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近些年,B端產品成為行業的「香饃饃」,市場潛力巨大。很多B端產品經理都在討論,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一個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B端產品經理圈子中經常被提及的話題。以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要理解本文的一些內容,需要一定的行業經驗。所以,這裡也沒必要介紹什麼是C端和B端了吧。

為什麼這一論調今年比較火那?一是由於近兩年,C端產品增長放緩,B端產品迎來了幾輪利好。所以,很多C端產品經理轉型到B端產品經理。為B端產品帶來了新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再則,近兩年比較成功的一些產品,都在採用C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比如,今年大火的在線視頻產品 Zoom。

在產品經理職業的傳統印象中,C端產品經理重思維。幾乎每年,都會有比較流行的產品和運營思維。而相對的,非經驗總結的定式化方法,就那麼幾種。B端產品經理,則更加注重定式化的方法。特別在各類需求的分析上,C端產品經理主要依賴經驗和「想」,B端產品經理則需要嚴謹的使用各類業務分析方法。是不是感覺C端產品經理和B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不太相容?

所以,本文重點是,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或者說 ,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能為B端產品帶來什麼樣的借鑑價值。

討論這個主題主要有幾點原因:

  • 已經有產品在這樣做了,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思維和方法的不同,是因為場景不同。但場景終會有重合。
  • 在某些行業這已經是一種產品方法的流行趨勢。
  • C端產品的背後,可能也有B端產品作為支撐。所以,非常值得相互幫襯。

一、差異

那麼我們,首先來討論C端產品與B端產品在設計思維上的差異。方法就不需要討論了吧,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在思維上,B端產品經理重要的是理性分析的能力。而C端產品經理則更加注重經驗法則下的慣性思維。這也是兩者在方法上差異的更本原因。B端產品經理面臨某一業務,需要採用特定的分析方法。C端產品的某一方法,幾乎在所有場景中都能使用,最終結果的好壞,是需要根據經驗來調控的。

C端產品強調用戶至上的用戶思維。雖然不是每一個用戶的體驗和需求都會滿足。但是,是以整個用戶的整體滿意度(核心指標是淨推薦值)為體驗衡量標準的。而B端產品則注重服務思維,將每個客戶的重要性放得很高。注重為每一位用戶創造足夠的價值。當然,服務也是一種價值。

C端產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會採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模式。優先推出一個最小滿足需求功能去驗證需求後,再迭代出更完整的正式版本。B端產品幾乎都會採用穩步迭代的管理模式。B端產品每次迭代,都需要保證產品在最好的狀態,為客戶提供足夠的價值。

C端產品在產品方向的探索上,最重要的是創意。即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載體、更好的體驗等。創意會取悅用戶。而B端產品在產品方向的探索上,最重要的是創新。更準確的說是業務模式上的創新。只有這種創新,能創造更多的業務價值,才能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客戶。

二、why

前面我們討論了,討論這個主題的原因。這裡我們再來展開討論下,除了主觀的行業原因,還有什麼客觀原因,要在B端產品思維和方法中融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

首先,C端產品和B端產品有很多共通之處。都是給人使用的軟體。因此,在某些方面,它們會擁有相同的需求。所以他們就能夠採用相同的方法和思維,只是在行業上有所區別而已。

B端產品的用戶群體也是個體用戶,並不是都是商業客戶。甚至某些產品,就在做C端的用戶和B端的用戶,覆蓋兩種用戶群體。

最近幾年,C端的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迭代的非常非常快,產生了很多先進和創新的方法和思維。而B端,則相對較為保守一些。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B端的思維和方法,並沒有進行一個大幅的更新和迭代。B端產品就像 old sChool,而C端產品則是 new sChool。所以說,C端產品的一些思維和方法,以及這些思維和方法誕生的過程和背後的理念,是值得B端產品來學習和參考。

通常我們在處理B端產品的需求時,以業務為基礎。雖然這是B端產品的基礎,但是以業務為基礎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B端產品在產品的方向的探索上,是缺乏主動性和創新的。而相反C端產品在產品的探索上非常活躍。幾乎每個C端產品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都會去探索產品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B端產品學習的。

在B端產品的需求權衡中,用戶體驗佔據的比重並不是很高。現在很多B端行業,也進入了紅海市場當中。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用戶體驗現在對於B端產品保持競爭力也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在如何佔領用戶心智,讓用戶用的愉快,C端產品的經驗和方法就是準則。

B端產品在拓展市場時,通常是把用戶做精,穩步的去獲取用戶。那麼有沒有可能?B端產品也可以先把用戶量做起來。在在用戶量的基礎上,去篩選出更高價值的客戶。畢竟對現在的產品來說,用戶量才是一切的可能性的基礎。如何快速拓展用戶量,C端產品是有完整有效經過驗證的方法和模型的。

三、借鑑

我們在討論B端產品學習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時,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如何做產品,另一部分是如何讓才能取得成功。對應產品經理的知識中,一部分就是本文的主體思維和方法,另一部分是業務模式或者更高層級的商業模式。

在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中,主要有8個部分,非常值得借鑑。

  1. 思維的方向。B端產品思考問題時總是自上而下的,設計產品結構時也是自上而下的。而很多時候,C端產品的思考方向是反的,自下而上。一個一個搞定一個一個的小需求,一個一個細微的內容,然後聚少成多,再解決緊頂部的問題。比如,通常是先解決一個需求點,然後再解決一個群體的需求。
  2. MVP。B端產品推出一個產品或功能時,都要確保其完整和穩定。其實,可以學習C端產品的方法,在推出功能或產品時,先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的方案,然後用方案去與需求進行磨合。當我們驗證這個方案能夠滿足需求時,再擴展整個完整的方案。MVP可以保證合理的投入產出比。
  3. A/B。該方法非常值得做Sass平臺的B端產品學習。當對方案存在不確定的選擇時,可以做兩套方案去驗證哪套方案更適合。
  4. 用戶至上,其實就是更重視用戶的體驗。
  5. B端產品也可以嘗試C端產品的用戶調研方法。C端產品的用戶調研方法是非常多樣的。而B端產品通常只做訪談、問卷和輪崗。特別是在如何獲取更真實更有深度的信息上,C端產品是非常值得學習。當然,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訪談是存在用戶群體範圍的差異,這是要在借鑑該方法時需要警惕的。
  6. 灰度測試。該方法很多B端產品已經在使用了。在推出某一個功能或者某一個產品之前,可以尋找一部分客戶或者某個客戶群體來進行試用。通過試用的行為和反饋來觀察和評判產品的質量。C端產品注重通過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分析,而B端產品,則只是在用戶的反饋上。
  7. 數據分析。C端產品在用戶數據、行業數據和業務數據分析上,沉澱除了很多方法和經驗。這是B端必須要借鑑的。B端產品,不僅僅為客戶設計數據分析相關的功能。而是要通過數據為客戶或者產品創造價值。不管是客戶的使用數據,還是業務產生的數據,都是可以用來幫助提升產品價值。
  8. 需求分析方法。特別是在用戶心裡、用戶行為的分析上,C端產品的知識深度是要高出B端產品很多的。

在業務模式的開展和商業模式上,B端產品也有很多的需要向C端產品學習的。

在搭建B端產品的核心商業模式時,可以嘗試與C端產品相結合。B端產品在搭建核心商業模式,兼顧B端客戶和C端的用戶,同時面向兩大類群體做產品。比如,以釘釘舉例。釘釘除了作為公司協作辦公的產品,能不能做個人的即時通訊應用?釘釘自身也有即時通訊應用的整個功能基礎。

有一些工具軟體已經在採用這種思路來做B端產品。這些功能個人用戶的需求起步。然後再撬動企業用戶。企業用戶的版本相當於是更高級的增值服務。

在迭代B端產品時,可以採用C端產品的小步快跑的模式。優先把一個核心業務做好。然後在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再去迭代深度和廣度。不斷的驗證用戶需求,不斷的迭代產品。在架構B端產品時,一定要完成業務的閉環。如果參照C端產品的方法,可以優先滿足一個核心的需求,完成一個需求上的閉環,逐步迭代,最終完成整個產品業務的閉環。

無論是C端產品還是B端產品,永遠都存在深度和廣度的博弈。C端產品主要需要廣度,需要不斷的擴大用戶群體。而B端產品則需要深度,把每一個需求做深做精,深度維護每一個客戶。

如果B端產品做廣度,無論是從滿足的需求的廣度,還是說覆蓋的用戶群體的廣度。是不是一個新的思路?或者在用戶群體的廣度上結合C端產品的AARRR模型,做深度的用戶運營。

可能會有產品經理認為B端的產品的用戶,先天不存在廣度。但實際在某些行業,B端產品也是可以有很廣泛的用戶群體。比如上文提到的釘釘,或者今年的行業翹楚Zoom。在描述B端用戶群體,是不一定把每一個集體作為一個用戶,也可以考慮把每一個個體作為一個用戶。

四、案例

我們再來看兩個案例。研究這兩個案例,主要不是討論他們用到了什麼方法。而是研究他們的發展路徑。以此推斷他們如何以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的產品。

第一個是今年疫情之間,特別火的在線會議產品Zoom。今年很多B端產品經理關注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就是因為很多大佬和文章,將Zoom的成功歸納為用C端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的產品。當然,這因該只是其中之一。一個產品的成功,是由很多原因構成的。比如,Zoom的創始人袁徵,他年齡40多歲,有很豐富的在線視頻會議行業經驗,曾是IBM在線會議產品的高管。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Zoom這個產品走的是紅海創業的路線。在線視頻會議這個行業,已經穩定發展了很多年,也有很多不錯的產品,市場份額都比較固定。Zoom採用了C端與B端並行的策略。Zoom這裡的B端,就是企業用戶。Zoom的B端用戶,佔用戶群體的比重的較少。但是為Zoom提供了很大的盈利空間,然後C端用戶佔了Zoom用戶群體的多數。但是從C端用戶沒賺什麼錢。C端用戶在它的產品策略中更像是拓客渠道。Zoom最強的一點在於他在C端用戶和B端用戶之間取得了一個非常恰當的平衡,能兼顧兩個群體的利益。Zoom產品中的C端用戶,雖然不是成功的決定性原因,但是也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基礎。

另一個案例是企業微信。企業微信走的路徑和Zoom不太一樣。企業微信,有C端產品微信作為基礎,然後再在微信的基礎上做企業微信。雖然,微信和企業微信是獨立的。但是,微信沉澱的數億億記用戶和社交關係,是它的主要競爭力。所以企業微信走的策略是將C端的微信的價值賦能到B端產品中。

因為微信非常成功,而且企業微信脫胎於微信。所以,企業微信在設計時就沿用了微信的產品思維和方法。反而刻意弱化了B端產品的一些方法和思維。比如企業微信非常注重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這點在辦公應用協同市場其實是比較罕見的。這個行業的產品通常是以企業的決策者為中心。

與其它的競品相比,企業微信算成功嗎?至少與釘釘比起來,企業微信真的不算成功。釘釘就是以傳統的B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在做產品。即使,我們作為用戶,每天都在抱怨釘釘,如何難用如何不好。但是,無可否認它就是這個賽道的領頭羊。做B端產品要預防,陷入現在飛書那樣的境地,叫好不叫座。

五、思考

在使用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時。首先要確定你所在的行業和產品類型是不是適合。至少需要一個條件,就是這個行業需要有C端的用戶基礎。在紅海競爭的市場中,該方法比較適合搶佔市場。

以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來做B端產品,是為B端產品經理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和產品規劃方向。但最終落地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能捨棄B端產品的根本,提升效率,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商業收益。千萬不要捨本逐末,陷入表象的泥潭。

既然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能用到B端產品上,那麼B端產品的一些思維和方法也是可以用到C端產品中的。特別是業務的梳理分析和架構這一塊的方法。很多C端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並不關注業務的架構。這點是不正確的。因為,不管是C端產品還是B端產品,都逃脫不了,產品是軟體的本質。它需要遵守軟體和軟體工程的規則。

#專欄作家#

產品小思考,微信公眾號:產品小思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行業業務分析,設計行業方案,設計B端產品架構。主要關注醫美、醫療行業,涉及HIS、CRM和各類業務系統產品。

本文由@產品小思考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和C端產品的區別
    C端:注重個人的體驗,使用簡單,有樂趣。4、對於PM的要求 B端需要的是專業和深度,理解企業的經營運轉,組織管理、決策、財務制度等。 C端要求理解人性和注重體驗。6、產品層面 B端: 基於服務思維,工具化思維,更理性,B端更多的是幫助B端用戶聯結客戶,更好的讓客戶做到這點需要我們的服務,工具來支撐。 C端:產品化思維,遊戲化思維,更感性。7、壁壘 B端:由於其服務的特殊性,容易建立壁壘,客戶切換成本很高。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百科定義:是開發人員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和分析,準確理解用戶和項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體要求,將用戶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轉化為完整的需求定義,從而確定系統必須做什麼的過程。從定義來看,需求分析階段包括:找到用戶-採集用戶需求-深入分析需求-需求工程化表達。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在整個大環境的驅使下,產業網際網路開始崛起,大廠們紛紛開始布局產業網際網路,比方說騰訊的雲與智慧產品事業群,阿里騰訊都布局的雲計算等等,B端行業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機會,有一個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c端行業美國和中國的體量相差無幾,但是在雲和SAAS行業中國的體量只有美國體量的1/20,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加上B端行業其實更加細分,有很多的機會給我們發揮;當然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其中,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是根據經驗總結抽象出的常見流程,不同的需求和背景下的流程可能略有不同。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
  • B端產品經理和C端產品經理的區別?
    我是一個走路過C和B端業務流程的產品經理,可以分享一下它們之間區別,1、先從C端產品經理說吧,C端業務更多的架構底層應該是注重用戶業務流程,涉及到的地方更多是體驗方式,或者是用戶數據運營的模塊,所以C端的產品經理,思考問題傾向於C端業務流程的處理、業務數據分析、以及如何達到UE和交互方面的作用,以簡單操作、界面風格和業務流程邏輯分析為起點。
  • C端產品與B端產品 到底有什麼異同
    原標題:C端產品與B端產品,到底有什麼異同一、什麼是C端產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C端產品的「需求」,解決的是用戶在生活場景中的需求和痛點。雖然用戶需求複雜多樣,涵蓋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但落實到C端產品身上,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用戶會使用不同軟體滿足自己的需求。
  • B端教學產品應用策展思維,有效開展產品培訓和運營
    編輯導語:隨著網際網路信息化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緊跟時代趨勢,應用相關的產品,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雖然推行了很久,但是並未與實際的教學很好的結合起來。今天這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分析了B端教學產品如何應用策展思維,有效開展產品培訓和運營。
  • B端產品管理第一步:產品規劃
    B端產品的產品方面的工作,和C端的產品有些不同。整個產品流程差不多,分為: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研發——上線發布——數據跟進。 一、市場調研 B端產品經理想找競品,會比C端找競品難上不少,B端的競品比較難在市場上兆競品、找大量行業文分析報告。 根據我的工作經歷,總結了一些身邊同事和我經常用的調研市場的方法。 前提:需要理清楚你要的到底是什麼,確定好想要什麼再行動。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C端和B端的產品經理,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都要做什麼?
    而對應到產品生命周期,我覺得C端和B端在整體相同下,又會略有不同。相比於C端產品的低門檻和爆發式,B端產品更多的是面向專業用戶,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澱,並且對客戶業務有較深的理解。但是一旦搞定客戶,產品的替換成本會很高,因此相對於C端產品來說,B端產品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生命周期更長,與此同時也會獲得逐年穩定的運維收入。一、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1.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突破B端產品經理困境——做ITBP
    B端產品經理和C端產品經理有很大的區別,對於業務的要求程度更高。B端產品經理,要學會走ITBP,才能突破困境。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B端產品經理的困境和破局之道。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消失,C端流量見頂,B端產品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但B端產品可能是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 做了B端產品經理後,我體會到了B端產品特點
    我將B端產品的特點總結成了以下4點:重商務,輕產品重業務,輕體驗重穩定,輕迭代重配置,重定製一、重商務,輕產品很多情況下一款B端產品能不能活下去,以及活下來能走多遠並不是由產品的好壞決定的,而是靠企業的商務關係決定。因為B端產品通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客戶不是用戶。即做決策付費購買產品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產品的使用者。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B端產品經理的通用工作流程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在做產品設計之前了解業務,學習業務流程,是必不可少的過程。那麼怎樣快速的熟悉業務並提煉業務邏輯呢?方法一般有三種:方法一:通過行業報告,從宏觀層面了解行業近況及未來趨勢,從頂層俯瞰行業發展潛力。
  • C端產品轉數據產品,面試問什麼?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想換一個方向,要注意很多問題,因為每個方向的重點以及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本文是作者分享的關於C端產品經理轉數據經理的面試經驗,文中解答了幾個面試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天與朋友聊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C端產品經理想轉數據產品經理,那面試的時候會問到什麼問題呢?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導語:B端產品到底是什麼?是我做B端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也難斷對錯;今天藉由此文,想把自己階段性的思考結論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希望通過這個定義,能對B端產品最本質的特點有個精煉的概括。
  • 一文講透B端產品/C端產品、SaaS/PaaS/IaaS的區別
    本文分析了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以及SaaS、PaaS、IaaS、本地部署的區別,與大家分享!有時候會被問起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什麼又是SaaS產品?一、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C端產品的C指的是Constomer,我們每天都在接觸C端產品,比如微信、抖音、今日頭條。B端產品的B指的是Business,作為職場人士通常會接觸到B端產品,是企業為解決某一類經營問題而使用的系統型軟體或平臺,比如常見的CRM、ERP、OA、elarning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