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商韜略 邢書博
事在人為,善在人為。
【1】
「老天爺沒讓我死。」
2004年12月26日,李連杰攜妻女到馬爾地夫度假。吃了早餐,他帶著兩個孩子和保姆去海邊玩。海水漲潮,人們駐足觀看,沒有人意識到危險。
然而很快,海水突破警戒水位。他奮力把女兒們拽回了酒店。再回頭去看大海,一分鐘內,海灘上什麼都沒了。
當天,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8.9級大地震,地震隨即引發全球百年來最大的海嘯。官方估計,這次海嘯中死亡失蹤人數達234271人。
經歷這場海嘯後,李連杰參加《魯豫有約》訪談節目時坦言: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不知道明天會不會出車禍,所以有什麼想法要趕快做,不然以後沒時間。
「太太說,你拿100萬去捐吧。50萬是捐給海嘯的,50萬想辦法去成立你的基金。」
隨後,李連杰決定將公益慈善作為自己的餘生事業,並在美國成立了壹基金一一匯聚更多的力量,調動更多的人,可持續地參與公益慈善:每個人每月拿出一塊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個2005年,李連杰都在為他的慈善基金奔走調研。他走訪了美國、加拿大、中東、印度、中國香港等地的慈善組織,也去到各個階層了解實際情況。
但了解越深入,做起來卻越難。
在2007年央視《面對面》節目中,李連杰首次透露壹基金存在中斷的可能。主持人柴靜問他:「會有這麼嚴重嗎?」
李連杰坦言:「有。你和我,我們都不能理解的嚴重性。」
彼時中國的慈善基金分兩種,公募和非公募。公募基金有權向公眾募捐,非公募基金無權向公眾募捐。中國沒有民辦公募慈善基金會的先例,所以個人基金會要掛靠在官辦的公募基金會名下。
李連杰的壹基金計劃是民間非公募基金,為了能向公眾籌集善款,只得與中國紅十字會籤訂了一個3年合約計劃。雖然因此壹基金暫時能向公眾募款,但沒有自己獨立帳戶和公章,李連杰形容:
「孩子(壹基金)是好孩子,但是沒有身份證。」
本世紀初,手機簡訊、移動夢網具備了支付功能,使得捐款渠道由原來的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變為更廣泛的普通百姓。李連杰看到了這個變化,因此將壹基金設計成「每人每月最少捐1元,讓小捐款變成大善款」的模式。
這一模式在國內外沒有先例,且當時中國尚未通過《慈善法》,導致很多掣肘。
對李連杰來說,不掛靠紅會,壹基金就不能向普通大眾募捐;掛靠紅會,帳戶也並不獨立。災難來臨,壹基金的救災與募捐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以2008汶川地震為例。儘管壹基金在震後24小時內就開通了網上捐款,但三天後才得以向震區派出第一個工作小組;五天後李連杰才帶隊到達成都;5月19日,也就是地震過去整整一周後,才開始分發第一批物資。
在2010年青海玉樹賑災晚會上,李連杰表明了自己的愧疚心情,他說:「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受,真怪自己為什麼沒有早點到。」
既然那麼難,為什麼還要做?有人這樣問過比爾·蓋茨。蓋茨的回答是:
「有時候,你不得不說,我們放棄吧。而有的時候,你不得不說,我應該更加努力的工作。」
李連杰選擇了後者。
一方面,他積極與企業家合作,推動壹基金的發展壯大。2007年12月,李連杰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與馬雲、馬蔚華等人相遇。之後,李連杰邀請馬雲加入壹基金;再之後,李連杰成了馬雲公益基金會董事。
如今,壹基金第三屆理事長是馬蔚華,副理事長是馬化騰,王石、牛根生、馮侖、柳青、周惟彥、俞敏洪、李弘等一串企業家的名字出現在理事一欄中,他們成為李連杰和壹基金的後盾。
另一方面,他帶領壹基金出現在幾乎每一次的救災第一線。汶川地震,颱風莫拉克,雲南大旱,玉樹災區……
壹基金的高效、透明、公開,逐漸獲得了社會認可。
2009年1月達沃斯經濟論壇上,因為公益貢獻,李連杰獲得了達沃斯主席施瓦布親自頒發的水晶獎盃,理由是:
「你不只代表一個非盈利組織,我認為你也是一位真正的社會企業家。什麼是社會企業家呢?就是比爾·蓋茨與特蕾莎修女的混合體。他必須以極有效益的方式為社會服務。」
儘管壹基金自成立以來頗受讚譽,但也遭遇過信任危機。
2010年,上海市民政局警告壹基金,不能接受公募基金會撥款,紅會也隨即停止向上海壹基金撥付善款。李連杰說,沒有公募資格,壹基金將面臨中斷危機。
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了解到李連杰的難處,主動聯繫到壹基金。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成立,擁有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
這是中國第一個從民間公益成長為地區性公募基金的慈善組織。
2018年汶川大地震10周年,李連杰重回災區。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這10年來李連杰每年堅持捐款,累計已捐款5500萬。
李連杰的職業生涯中積攢了很多傷病。在拍攝公益電影《海洋天堂》時,他被查出甲亢,但仍堅持帶病出演。後來身體大不如前。
好友向華強夫婦說,竭盡所能捐款支持公益慈善的李連杰,不捨得為自己的病,也沒有為自己的病花太多錢。
50多歲對明星來說不是大年紀,但李連杰格外顯老。在他捐款救災的不少地方,孩子們都喊他為李連杰爺爺。
【2】
李連杰之外,另一位極具影響力與號召力的民間公益領袖,當屬韓紅。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馬嶺河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車廂內來自南寧市的潘天麒、賀豔文夫婦,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名名叫潘子灝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先後死去。
一年後,央視找到韓紅,希望以此創作一首主題歌。這首歌,叫做《天亮了》。經過多方聯繫,韓紅領養了這個大難不死的小孩。據網絡公開消息,後來,她又陸續收養了200多名孩子。
「我在平凡中能被你們的無數光芒照耀,老韓三生有幸。」
這是媒體上關於韓紅做慈善的最早記錄。
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韓紅個人捐款330萬,五次到汶川救援,並且將演唱會的全部收入也捐給汶川。彼時唱片業疲軟,網際網路流媒體付費模式尚未建立,演出費幾乎是歌手的全部收入。
此後,公益成為韓紅最重要的事業: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雲南盈江地震……她都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在當時,韓紅愛心救援團隊並沒有成立基金會,沒有專門的組織架構和志願者團隊幫助,韓紅幾乎全憑一己之力。
雅安地震救援期間,她為奔赴一線,錯過了和繼父的最後一面,母親也不能理解她。
赴舟曲慰問災區時,韓紅路上遭遇車禍,她一行人從車子裡爬出來,仍堅持把物資送到了災區。事後回北京她被檢查出疑似輕微腦震蕩。
救災公益,很難,為什麼還要做?
「天災人禍來了,特別突然,沒辦法袖手旁觀。」她說。
▲2016年韓紅參加公益活動,凌晨四點和環衛工人一起掃大街,被網友傳成表情包。她很失望,她覺得,沒有人去深思反而做成動漫取樂,為此我感到悲哀
公益初心來自哪裡?她回答,家鄉。
西藏昌都是韓紅的家鄉,盛產藏刀花魚和冬蟲夏草,以農業生產為主,人們生活較為貧苦,缺醫少藥。韓紅的奶奶有次對她說:「如果有一天,你有了錢,有了能力,你一定要回來幫助昌都人。」
2011年,韓紅髮起了「百人援藏」活動。
她在昌都捐建了「韓紅愛心復明中心」,帶著20多位國內外知名醫生,為藏區人民義診送藥、捐助孤殘學校、慰問武警消防等。不光在西藏,百人醫療援藏活動還深入到內蒙古、青海、貴州、甘肅、寧夏、山西等八個省103個縣市,讓偏遠地區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在援助過程中,韓紅意識到,當公益規模變大以後,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她需要一個組織來支持她的公益行動。
2012年,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成立。八年間,基金會共捐建「復明中心」9所,免費為白內障患者實施手術4000餘例;4000多個家庭因為韓紅,重見光明。
更重要的是,通過有組織的公益活動,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的效率前所未有地提高。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韓紅基金會的物資是第一批到達武漢的明星物資。
2019年之前,韓紅基金會一直是非公募性質,只能定向募捐,無法向公眾募捐。每一次達不到捐款額度,韓紅都需要自己補足。作為軍隊系統的文藝工作者,她高度自律,不接廣告,很少接商演。直到參加《歌手》時,她才向公眾坦言:
「我想多攢點錢,錢要捐空了。」
這對一名歌手來說,不是小數目。
2015年,韓紅基金會獲北京民政局頒發的「2015年度社會組織評估等級」4A級基金會認證。2016年的中國基金會透明指數顯示,在全國5233家基金會中,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以滿分100位列第一。
取得這樣的成就,韓紅基金會的經驗是什麼?
韓紅說,經驗就是自己親手拿著錢送給老百姓,「讓那些捐贈人,符合他們意願地,去直接幫扶每一個受困的人」。
為什麼需要親自送錢?因為2015年之前,在中國做慈善無法可依,慈善組織、捐贈人、志願者、受益人的權利得不到法律保障。以下這個視頻或許能反映一部分問題。
▲來源:財新視聽《【一線人物】韓紅:與生命和解的方式》
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民間公益行動有法可依。三年後,韓紅基金會獲得公募資格,可以向公眾募款。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韓紅基金會迅速、高效、透明的救災舉措,獲得了民眾支持。
迅速:集結文藝工作者,籌集第一筆善款;
高效:第一時間送往疫區,到目前已經是第七批;
透明:聘請專業審計機構,結算所有款項。
從最開始募資艱難(募資1150萬元),到幾天後超1.4億元,除了明星捐款,韓紅基金會收到了來自普通網民的捐贈。
2月1日,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發表聲明稱,由於目前捐贈數額過大,執行能力有限,自2020年2月1日17時起暫停接受善款。
基金會運作需要大量志願者、審計人員、物流倉儲人員等專業人士,需要高度組織化的專業協同。韓紅基金會由於體量較小,此時宣布暫停接受捐款,是十分清醒可靠的舉措。
如果超過處理能力大量接受捐贈,大包大攬,導致物資分配阻塞,不能及時送達,無論對捐贈人還是對前線醫護人員均不負責任。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竭盡全力,把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組織機構去做,這是韓紅的清醒。
【3】
2018年,馬雲在達沃斯論壇上說,公司(阿里巴巴)在這個規模情況下,更需要體系化、組織化,然後加上強力領導力和擔當。
體系化、組織化、領導力和擔當是馬雲一直推崇的公司運作方式。如今,馬雲正在將組織化能力賦予自己的馬雲公益基金會,以此來高效且精準地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讓公益更有效率、更有擔當。
比如,如何打造一個鄉村教育公益體系?
馬雲首先把目標聚焦在人,聚焦在師資。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根本,留住這些優秀教師,就留住了鄉村教育的火種。基於此,馬雲公益基金會啟動了「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每年選出100名「馬雲鄉村教師」並對獲獎老師給予現金獎勵和專業發展支持。
師資有了,學校管理得跟上。
馬雲說,校長的管理能力決定學校的教學成效,校長的領導力決定學校的氛圍和活力。
隨即,馬雲公益基金會即啟動了「馬雲鄉村校長計劃」:預計10年投入約2億元資金,每年評選出20位優秀的「鄉村校長」,為他們每人提供總計50萬元的支持。
管理有了,新鮮血液還需要補充。
馬雲一直強調,「不能讓雷鋒穿補丁衣服。鄉村教育雖然仍很薄弱,但這正是師範生的機會,是年輕人的機會」。
2017年,馬雲公益基金會又推出「馬雲鄉村師範生計劃」:預計在10年內至少投入3億元,通過提供持續5年、共計10萬元的現金資助和專業發展機會,吸引優秀師範畢業生投身鄉村教育並幫助他們更好地自我發展。
截至目前,這套體系已累計直接資助500名鄉村教師、60名鄉村校長以及200名鄉村師範生,直接影響鄉村兒童近10萬人,其中79%的受助者來自國家級貧困縣。
▲2016年度「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
韓紅作為公益代言人出席
以「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段」指導基金會的發展,並像他建議所有企業家如何打造卓越公司那樣,馬雲高度重視基金會的團隊、組織、文化建設,以及KPI。
他的公司化運作公益體系建設,和蓋茨對慈善的解讀如出一轍。
在福布斯的一次晚宴中,蓋茨闡釋過他做公益的核心理念:創造市場,利用經濟手段,來持久而系統地幫助那些有需求的人群。蓋茨稱之為「催化式慈善」。
例如,蓋茨基金會僅僅用了700萬美元投入,就在非洲有效控制了痢疾傳播。
截至目前,蓋茨基金會累計投入公益資金485億美元。
他的公益方法論核心是,按照工程最優化的目標,以科學系統性的迭代步驟:尋找信息、分解問題、嘗試潛在的解決方案,而不斷循環前進。
有媒體說,許多人堅信蓋茨基金會不是真慈善。他們認為,蓋茨基金會是由蓋茨家族的人掌管,而他們心中真正的捐款,是把錢交給紅會等職能部門管。
蓋茨曾說:「慈善事業是如何能夠將現有資源最大化地改善全球人類福祉的最優化問題。」簡言之,捐錢不是真正的慈善,有效利用資源和配置資源才是。
很顯然,這次武漢紅十字會既沒有有效利用資源,也沒有合理配置資源。2月4日,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通報湖北省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幹部失職失責問題,湖北省紅十字會3名領導被問責。
基辛格說,中國人往往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災難面前,光有勇氣不夠,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救災活動如何高效透明地運轉,考驗的不僅僅是公益機構和企業公民,而是整個國家的動員能力。
事在人為,善在人為。中國公益任重道遠。
目前,美國有86203家基金會,其中3451家為高度專業化組織化的運作型基金;我國慈善基金會總數為5690家,共23796條項目數據中,只有317條為類運作型基金資助活動。從數量到專業度是一個量級的差距。
我們需要在每一次公益活動中都擦亮眼睛,對惡說不;也需要學習他山之石,把專業高效透明的先進模式引進來,消化掉,才能把好事辦得更好。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