」來理解,也就是「二級單元架構」,即「每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儲兩位數據」。這樣一來,在不增加存儲單元數量的前提下,MLC快閃記憶體就能做到比SLC快閃記憶體大約多一倍的存儲數據的能力。

TLCTLC,即「Triple-Level cell」,意思是「三級單元架構」,即「每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儲三位數據」。

QLC事實上從MLC、TLC一路看下來,大家也能猜到QLC什麼意思——「Quad-Level Cell」,即「每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儲四位數據」。

快閃記憶體的成本通過增加存儲單元的存儲能力得到了解決,貌似看起來非常不錯,MLC快閃記憶體做成同容量的TLC,成本大約減少一倍,做成QLC成本就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二,而同樣的成本下,TLC可以做到MLC的兩倍容量,而QLC能做到MLC的三倍,怎麼看都是在朝著「先進」發展,但這樣真的沒有問題嗎?

快閃記憶體從MLC到TLC再到QLC帶來的弊端

當然是有問題的。

速度:一個單元格存一位數據的時候,我讀取這個數據只需要對應單元格就行了,因為進去就能找到數據。但是存兩位數據的時候,我讀取寫入不僅要對應單元格,還需要在單元格的兩個數據中找這個數據。

壽命:如果一個單元格讀取寫入數據的壽命是1000次,對單元格進行一次完整的讀取寫入

一個單元格存一位數據的時候,我對這個單元格寫入一個「0」,讀取一個「0」,壽命減少了一次。

一個單元格存兩位數據的時候,我對這個單元格寫入一個「0」,寫入一個「1」,讀取一個「0」,讀取一個「1」。雖然寫入和讀取的內容多了,但是同一個單元格也要被讀取寫入兩次。

沒錯,快閃記憶體存儲數據密度的增加,帶來的弊端正是速度和壽命上的降低。

快閃記憶體壽命一退再退,還能用嗎?

固態硬碟對比機械硬碟,最大的好處是理論上的穩定性、安全性(不用擔心會有機械上的物理損傷,不用擔心壞道、震動損壞、磁頭損壞等情況)、壽命(實際上機械硬碟不出現意外,壽命要比普通固態長)和最重要的速度。而在快閃記憶體晶片革新的情況下,壽命和速度都出現了理論上的降低,這還能用嗎?

如今的快閃記憶體晶片進入到了QLC階段,「更差勁」的HLC、OLC等還沒有產品上市,就這個目前「最差勁」的QLC來說,也不是不能用。

通過鎂光東芝等廠商的公布的消息來說,他們生產的QLC的擦寫壽命約為1000PE,理論運用到512GB的QLC固態中,每天讓它讀取寫入100GB,5121000365100≈14,也就是大約14年。當然現實不一定是這樣,只是能證明了一些東西——QLC的理論壽命雖然低,但是製造工藝技術的發展,QLC快閃記憶體的理論壽命實際並沒有變得太低。

所以如果就壽命來說,大可不必擔心,正常使用三年五載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目前的固態硬碟還沒有出現快閃記憶體晶片壞了的情況,壞的最多是主控(控制晶片)。

另外的一個問題,多數人都認為QLC的速度很差,原因是100G外的連續讀寫掉速嚴重,出現甚至比機械硬碟還慢的情況。

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固態硬碟的通病,許多TLC的硬碟也有超過一定大小文件讀寫的掉速,這是因為TLC、QLC等硬碟通常都有一些空間在模擬SLC緩存加速,SLC緩存用完了,自然就開始掉速了。而且即便緩存用光,順序讀寫掉速嚴重,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4K讀寫表現依舊很好。

據已經進入市場的QLC固態660p來說,它提供有6G-24G不等的SLC緩存,如果容量在TB這個級別,連續讀寫100G不掉速還是可以做到的。

總結來說,QLC硬碟不是不能用,並且可以預期的是,QLC大面積上貨後,價格會非常美麗。對於不會經常閒的把幾百G文件,也沒有要存幾十年的數據,並且對於預算有的要求的大眾消費者來說,大可不必擔心QLC的壽命,作為一個遊戲盤,非重要文件的倉庫盤,QLC固態還是不錯的選擇。

而且說到底,其實QLC顆粒最大的軟肋不是壽命和速度,而是文件的保存率——SSD固態不通電的話,長時間閒置會導致數據改變狀態,文件不可讀。在不通電下環境溫度升高,文件保存的時間只會更少。

(圖侵刪)

相關焦點

  • QLC快閃記憶體成本更低,但是QLC固態硬碟價格卻不便宜!原因何在?
    這幾年,固態硬碟的價格是不斷降低,除了技術的成熟和產量的增大以外,快閃記憶體顆粒類型的改變也大大促進了固態硬碟的降價,比如mlc顆粒的成本遠低於slc,而現在主流的tlc又低於mlc,而未來的q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理論成本還會再降低30%,市場上也已經推出了多款q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但是我們看到
  • 什麼是TLC、QLC快閃記憶體?qlc與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
    qlc與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1、壽命  東芝稱QLC NAND擁有多達1000次的擦寫循環,可與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壽命相比擬。如果真是這樣的話,QLC SSD一定具有市場。按照這個標準的話,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都很難寫壞它。
  • 2020固態硬碟全新選擇 使用京東金融中的京東支付更安全!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三星的固態硬碟,它採用先進的v-nand技術,和新的增強型phoenix控制器來實現專業人士所需的強悍性能,現在上京東使用京東金融中的京東支付購買就可以,京東金融中的京東支付值得信賴。
  • 配電腦或者升級固態硬碟怎麼選購
    1.個人建議,開頭先嘮叨幾句,當我們老電腦機械硬碟開機速度很慢點開軟體速度也很慢,普通辦公配置情況下,想要提升工作效率,不論家用辦公還是辦公室工作做表格文檔之類使用的電腦,通常之前老電腦基本就一個500G或320GB,大一點1TB,剛開始用的時候個人感覺還行,用過一兩年之後,感覺很慢很卡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如今固態硬碟可以說是電腦的標配,因為固態硬碟打破了之前硬碟存儲不超過100M/S的瓶頸,所以現在大家在選配電腦或升級原配件的時候,都將固態硬碟作為標配。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固態硬碟在價格越來越親民的時候,但其採用的存儲晶片也從SLC到MLC到TLC。
  •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顆粒知多少?從SLC到QLC
    自固態硬碟發展至今,快閃記憶體顆粒進行了四次更新,從剛開始的SLC,到中期的MLC,再到近來的TLC,未來還會有QLC的產品進入市場。那麼這幾種快閃記憶體顆粒你都了解嗎?首先是SLC,英文全稱Single Level Cell,即單層式儲存。
  • 被SLC、MLC、TLC搞暈?一文了解所有快閃記憶體類型
    【IT168 編譯】通常情況下,固態硬碟(SSD)的底層NAND架構會因模型而異。NAND 快閃記憶體的每種類型——SLC、MLC、eMLC和TLC——都有不同的特性,並因此對您的數據存儲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討論這些差異。
  • 固態硬碟和內存條有什麼區別?說出來你別不信
    大多數固態硬碟製造商都會宣稱自己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超過500MB/s。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固態硬碟的快絕不僅僅體現在持續讀寫上,隨機讀寫速度快才是固態硬碟的終極奧義,這最直接體現在絕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
  • QLC快閃記憶體要來,使用這種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壽命咋樣?
    最近關於QLC快閃記憶體的消息不斷,最勁爆的莫過於武漢長江存儲成功研發全球首款128層Q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多項技術世界領先,最快年底量產。 固態硬碟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類型有SLC、MLC、TLC和QLC。使用壽命依次遞減,價格相應由高到低。
  • SSD固態硬碟,TLC,MLC,SLC顆粒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TLC、MLC、SLC、快閃記憶體晶片顆粒?  固態硬碟就是靠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存儲數據的,這點類似於我們常見的U盤。NAND Flash根據存儲原理分為三種,SLC、MLC、TLC。TLC,英文全稱Trinary-Level Cell,3bit/cell,三層式存儲,允許在一個內存元素中存儲3個比特位的信息。
  • ...SSD在招手-Intel,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TLC快閃記憶體,QLC快閃記憶體,SSD,PLC快閃記憶體...
    雖然已經將快閃記憶體業務出售給SK海力士,但是Intel還會繼續發展存儲晶片。日前的存儲峰會上,Intel推出了一系列SSD硬碟,包括670P、傲騰H20等,首發了144層TLC、QLC快閃記憶體,涵蓋消費級、企業級等多個市場。
  • QLC快閃記憶體能用嗎?聊聊關於固態硬碟的那些事
    QLC快閃記憶體能用嗎?有鑑於此,我們就和讀者聊聊QLC的實用性以及其他一些和固態硬碟相關的事情。由於只有100次可擦寫壽命,用QLC顆粒做出來的128GB SSD的寫入量最高只能達到13TB,重度玩家使用不到一年就報廢了。當SSD容量增加到1TB的時候,寫入量能達到102TB,重度使用下也能堅持5-6年。依此類推,10TB的QLC SSD的寫入壽命足夠正常玩家使用56年。至於100TB的QLC SSD…….
  • QLC快閃記憶體能用嗎 QLC快閃記憶體跟TLC快閃記憶體有什麼區別【詳解】
    一時間QLC有山雨欲來之勢,大容量SSD的普及似乎已經觸手可及。有鑑於此,我們聊聊QLC快閃記憶體的實用性以及其他一些和固態硬碟相關的事情。由於只有100次可擦寫壽命,用QLC顆粒做出來的128GB SSD的寫入量最高只能達到13TB,重度玩家運用不到一年就報廢了。  當SSD容量增加到1TB的時候,寫入量能達到102TB,重度運用下也能堅持5-6年。依此類推,10TB的QLC SSD的寫入壽命足夠正常玩家運用56年。至於100TB的QLC SSD…….  總體來說,QLC顆粒不合適做小容量SSD產品。
  • QLC顆粒怎麼樣?固態硬碟QLC、SLC、MLC、TLC顆粒區別對比知識
    如今,固態硬碟的發展迅速,技術也逐步成熟,對於選購固態硬碟不再只是容量選擇的那麼簡單,更多人群更在意的是性能與顆粒類型,而對於SSD顆粒類型,相信不少用戶對QLC、SLC、MLC、TLC顆粒類型一無所知,而尤其是最新推出的搭載QLC顆粒的固態硬碟來說,不少用戶稱QLC顆粒不好。那麼QLC顆粒怎麼樣?
  • 組裝電腦固態硬碟是首選,有人說該怎麼選?小白不想選錯就看過來
    固態硬碟但是固態硬碟品牌很多,有人說應該怎麼選才好?由於對固態硬碟的認知不夠,可能會選配到一些劣質的硬碟。011、什麼是固態硬碟簡單來說,固態硬碟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片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存儲,屬於以固態電子存儲晶片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
  • 固態硬碟的壽命真的很短嗎?怎麼看固態硬碟還能用多久?
    固態硬碟使用壽命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固態硬碟相比傳統HDD機械硬碟有性能強、體積小、無噪音等優點,但是特殊的工作原理也讓它的使用次數有限,但是這個真的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嗎
  • QLC快閃記憶體靠譜嗎?聊聊固態硬碟那些事
    由於只有100次可擦寫壽命,用QLC顆粒做出來的128GB SSD的寫入量最高只能達到13TB,重度玩家使用不到一年就報廢了。當SSD容量增加到1TB的時候,寫入量能達到102TB,重度使用下也能堅持5-6年。依此類推,10TB的QLC SSD的寫入壽命足夠正常玩家使用56年。至於100TB的QLC SSD…….
  • SSD的可擦寫壽命越來越短,QLC顆粒的固態硬碟靠譜嗎?
    這種市場變化讓快閃記憶體生產廠商被不少網友評價為為了賺錢不惜拋棄產品質量的黑店典型。幸而我們活在一個更接近自由市場的時代,低劣的品質如果導致大規模的產品退修案例,對於廠商來說反而得不償失,在這種風險下快閃記憶體廠仍不遺餘力推進QLC的普及,只能說QLC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
  •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根據NAND快閃記憶體中電子單元密度的差異,又可以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此三種存儲單元在壽命以及造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一、SLC、MLC、TLC、QLC之區別是什麼?從使用壽命和價格上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