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貓雙11狂歡季成交額最終定格在4982億,同比增長26%。11日0點26秒,阿里雲扛住了58.3萬筆/秒的訂單創建峰值,但下單體驗依然絲般順滑,背後的雲原生技術功不可沒。
據悉,本次雙11核心系統實現了全面雲原生化,底層硬核技術升級帶來了澎湃動力和極致效能:每萬筆峰值交易的IT成本較四年前下降了80%,規模化應用交付效率提升了一倍之多,這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雲原生實踐。
阿里云云原生應用平臺負責人丁宇透露,今年雙11創造了諸多「雲原生的第一次」:例如80%核心業務部署在阿里雲容器ACK上,可在1小時內擴展超百萬容器;首次大規模應用Serverless,彈性伸縮性能提升10倍以上;雲原生中間件峰值調用量超百億QPS;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和雲原生數倉AnalyticDB首次大規模應用,分別提升50%讀寫性能和100倍TPS……
此外,計算的紀錄也被不斷刷新:實時計算Flink處理峰值達40億條/秒,相當於一秒看完500萬本新華字典的所有信息;MaxCompute單日計算數據量達1.7EB,相當於為全球70多億人每人處理230張高清照片;PolarDB刷新處理峰值新紀錄,TPS高達1.4億,比去年提升60%;AnalyticDB處理了7.7萬億行實時數據,相當於5.5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
雲原生技術不僅在阿里內部大規模普及,也通過阿里雲服務全社會。以物流行業為例,中國郵政引入PolarDB-X和AnalyticDB,應對雙11期間超過上億的訂單業務峰值,10萬人可同時查詢包裹實時狀態;申通快遞將核心系統搬到雲上,大規模部署阿里雲容器,億級包裹過境,系統穩如泰山,IT成本還降低了30%;菜鳥則大規模應用實時計算Flink和MaxCompute 交互式分析,整體數據鏈路同步時間從1小時縮減到3分鐘,大幅提升包裹流轉效率……
經過 10多年的技術實踐,阿里雲已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雲原生產品家族和開源生態,提供雲原生裸金屬伺服器、雲原生資料庫、容器服務、微服務等超過100款創新產品。在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中,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一。
「雲原生是釋放雲計算紅利的最短路徑,我們希望有更多企業擁抱雲原生,發揮技術價值助力商業成功。」丁宇說。
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