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請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又名請為我投票,是中國武漢電視臺製作人陳為軍執導的一部紀錄片,紀錄了當地一個小學班級民主選舉班長。本片榮獲2008年亞什蘭獨立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會金獎。觀影範圍:7歲以上小朋友,成人。
最近,一朋友跟我吐槽。說她女兒沒選上學校英文廣播臺的小主播,回家後一頓抱怨:「選上小主播的同學,人家媽媽都是家委會的……」朋友表示很後悔,早知家委會這麼重要,與娃的利益息息相關,當初怎麼都該努力爭取一把。
聽她一說,我就想起了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上海某小學家委會競選家長簡歷。
很多人看了第一反應都是:這確定是選家委會,不是選CEO?
可憐天下家長心,卯足了選CEO的勁競選家委會,不過是為了日後能給娃謀點隱形福利。
攀比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刺痛普通家長的也不是簡歷,而是在貧富差距越發懸殊的今天,教育也開始赤裸裸地「拼爹拼媽」。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紀錄片,它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家長在教育上不遺餘力地「拼搶」,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記得當時看完這部片,我沉思了很久。隔著屏幕看片中父母的所作所為,第一感覺是不太可能,孩子選個班長而已,至於這麼用力嗎,但仔細一琢磨,又覺得現實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曾上演類似「劇情」,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後來,我又邀請了幾個七八歲的小朋友來看這部紀錄片,他們發表了好多自己的看法,很有意思,像開了一場思辨會。
家有學齡後寶貝的家長,不妨帶孩子一起觀看,聽聽他們的觀點,看看遇到同樣的挑戰,他們會怎麼去面對。
紀錄片名字叫《請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
湖北武漢市常青第一小學三年一班,在新學期伊始,舉行了一場公開競選班長的活動,選舉包括了才藝表演、現場辯論和就職演說等環節。
這場兒童世界的模擬選舉,被陳為軍導演拍攝成紀錄片《請投我一票》。這部成本不到五萬元的作品一經播出就成了諸多電影節的亮點,斬獲無數大獎:
全美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
聖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獎
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2008年亞什蘭獨立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最高競賽獎提名
2008年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會金獎
《華盛頓郵報》稱其為「關於一群8歲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針氈的政治戲劇。」
故事發生在2007年。
老師讓同學從三名候選人中選出下任班長,三名候選人分別是:
成成,聰穎活潑、有很強的演講天賦;
羅雷,連任兩屆班長,個性強勢,會用罰站、打人等暴力方式管理班級;
許曉菲,三人中唯一的女孩,乖巧平和,多才多藝但不善言辭。
競選剛拉開帷幕時,主角是孩子。
羅雷父母問羅雷需不需要幫助,羅雷像小大人一樣回覆:「不,我要靠自己的實力……不要控制別人,讓他們自己去想。」
和羅雷一樣,成成也拒絕了媽媽的出謀劃策,「哎呀,我知道怎麼做,不用你們說……」這個有著過人口才的孩子,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曉菲在媽媽的陪伴下,努力練習自我介紹,希望在演講環節為自己多拉些票數。
按這個節奏發展下去,競選應該會在充滿正能量的氣氛中劃上圓滿句號,三個孩子各展所長、各施所能,最終靠實力決定誰當班長。
然而故事到後面,發生了微妙的轉折。
隨著家長不遺餘力的參與,「競選大賽」的硝煙味越來越濃,主角從孩子變成了大人。
原本只是一場孩子間的選舉遊戲,最終演變為成年人的較量。
為了讓自家孩子成功當選,三個家庭都卯足了勁。
最先改變的是成成。在爸媽的強行介入下,成成發揮自己的口才優勢,攛掇同學在曉菲才藝表演的時候惡意起鬨。一片起鬨聲中,曉菲還沒開始表演就哭了起來。
發生這一幕時,導演陳為軍就站在教室後面的窗邊。他說當時氣得一度停止了拍攝,不理解這麼小的孩子,會為了當班長,肆無忌憚地傷害同學。
第二天,成成又對羅雷使出了同樣的招數。在「羅雷羅雷,最愛打人!羅雷羅雷,威脅別人!」的叫嚷聲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羅雷一臉黯然走下臺去。
事後,單純的成成得意洋洋地把媽媽教他的「計謀」告訴老師:「我媽昨天告訴我一個招數,許曉菲和羅雷表演節目的時候,就起鬨說演得不好,打擊他們的信心……」
看著鏡頭中成成稚氣未脫的臉,我很難想像,父母的「計謀」在這個孩子心裡播下了怎樣一顆種子,他的價值觀又是否發生了變化。
紀錄片播出後,曾有記者問導演陳為軍:「如何看待競選中家長的幹預?」
陳為軍講了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就在這部片的拍攝後期,陳為軍女兒報名參加了湖南電視臺舉辦的小記者評選活動。剛開始陳為軍並不打算插手,直到評選前看女兒的準備,才發現「不管根本不行」。
於是,像紀錄片中的家長一樣,夫妻倆開始全面指導……可評選當天,陳為軍還是被震驚了。別人孩子,父母都準備了巨幅彩噴照片,相比之下,女兒只有作業本大小的標語,顯得十分寒磣。
不出意外,孩子第一關就被刷下來了。陳為軍說:事後覺得很對不起孩子,怕她被打擊。
「當很多人都在往前面衝,爭搶有限資源的時候,你其實是很難保持淡定的,下意識就會把成人世界那些東西帶到孩子的世界裡。」
這是個既現實又無奈的問題。
成成父母地參與,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一向堅持正面鼓勵的曉菲媽媽,也開始為女兒支招,讓曉菲在群眾中廣泛搜集對手缺點,硬是把辯論會開成了控訴會。
三個孩子中,變化最大的是羅雷。
這個堅持要靠自己實力競選的孩子,很快就被對手成成用父親幫忙起草的稿子打擊得體無完膚。
當成成宣讀「羅雷是班級的統治者,我要做班級的管理者」,讓被羅雷打過的同學舉手時,票數流失讓羅雷信心全無,回家哭訴。
關鍵時刻,羅雷背後的「智囊團」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警察的父親利用職務之便,邀請全班同學坐輕軌,提供了礦泉水,大巴接送和導遊服務。
當天民意調查,羅雷的支持率就超過了原本呼聲很高的成成。
辯論環節,父親的機智點撥再次幫羅雷搶佔上風,「你就問他投票給誰。他要說投票給你,你就說他不自信,沒有當班長的實力。他要說投票給自己,你就說他是騙子,之前還保證會投你最後卻投了自己,不誠實!」
投票環節,羅雷用上了爸爸教的「致命一招」—給每個同學贈送中秋節賀卡。
最終,在父母的「傾力相助」下,羅雷成功逆襲,高票勝出,成為下一任班長。
從堅持靠自己實力爭取,到使用父母鼓吹的技巧和資源,選舉過程中,羅雷的思想轉折是三個孩子中最大的。
我想,經歷這場選舉後,這個男孩內心深處對「實力」的認知,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很難說得清楚,對價值觀還不穩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請投我一票》播出後,曾在北京舉辦觀片會。
片中孩子的表現,讓在場家長笑得百味雜陳,因為每個人都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位資深的節目製片人說:「這部紀錄片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大人,孩子不過是大人的面具。」
我想起一首幼兒園的歌謠,老師唱「請你像我這樣做」,孩子比劃著同樣的動作,唱「我就像你這樣做」。當我們用成人世界的規則影響孩子時,孩子常常誠懇地「像你這麼做」了。
但很少有人去想,孩子這麼做時,不經意間,他的人生第一課就完成了,他沒有空間去思考「除了像你這樣做,我還能夠怎麼做」。
「拼爹拼媽」原本不是問題,所謂站得高看得遠,父母的資源確實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基本高度。但太用力地拼,就會有問題,當孩子的「內存」都被成人規則佔領,他們本該具有的思考、行動能力該去往哪裡呢?
也許,除了適度的拼,You need to have your point of view!(你需要有自己的觀點),才是我們應該給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