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而OV的產品線目前幾乎完全是以智慧型手機為主,這決定了其在購物中心很難生存。例如,筆者前文提到的南京市溧水區,在永陽鎮海樂城的小米授權體驗店附近有一家OPPO專賣店,在上午人流量較少的情況下,小米授權體驗店就完成多筆訂單成交,但隔壁的OPPO只有一位店員在玩著手機,顯得極為冷清,為了讓頗為寬敞的店面顯得飽滿,OPPO店內掛著一臺電視機,這讓筆者感到較為納悶,因為OPPO尚未發布自己的電視。後來店員解釋說這是一臺小米電視,只是在小米的Logo上貼了一個OPPO的Logo來進行遮擋。
解密小米線下四年戰事:從側翼進攻到正面戰場的生態革命
礪石導言
從2015年9月當代商城的第一家小米之家開始,到現在已經四年多的時間。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小米敏銳地抓住了購物中心這個新興零售渠道崛起的機遇,從中國智慧型手機線下戰場的側翼切入,搶奪了一塊寶貴陣地。在守好這塊陣地的同時,小米接下來又開始利用自己的多品類優勢,在KA、運營商與通訊一條街等手機領域線下的主戰場發起了一場生態革命,以期獲得全局的反轉。
劉學輝、王坤 | 文
金梅 | 編輯
1
在全球商業史上,迄今為止還沒有第二個產業像手機一樣,競爭如此之激烈,變化如此之巨大。僅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就有多家手機企業鼎盛一時,後又出現沒落。
就在兩年前,各個城市通訊一條街上還都是藍綠相間、鋪天蓋地的OPPO與vivo專賣店,輿論也一度為此感到震撼。當時筆者一位朋友寫過一篇名為《OV的人民戰爭》的文章,這篇文章在華為的心聲社區上還引發了激烈討論,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做出批示,號召華為終端部門向OPPO與vivo(以下簡稱OV)學習。
但僅僅過了兩年,OV當年在通訊一條街的盛況就不復存在。近日,筆者在走訪線下智慧型手機市場時發現,OV在各個城市的通訊商圈正掀起大規模的關店潮。這種關店狂潮最直接的體現是銷量數據的下滑。
知名調研機構IDC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OPPO與vivo的整體銷量同比2018年第三季度大跌21.7%與18.9%,如果扣除兩者電商渠道頗為可觀的增長外,OPPO、vivo在線下渠道的真實跌幅均超過25%。
當OV的專賣店在各個城市的通訊商圈出現凋零時,在全國各地購物中心卻大規模湧現出裝修風格一致,清爽舒適,貨品琳琅滿目的小米零售店。根據小米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小米在中國大陸已擁有586家直營的小米之家與1378家合作夥伴經營的小米授權體驗店。這些小米之家與小米授權體驗店主要位於購物中心。
一邊是OV在各地通訊商圈掀起大規模的關店潮,另外一邊是各地購物中心快速增長的小米零售店,在此背後,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正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
2
無論是OV當年在各個城市通訊商圈鋪天蓋地的專賣店,還是小米如今遍布各個城市購物中心的小米之家與小米授權體驗店,其實並沒有模式的優劣之分,都是各家企業在不同階段做出的最適合當時階段的最佳渠道選擇。只是因為手機行業變化如此之快,常常完美匹配上一個階段的渠道模式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會暴露巨大弊端。
2012-2015年,是中國網際網路手機狂熱發展的階段,無論小米還是華為,當時都缺乏線下渠道基礎,所以兩者都將銷售重點放在線上市場。而在功能機時代就擁有較好線下渠道基礎的OPPO與vivo,則避開了線上市場的紅海競爭,選擇了在線下深耕。
得益於線下市場缺乏充分競爭,OV憑藉較高的產品毛利與較大力度的渠道投入,吸引了大量經銷商合作,在線下地毯式地鋪設了大量門店,形成在通訊一條街,OPPO店與vivo店從頭到尾相間分布的盛況,充分享受了線下市場的巨大紅利,成就了當時的OV奇蹟。
但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線上市場遇到瓶頸,華為、小米也都開始在線下大規模布局,這就導致OV無法再獨享線下市場紅利。線下競爭的加劇,帶來銷量的下滑,銷量的下滑導致OV無法繼續維持過去大規模的線下投入。另外,OV也意識到依賴線下一條腿走路的時代已經結束,在2018年開始發力線上,這進一步衝擊了線下渠道體系,導致很多規模較小的OV經銷商出現虧損,被迫關閉店面。
而小米最早是一家以線上銷售為主的企業,對線下渠道一直重視不足。但隨著大量效仿小米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向小米發起圍攻,導致小米線上銷量大幅下滑,同時由於線下沒有渠道基礎做緩衝,進一步導致了小米於2015年開始爆發的銷量危機。而小米要解決這場危機,就必須補足線下渠道這塊短板。
但在2016-2018年這3年,正是OV在線下的鼎盛時期,兩者具有較高的產品高毛利,還提供門店裝修,促銷員派駐與庫存價保等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而當時小米在一個省的線下團隊甚至比不上OV在一個縣的團隊規模,並且經營小米還需要經銷商自己投資裝修店面,同時面臨著價格的大幅波動,這讓線下經銷商根本沒有動力去更改門廳。在這種情況下,小米很難在線下渠道的正面戰場實現破局。
在著名的商戰理論中,戰爭分為進攻戰、防守戰、側翼戰與遊擊戰四種類型。其中,進攻戰與防守戰是行業領先者在正面戰場的核心戰略,側翼戰則是正面戰場之外競爭者採取的創新戰略。側翼戰的第一條原則就是「最佳的側擊行動應該在無爭地帶進行」。作為線下市場的後來者,小米的最佳戰略選擇是從側翼市場突圍,實現線下破局。
在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線下零售業態也在發生劇變。一方面受線上衝擊,傳統的線下超市、百貨、專業賣場與商業街等零售業態受到巨大影響;另外,線下零售業態自身也在出現創新,最典型的是以萬達廣場為代表的,集吃喝玩樂與購物於一體的大型購物中心在各地的興起,其窗明几淨、冬暖夏涼的購物環境開始大規模替代過去的線下零售業態。而購物中心的崛起,也為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選擇。
世界是公平的,上帝在給你關閉一扇窗的時候,往往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在智慧型手機的傳統線下渠道無法打開局面時,小米最終選擇在購物中心這個線下側翼市場進行破局。由於最初沒有合作夥伴基礎,小米便選擇了直營模式的小米之家。
小米之家最早其實是小米的線下售後服務網點,由現任小米中國區副總裁、線下委員會主席、時任小米集團售後服務負責人的張劍慧負責搭建。由於張劍慧當時是小米集團內部為數不多具有線下渠道經驗的員工,所以小米之家由「服務店」轉型為「零售店」的重任就賦予給了張劍慧。
小米之家的第一家商場店位於人民大學西門當代商城的6樓,於2015年9月12日開業。雖然當代商城是一個年代已久的老商場,並且首家店面位於商場6樓的偏僻位置,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店面實現了盈利,客流量可觀。在當代商城試驗成功後,張劍慧沒有太多猶豫,迅速在當時小米總部附近的大型購物中心華潤五彩城的B1樓,開業了第二家小米之家。
五彩城購物中心的整體面積在10萬平米,小米之家五彩城店的面積大概在300平米左右,但小米之家的月均銷售額高達1100萬左右,接近整個商場銷售額的10%。小米之家因此還獲得五彩城購物中心頒發的全優之星獎項,即流量最大、銷售額最高。
小米之家五彩城店的成功,驗證了小米集團對於小米之家的商業假設,之後便在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快速擴張。2016年底小米之家數量達到56家,2017年底小米之家數量達到287家,2018年底達到586家。
自營小米之家的成功,也引來一些傳統手機經銷商合作夥伴的興趣,小米還完全按照小米之家的店面標準,嘗試與這些經銷商採取合營的方式開設了一批小米專賣店,這些專賣店由合作夥伴投資建設,小米公司來具體經營。
在小米之前,幾乎沒有手機企業會選擇在大型購物中心開店,因為購物中心的消費者大多不是精準的購機客戶,同時手機產品線單一且消費低頻,很難吸引大規模的進店人流。
小米之所以敢開行業先河在購物中心開設零售店,源於小米豐富的產品組合。小米除了智慧型手機,還有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與電視等主流用戶都具有較大需求的核心產品,更擁有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毛巾、電動牙刷等諸多生態鏈產品,這些豐富的產品組合起來,就可以大大提高消費者的進店次數與購買頻次。
「如果只有手機,我們絕對不敢開店的,因為手機是極低購買頻次的產品」,曾主管小米之家的小米集團副董事長林斌如是說道。
除了豐富的產品組合帶來的高頻交易,小米之家的成功還得益於其產品普遍具有高品質、高顏值與高性價比的產品特性,讓用戶不用討價還價就直接完成購買。
小米之家主要位於T1-T2城市,自建自營;小米專賣店主要分布於T3-T4地級城市,他建自營。但在一至四線市場之外,還有更廣袤的下沉市場,在這些下沉市場,小米選擇了由各地合作夥伴建設並運營的小米授權體驗店的方式去進行覆蓋。小米授權體驗店的選址重點也是優先放在各地的大型購物中心,如果當地沒有大型購物中心的,則選擇建在靠近通訊商圈的位置。
溧水區是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郊區,原為溧水縣,後撤縣改區。在南京市溧水區,目前擁有三家小米授權體驗店,這三家授權體驗店分別開在了永陽鎮海樂城、時代廣場與萬達廣場三個溧水區最大的購物中心。這三家小米授權體驗店的老闆徐倩是一位1988年出生的米粉,曾是一位建築工程人員,最早是其愛人在自己家的車庫經營著一家小米小店,後看到小米開放小米授權體驗店的加盟,便開始全職經營小米授權體驗店。目前,徐倩在溧水區經營的三家小米授權體驗店經營業績良好,平均每一家店的營業額約在70萬左右。
不同於徐倩過去是一位沒有太多手機銷售經驗的米粉,更多的小米授權店老闆是具有豐富手機銷售經驗的經銷商。王方是南方一個地級城市最大的手機經銷商,其在市區及下縣經營著近百家的手機零售門店,既有各大品牌匯聚的大型綜合店,也有華為、OPPO與vivo的專賣店,其銷量最好的年份曾有接近40萬部手機的銷售,幾乎壟斷了當地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在2019年,王方開始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預計全年手機銷量將不足20萬部。一方面是線上搶走了近30%的生意,另外,隨著OV在線下的下滑,導致一些店面已經無法支撐高昂的租金與人工費用,王方已經被迫關掉了幾家位於通訊商圈的店面,並計劃在接下來再關掉幾家。
雖然行業困難,但王方依然選擇繼續在手機產業聚焦,他對筆者說,「現在什麼生意都不好做,不如專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王方從事手機生意已經20年,從最早的模擬機時代到現在一直屹立不倒,主要得益於他在手機領域的專注,專注讓他對手機市場具有常人所不能及的敏銳。
在談到接下來各個手機廠商的走勢時,王方認為小米與華為的多品類布局是正確的方向,因為目前線下只依靠手機單個品類很難支撐零售店面的存活,必須需要多品類來分擔房租與人工等成本。而小米與華為是當前手機企業中品類最為豐富的,尤其小米在IoT領域佔有絕對優勢,所以王方開始逐漸將銷售重點從OV轉向華為與小米,一方面將通訊一條街的部分OV店面更換為華為的專賣店,另外在自己所在的地區城市以及省會城市的購物中心,開了近10家的小米授權體驗店。
初期,王方對小米的授權體驗店並未投入太多精力,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小米授權體驗店的產出還是給其帶來了巨大驚喜。在這些授權體驗店,小米手機之外其他產品的銷售額已經開始佔到整體銷售的五成之上,這讓王方開始逐漸在小米品牌上投入更多資源與精力。
王方的情況不是特例,而是在全國範圍內都普遍存在。當前,幾乎所有城市較大規模的手機經銷商,都在縮減通訊商圈傳統門店的同時,在購物中心增加了與小米授權體驗店的合作。
在小米之家與小米授權體驗店在全國購物中心遍地開花的同時,也吸引了其他手機品牌的跟進效仿。筆者在走訪天津市鼓樓附近的老城區時了解到,在鼓樓周邊分布著大悅城、水遊城與陸家嘴三個超大型購物中心,小米率先在大悅城、水遊城兩個購物中心的核心位置開設了自營的小米之家,經營情況頗為可觀。2019年,華為與聯想也紛紛跟進,在水遊城對面新開業的陸家嘴購物中心開設了線下體驗店,但華為體驗店的產品還是以手機為主,而聯想以更加低頻的筆記本電腦為主,人流量與交易量和小米存在著較大差距。
而OV的產品線目前幾乎完全是以智慧型手機為主,這決定了其在購物中心很難生存。例如,筆者前文提到的南京市溧水區,在永陽鎮海樂城的小米授權體驗店附近有一家OPPO專賣店,在上午人流量較少的情況下,小米授權體驗店就完成多筆訂單成交,但隔壁的OPPO只有一位店員在玩著手機,顯得極為冷清,為了讓頗為寬敞的店面顯得飽滿,OPPO店內掛著一臺電視機,這讓筆者感到較為納悶,因為OPPO尚未發布自己的電視。後來店員解釋說這是一臺小米電視,只是在小米的Logo上貼了一個OPPO的Logo來進行遮擋。
華為與OPPO也都已經意識到產品品類的單一,已經成為自己在購物中心渠道與小米競爭的一個致命短板,未來甚至會成為全渠道的短板,都紛紛開始補足。
其中,華為的行動力頗為敏捷,陸續推出筆記本、電視等產品,並宣布了「1+8+N」的產品規劃,其中1是手機,8包括PC、平板、車機、手錶、耳機、AR/VR眼鏡、TV與音響等,這8個領域是華為都會參與的自研產品,N是物聯網合作生態設備。
12月10日,OPPO創始人陳明永也時隔六年,在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首次公開露面並發表演講,其中演講的一個重點就是在萬物互融時代,OPPO將不會再做純粹意義上的手機公司,而是開展多品類的布局,並即將很快發售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屏與AR頭顯等新型智能硬體。
近日,筆者還注意到,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巨無霸企業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廣場正式超過300家。萬達廣場於2003年1月開設了第一家萬達廣場,在2014年10月31日達到100家萬達廣場,用了11年的時間,而從100家到300家,只用了5年的時間,王健林表示,未來將在全國開到1000家萬達廣場。2017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見面並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小米旗下的零售店將在大部分的萬達廣場進行落地。
除了萬達,包括萬科、恆大與融創等其他房地產巨頭也都紛紛布局購物中心,未來隨著購物中心這個新的零售業態的發展,小米在購物中心渠道的店面數量也隨之水漲船高。
3
通過在購物中心這個側翼戰場布局,小米拿到了一個寶貴的陣地。小米接下來需要做的是捍衛好這塊陣地。
過去兩年,小米在線下快速布局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既想守住線上銷量的基本盤,又想在線下找到突破口,然後就一直在線上、線下之間博弈和游離,導致產品策略、銷售政策、渠道政策一直在搖擺」,小米線下委員會主席張劍慧坦誠說道。
隨著線下經驗的積累,小米開始意識到要做好線下,就必須尊重線下渠道規律,例如,要與省包等代理商密切合作,要給經銷商足夠空間的產品毛利,要保持產品價格的穩定,要提供更加精細的地面服務。
這一切的核心都是要讓線下商家能賺到錢,商家賺錢是線下渠道成功的根本。過去OV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經銷商,核心是做OV比做其他品牌更有盈利保障,而現在一些經銷商大量關店,也是因為做OV不再那麼賺錢。
在想明白這些之後,2019年小米開始實施小米與Redmi的雙品牌戰略,Redmi定位性價比產品,主攻線上渠道;小米品牌不再堅持極致性價比,而是主動留出利潤空間給到線下渠道,並且小米系列的價格儘可能不再頻繁波動,以保證經銷商庫存產品的價值。
2019年年中,為了進一步加強線下渠道建設,雷軍本人親自執掌中國區,以穩住小米來之不易的陣地。雷軍明確表示,小米線下的渠道、價格與政策儘可能穩定,儘可能不要折騰團隊,用一種休養生息的方法,讓高速發展的團隊重新穩定下來,並做更深層次的思考。
另外,小米也開始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客戶體系。在這個客戶體系裡,不再是所有客戶一視同仁,而是分為藍血客戶、金牌客戶、TOP客戶與一般客戶,不同客戶級別對應不同的支持政策,以激勵客戶賣更多的小米產品。
2019年11月5日,小米發布了旗下首款一億像素手機小米CC9 Pro,小米CC9 Pro就是小米主打的一款全渠道產品,線上主要是製造熱度,但大量出貨還是寄托在線下。小米CC9 Pro是否能獲得成功,是對小米線下渠道的一個重大考驗。
首先,此次小米CC9 Pro給經銷商留了極為可觀的毛利空間,相較小米之前的產品毛利有了較大幅度提升。曾有經銷商表示,「每部手機的利潤在400-500元,經銷商才會去關注它,達到500元以上才會有動力幫它銷售出去」。
不同於線上銷售,只需在線上做好營銷推廣,再通過京東、天貓等幾個核心通路去實現銷售就可以了,在線下完成交易的流程要冗長與複雜的多,除了空軍造勢之外,最重要的是線下地面部隊有條不紊的跟進。
在手機行業有兩個經常提到的行業術語,一個是sell in ,一個sell out。sell in是指廠家把商品銷售到代理商、經銷商等渠道。sell out是指代理商、經銷商實現商品對消費者的直接交易。企業在上市新品後,第一步是要實現sell in,讓代理商與渠道商完成打款進貨,而代理商與渠道商打款進貨取決於其對產品的信心。
11月22日,小米CC9 Pro發布半個月之後,在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萬豪酒店,小米集團中國區江蘇省公司召開了一場隆重的小米CC9 Pro品鑑會,小米在江蘇省最核心的100多家線下客戶參加,這些客戶大多都擁有多家小米授權體驗店的店面。
這次品鑑會的目的是讓經銷商老闆建立對小米CC9 Pro的信心,完成打款進貨。經銷商完成進貨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幫助經銷商把產品銷售給最終用戶,即實現sell out。為了提升sell out的效果,廠家需要做很多工作,一方面通過公關與廣告製造產品熱度,另外對店長與促銷員的培訓,激勵政策要到位,還要在最快的時間將產品海報、支架與贈品等銷售物料派發到銷售一線。
線下銷售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一旦基礎工作沒有做好,經銷商打款進貨後沒有形成真正的sell out,便會打擊經銷商與店面銷售人員的熱情,不僅不會再下新的訂單,更會導致巨大庫存風險。如果經銷商銷售順利,實現產品的sell out,那麼經銷商就會積極地下新的訂單。
在品鑑會結束後,小米集團還舉辦了客戶答謝晚宴,小米中國區副總裁張劍慧、小米江蘇市場負責人王輝等小米員工與各個桌的經銷商一一敬酒。參加晚宴的經銷商是按照城市排座,同一個城市的經銷商都坐在一起,由所在城市的城市經理負責招待。在晚宴過程中,不時從各個桌子傳出「XX市場牛X」的口號,這就是線下渠道常見的行為,需要廠家與經銷商有更緊密的互動。
在場的一些小米江蘇區域的普通銷售員工也都頗為振奮,由於華為、OPPO與vivo過去在線下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較小米的聲勢浩大很多,這讓他們在區域有時候會覺得勢單力薄,舉辦這種總部領導參加的核心客戶溝通會,有助於增加他們在經銷商客戶面前的信心與底氣。
類似江蘇省的這種產品品鑑會還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同步展開,在品鑑會之後,各區域的業務人員馬不停蹄地組織產品培訓、物料發放等具體的線下活動,然後就是期待好的銷售結果。
如果第一波銷售效果好,就會對這些經銷商形成正反饋,如果第一波銷售不利則會形成負激勵,這種每一款產品帶來的信心增加與降低,長期累積下來將構成一個品牌在渠道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4
目前,在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形成了華米OV與蘋果五足鼎立的競爭格局,這五家銷售總和超過95%。這五家企業中,蘋果與華為的綜合實力自不用多說,小米擁有數百億的現金儲備與百億級的淨利潤,OPPO、vivo也積澱深厚,這意味著中國手機戰場是一場巨頭之爭。
巨頭的競爭往往是企業全方位綜合實力的競爭,這要求企業在產品、品牌、渠道上都不能存在明顯短板,一旦存在一個短板,就會被競爭對手抓住猛攻。當前,各家企業在技術與產品上的差距不大,任何一個企業很難依靠明顯領先於對手的產品將競爭對手甩開。在這種情況下,各家企業在線上、線下的整體渠道運作能力就變得極為關鍵。
從2015年9月當代商城的第一家小米之家開始,到現在已經四年多的時間。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小米敏銳地抓住了購物中心這個新興零售渠道崛起的機遇,從中國智慧型手機線下戰場的側翼切入,搶奪了一塊寶貴陣地,這些線下渠道的積累已經在幫助抵禦市場風險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果不是在最近幾年果斷構建起自己的線下陣地,小米在國內市場的後果不堪設想。
但同時小米需要正視的是,目前小米在線下只是在購物中心這一個局部市場贏得勝利,但在整體銷量上還相較華為與OV有著較大差距。雷軍曾在年中接任中國區總裁時表示,小米未來三年的目標是穩三望一。而要想進入前三,就要求小米至少在線下也能佔到2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要實現整體20%的市場份額,只有購物中心這個渠道是無法支撐的。小米在完成側翼突圍後,需要在線下更大範圍的主戰場破局,以期獲得全局的反轉。
在購物中心之外,傳統線下渠道主要有三個主戰場,一個是蘇寧、國美與五星電器等大型家電3C類連鎖賣場,一個是移動、聯通與電信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營業廳,另外一個就是各個城市的核心通訊商圈。
相較四年前,小米在這些線下的正面戰場沒有很好的破局機會,但隨著OV線下渠道受到重創,當前這些渠道都已經不是無懈可擊。另外,手機行業正出現一些新的變局,例如5G時代的到來,除了帶來消費者的換機潮,還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IoT設備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在這些新的變局中,小米的生態是一個重要優勢,其也正試圖在這些傳統線下渠道發起一場全面的生態革命。
首先,在蘇寧、國美與五星電器等家電3C類的連鎖大賣場,小米相對其他手機品牌,在手機之外的大小家電的品類優勢明顯。當前大量蘇寧、國美、五星電器等都在店內開設了小米店中店,KA客戶將是小米在購物中心之外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並且這些KA客戶也在加速下沉市場,收編中小商戶,這也為小米觸及更多的線下客戶奠定了基礎。
在運營商市場,過去電信運營商的重點放在智慧型手機上,而在5G時代,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IoT設備將成為消耗網絡流量的重要渠道,運營商必將加大與主流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企業的合作,而在IoT領域遙遙領先的小米是最佳合作對象。目前,小米已經與運營商開始大規模合作。
各地的核心通訊商圈是目前小米最難攻下的堅固堡壘,華為與OV都布下重兵。但過去手機店如此密集的出現,很大一個原因是運營商的高額房租補貼支撐,據多位手機店主透露,運營商的補貼可以覆蓋房租的60%。然而,隨著運營商房租補貼的減少,傳統手機零售店單獨依賴手機的傳統零售模式將進一步瓦解,而這就給小米以生態為主的店面形態帶來了破局的機會。
5
雷軍在小米集團的管理事務繁雜,其長期兼任中國區總裁併非長久之計。在帶領中國區完成了線下渠道在策略、組織等方面的優化調整後,雷軍於近期卸任中國區總裁,由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接任。
盧偉冰曾擔任過康佳通信銷售公司總經理,之後轉戰天語擔任天語海外事業部總經理,2010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金立,負責金立的海外市場,是一位手機行業的老將,在手機設計、研發、軟硬體、供應鏈、生產、銷售、渠道、營銷與海外等各個領域都具有豐富的經驗。
最早傳出盧偉冰加盟小米時,筆者曾判斷其是來操盤中國區銷售業務的,但後來其出任Redmi品牌總經理讓筆者感到有些意外。這次盧偉冰出任中國區總裁,是回到了最能發揮其潛力的位置,也是對小米中國區線下渠道的一大助力。
就在盧偉冰接任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不久,筆者對其有過一次專訪,在這次專訪中,盧偉冰談及接下來的中國區工作頗為樂觀。他說:「生態與體驗是小米線下最核心的兩個競爭武器,我們將始終堅持。」另外,他對小米接下來的產品也很有信心,Redmi K30打響了小米在2020年產品反攻的第一槍,「小米10更加值得期待」。
在就任中國區總裁後,盧偉冰幾乎每天拉著中國區的核心團隊研討線下打法到很晚,他已經為承接小米接下來的產品做好了準備,一旦2020年真的出現極具競爭力的爆品,那麼小米的線下渠道將會是幫助這些產品充分釋放價值的放大器。
在盧偉冰的帶領下,未來小米中國區的線下渠道是否能完成在正面戰場的生態革命,實現全局的扭轉,我們拭目以待。
品牌傳播 | 企業專訪 | 投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