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秋高氣爽!
秋天最大的好處就是——戶外顏色頗多,出遊還不熱!
如果你不是鍵盤攝影師,那你還在等什麼?
趕緊拿起相機,出去走走,對照著侍墨姑娘總結的攝影口訣,去拍照吧!
這一期,侍墨姑娘套用了劉禹錫的《陋室銘》,歸納了5條總共53字的攝影口訣,包括山、水、路、景、人……的所有拍照模板。口訣朗朗上口,觀眾見者有份。趕緊轉發、收藏了吧!
新粉絲記得關注侍墨姑娘哈!我可不是鍵盤攝影師,我真的會用相機拍照呢!
第一條:山不在高,層層遞進拍分明。
《陋室銘》的第一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表現出山的「仙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拍攝遠山如黛的層層遞進。
要點有三個:
曝光要準確——過曝和欠曝都不好看;要用長焦鏡頭——長焦鏡頭拍得遠,有壓縮效果。會選前景——前景有特點就多留點,前景沒特點就少拍點。甚至不要前景都行。
這張照片,構圖很好吧?但是,這張照片曝光不太好。您可以回想一下咱們日常見到的山巒,是上圖這張照片的顏色嗎?
侍墨姑娘也拍過藍調的遠山如黛,但是近處的山巒還是原色的!這張照片整體發白,遠處的山間霧氣,也是一條白塊……很明顯就是過曝了嘛!就算是攝影后期故意調成這個樣子的……也是有違自然規律的。
上圖這張照片,就是正確曝光的模板。
你們可以看一看,左下角最近的山巒是不是正常的顏色?遠處山巒之間的蒙濛霧氣,有沒有過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仔細數一數,遠處有多少層層遞進的山脈,隱藏在沒有過曝的蒙濛霧氣之間。
這張照片,遠處的雲霧是亮點。但是,這張照片拍得不好。原因就是,前景沒什麼特點,又留得太多。導致遠處的建築物和雲霧都不明顯,看上去亂糟糟的。
上圖這張照片,山峰之間同樣是有雲霧,前景同樣留的很多。但是,由於左下角的前景很有特點,線條錯落有致,能和背景中右上角的山巒相呼應,所以顯得並不突兀。
實打實拍照的攝影愛好者們都知道,有雲霧的天氣通常都是陰天,因為,太陽一出來,雲霧就蒸發掉了。
但是,沒有陽光普照,並不能成為照片欠曝的理由。照片欠曝,近景發黑,雲霧也不白。
這張照片,雖然後期有調整,但是前期曝光是準確的。您可以看一下遠山雲霧的層次,和天空中烏雲以及丁達爾現象所呈現出來的線條。
欠曝或者過曝,都屬於前期拍攝的硬傷。前期不足就宛如自帶缺陷的孩子,很難和正常發育的孩子相抗衡。後期修圖,和大夫看病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前期沒拍好,後期未必能修得回來。
第二條:水不在深,彎彎曲曲可還行。
《陋室銘》的第二句,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如果我們想要表現出水的靈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潺潺流水拍攝得如臥龍一般彎彎曲曲。
要點有兩個:
明確攝影主體,是「水」。如果天上的流雲有特點,可以保留一些。如果天空的雲彩沒有特點,那就不拍天空。不要拘泥於用什麼鏡頭。要根據拍攝時的環境活學活用。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都能夠拍攝出很不錯的效果。
這張照片,攝影主體很不明確。是天的雲彩?還是地下的河流?天空的雲彩很多也很厚,但是看上去沒什麼特點,像一大堆亂糟糟的黑心棉。
地上彎彎的河流倒是挺有特點,河流上面還有斑駁的局域光。但是,很可惜,這個天空的雲彩太搶鏡,把讀者的關注度吸引了大半,導致本應該出彩的河流完全不出彩。
其實經常出去外拍的攝影愛好者,對於這樣沒什麼形態的雲彩已經見怪不怪了,只有不拍照的鍵盤攝影師和沒拍過幾次的攝影小白,才會覺得這樣的雲彩很震撼。
這張照片壓根就沒拍天空。遠處的樹林也只保留了一點點。但是,主體很突出,河流彎彎曲曲的特點盡數被展示了出來。這張照片是正確示例,攝影主體就是「水」,非常明顯。
侍墨姑娘說過,有雲霧的天氣一般是不會陽光普照的。因為陽光一照,霧氣就會散去。這張照片也是在陰天的時候拍攝的,攝影主體也很明顯。河流水面雖然有升騰的霧氣,卻也是河流的一部分,並不搶鏡。
如果有人告訴你,拍河流彎彎只能用長焦鏡頭,那麼你最好離這個人遠一點。因為,他一定是鍵盤攝影師。自己不拍照片,還信誓旦旦地誤導別人。
拍河流,可以站在山頂向下俯拍,也可以站在河流對面的位置,用廣角鏡頭把壯觀美景盡收眼底。格蘭峽谷的馬蹄灣,你聽說過嗎?侍墨姑娘在聽風光攝影講座的時候,第一節課就是由旅美攝影師講的,馬蹄灣怎麼拍。
作為攝影愛好者,第一,不能聽鍵盤攝影師瞎胡說;第二,要多聽真正拍照的攝影師,分享拍攝經驗。
第三條:路不在寬,順著線拍有延伸。
出去外拍得走「路」,對吧?路,也是值得你摁下快門的!
回想一下你見到過的「路」,甭管是高速公路,還是鄉間小路,是不是有直也有彎?「路」是什麼形態沒有關係,直線和曲線,都是線條嘛!所以,只要順著線拍,把路拍攝出「一直延伸」的感覺,就好啦!
要點有兩個:
儘量站在低處拍高處。公路的盡頭要「開口」,不要「閉口」。
這張照片,拍的是雙彎公路。
其實類似的雙彎或者多彎公路,在盤山公路中最為常見。只要您多出去拍照,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吧,這張照片當中的雙彎公路拍的不好。雖然曲線很明顯,但是路的盡頭被拐彎給「堵住」了,形成了視覺上的「閉口」,看上去沒有延伸。
而且,這個地平線還是歪的……你沒發現,公路邊的護欄和拐彎的指示牌,都向右傾斜嗎?
山林間蜿蜒的公路,一般情況下,公路都是有坡度的。所以,我們應該站在低處向高處拍。無論是用長焦鏡頭,或者是用廣角鏡頭,都一定要避免用路的拐彎處作為最遠的「盡頭」,那樣會因為透視關係的原因,路的盡頭會被拐彎的地方給「堵住」,形成「閉口」。
正確的做法是把路的盡頭,拍成「開口」,讓路有延展縱深的感覺。
上圖這張照片,你說拍的是是直路還是彎路?其實拍攝直路和彎路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儘量站在低處往高處拍照,一定要讓路的盡頭有延伸。
無論是拍攝直路也好,彎路也罷,除了要把路拍出延展的感覺,還要儘量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讓畫面更有張力。
第四條:景中有活物,綠野尋仙蹤。
有個成語,叫做「畫龍點睛」。假日出遊,免不了是會拍風景的。如果拍風景只是拍風景,那麼你拍到的風景就是沒有生機的「死物」;如果拍風景的時候,在風景當中有「活物」出現,那你拍到的風景就會靈動許多的。
這張照片好看嗎?五彩斑斕的草原,很漂亮吧?不過,如果畫面當中有一個人,或者是一隻羊、一頭牛、一匹馬,照片會不會更好看呢?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我們熟悉的山間局域光。如果沒有這群羊,或者是沒有那個騎馬的人,這張照片就是一張很普通的局域光照片,沒有什麼亮點。但是,因為有了人,和牲畜的出現,這張照片就顯得生機勃勃了。
江南水鄉,水面會升騰起雲霧,是很常見的場景。如果雲霧之外沒有那一葉小舟,這張照片也很漂亮。但是,總會感覺少了一些靈動。
這是一張深秋美景。低垂的黃葉,沐浴在溫暖陽光下的長凳,給人柔和、安逸的感覺。不過,如果長凳上坐著一位老者,或者是在長凳對面,能有一個拍皮球的小孩,這張照片就會更美的。
第五條:人無美醜,關鍵要有神韻。
攝影圈裡有句話,叫做「沒有長得醜的模特,只有不會拍的攝影師」。假日出遊,沒幾個人是獨自一人背包遠行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三五成群,拉幫組隊的出行。
到達目的地,除了拍景,還要拍人。所以,接下來就是重中之重——如何拍好看假日出遊的同行者?
出去遊玩拍照片呢,最常出鏡的,就是姑娘了!姑娘拍姑娘很正常的吧?老爺們兒拍姑娘更正常的吧?要是老爺們兒之間相互拍照……那估計也拍不了幾張的吧?哈哈。
拍人像,其實最難的就是要展示出人像模特的「神韻」。簡單講,就是照片的邏輯要對。無論姑娘看鏡頭,或者是不看鏡頭,姑娘的手和眼,表述是一致的;姑娘情緒的表達,是一目了然的;作者要通過照片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直截了當的。
這張照片當中的姑娘就是直面鏡頭,露出八顆牙齒的甜美微笑——這是一張大頭照,就是為了拍微笑。作者的用意一目了然,簡單明了。
這張照片當中的姑娘並沒有看鏡頭。但是,姑娘的手裡拿著黃草,眼睛也盯著手裡的黃草,似在輕嗅。雖然擺拍的痕跡很明顯,但是姑娘的手眼表述一致,神態很好,是一張不錯的照片。
這張照片,姑娘手裡捏著一片葉子,眼睛卻看向別處。讀者順著姑娘的視線,卻看不到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作者並沒有拍到什麼東西吸引了姑娘的目光,是作者的表述不夠完整。觀眾們會覺得不知所云。
而且,姑娘的表現也有些「呆」,似乎也不在狀態。
豎構圖也是這樣。姑娘手扶荒草,眼睛望著側上方……但是側上方有什麼呢?作者沒拍到,讀者就更不知道了。光看姑娘的表情,也看不出什麼來。這也屬於作品內容表述不完整。
這張照片也是豎構圖。姑娘姑娘手裡拿著成熟的蒲公英,小嘴微張,正準備吹。雖然也是擺拍,但是姑娘的神態很好,作者的表述完整,讀者一目了然。
山不在高,層層遞進拍分明。
水不在深,彎彎曲曲可還行。
路不在寬,順著線拍有延伸。
景中有活物,綠野尋仙蹤。
人無美醜,關鍵要有神韻。
這53個字的攝影口訣,23張示例照片,5組題材分類,你都看懂了嗎?
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吧!
記得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