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堂|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解碼海龍屯鮮為人知的秘密

2020-12-17 天眼新聞

海龍屯為何能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它僅僅是楊氏土司的自我防禦體系嗎?而楊氏土司,是否真的如自己宣稱的那樣,是來自中原的漢人?9月26日,省博物館館長李飛做客由省作協、省文學院、貴州都市報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精讀堂」第37期,以「海龍屯:一本無字之書」為主題,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揭秘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李飛在講座現場

龍紋瓷器是謀反證據?可能是購買而來遵義城區西北三四十裡的地方,雄關險隘的山頂,要摸清每一寸土地之下的歷史,該如何開始呢?2012年4月23日至今年5月10日,李飛除了短暫下山外,在山上整整呆了8年。8年來,他和團隊從扛羅盤、拉繩子測量,再到一公分一公分地掘進,把每一寸土地探索得清清楚楚。原來無人問津的荒地,在2015年7月4日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而成為貴州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世界文化遺址。如今,原來滿山荒草的山頂,經過發掘恢復後,已經立起了一座明代王宮。與之相伴的,則是一個個榮譽, 如2015年獲「世界十大重大田野考古發現」,2016年獲「中國田野考古一等獎」……「這是明代萬曆時期建立的土司遺址。」現場,李飛通過PPT復原圖,展示了400多年前的古老城堡的整體結構、通向不同房間的道路、獨特的排水系統,以及大門、廂房、大堂、兩廂、二堂等每一個細節。

海龍屯俯視圖

一段風塵的歷史得以揭秘,背後則是8年孜孜不倦的努力與付出,其中包含的,則是太多太多的付出。如把發掘出的14000多片青花瓷片,通過分類、拼合後,拼合成約200件完整瓷器。 400多件不完整瓷器,以及部分只能用石膏修復的。這些瓷器不僅大部分來自景德鎮,而且很多是官樣的,甚至還有龍紋,背後可都大有講究。李飛說,這些龍紋瓷器,有人認為是楊氏土司謀反的證據,有人認為反映了土司跟當時皇帝的緊密關係。但在自己看來,這些瓷器應該是由官方委託民窯燒制的,而有實力的土司,完全有能力購買。

2012年,李飛與考古隊員在海龍屯

楊氏真是中原漢人嗎?可能就是當地土著李飛說,按文獻記載,公元861年時,播州被南詔佔領,太原人楊端歷經兩年奮戰,終於收復了被南詔佔領十多年的播州。後來唐朝滅亡,楊家再也無法回到北方,因此成了世代傳承的土司,27代30人統治播州700年以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奇蹟。而海龍屯,則是楊氏第15代祖楊文所建,一直到楊應龍時毀於戰火。歷史記載可信嗎?這是考古人李飛必須思考的問題。通過PPT,他展示了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墓葬、第十三代土司楊粲墓,以及楊介墓等墓葬情況。通過發掘的碑文、純金枕頭、黃金覆面、手鐲,以及眾多的金銀器等,楊氏土司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得以還原。正是通過考古發掘,他對已有的楊氏譜系提出了疑問。「一直以來,史學界認為楊氏譜系真實可靠,但自己覺得有一部分是不可靠的。」李飛說,最典型的是,楊氏自稱自己是陝西來的漢人,這一點最值得懷疑。因為,楊氏第七代祖楊貴遷是第一個有史料記載的人物,往前的歷史,則有楊端這一可能被「編造」的始祖、牧南這一聽起來就是少數民族的始祖,以及楊業這個附會始祖,但根據史料分析,楊氏很可能就是當地的土著。

楊粲墓

海龍屯是土司防禦體系?不,它也是國家的對於海龍屯,人們津津樂道的,更多的是公元1600年,那場血流成河的戰役。當時,明朝廷調集8個省的24萬明軍,分8路發動「平播之役,雙方實力懸殊,因此在相持兩個月後,播州各地關隘相繼失守,楊應龍只好帶領所剩人馬退守海龍屯。之後,經過48天的殊死搏鬥,海龍屯最終被攻陷,延續了700餘年的楊氏土司,也最終覆滅。正因如此,人們一直認為,海龍屯不過是楊氏土司的地方性防禦體系。但李飛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得出了國家防禦工事的結論。他說,宋元之際,蒙古與南宋之間爆發了曠日之久的戰爭。一開始雙方在四川、京湖與兩淮三地展開爭奪,激戰的重心在長江以北,互有得失;第二階段,忽必烈經大理迂迴繞道南宋西部,成功突破長江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正是這一階段,土司楊文主動向朝廷提出了修建海龍屯的建議,其目的是為了抵禦從大理向東邊攻擊的蒙古軍隊,朝廷不僅同意了楊文的請求,並撥付兩萬白銀。因此,海龍屯的出現,實際上是一個由宋政府和楊氏土司一起營建的防禦工程。

發掘出的金銀器

「在當時,這樣的工程,貴州境內有四座以上。」李飛以海龍屯附近的養馬城,以及黃平城、鎮遠城等為例,說明宋元之際,長江以南興起的一批抗蒙山城,其最初的目的,其實是國家防禦體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土司的城堡。因此,人們長期對海龍屯的認知,其實並不完整。「土司制度保證了國家的統一,以及文化的多樣性,一定歷史時期有其先進性,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改土歸流是大勢所趨,因此被淘汰。而興建在此基礎上的海龍屯,也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李飛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毫 實習生 吳歆玥

資料圖片均來自李飛

編輯 章虹

編審 趙宏斌 鍾俊怡

相關焦點

  • 【關注】崇溪河至遵義高速公路海龍屯收費站通行收費標準公布
    【關注】崇溪河至遵義高速公路海龍屯收費站通行收費標準公布 2020-10-11 13:5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跟隨央視紀錄片《土司遺城海龍屯》走進四百年前的實景之中
    時光一晃四百年,楊應龍怎麼也不會想到,昔日的海龍屯如今已經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  天梯  海龍屯,修建在懸崖峭壁上的關隘,有著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巨大天梯,一段長達六公裡的城牆,總面積竟有著1.56平方公裡之大。甚至在民間流傳著「天神使用趕石鞭趕石築城的傳說」。  海龍屯,是誰修建了這裡?
  • 四川五大博物館館長,帶你看最精彩的鎮館之寶!
    四川五大博物館館長,帶你看最精彩的鎮館之寶!今天,他們前往四川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等進行考察。不僅是專家對成都的天府文化心心念念各大博物館最近也特別「紅」各大展覽都在吼:開展就限流!時間緊?擠不進去?莫慌。小布約上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的館長,帶你看最精彩的鎮館之寶!
  • 漲知識|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貴州海龍屯土司有什麼背景?
    海龍屯是平播之役的主戰場,見證了楊氏王朝的淫威,也見證了楊氏王朝的覆滅。播州土司720多年的臣服、歸順,一併了結。 沉睡700餘年的軍事城堡——海龍屯,歷史之痕漫漶斑駁,歲月之傷早已結痂。2015年在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海龍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受到普遍關注,也留下不盡的思索與話題。
  • 澳大利亞遊客擅入貴州海龍屯禁區失聯,百人搜尋9個小時找回
    失聯老外被找到10月5日清晨,經上百人連續搜尋9個小時,一名擅入貴州遵義海龍屯景區禁區並失聯的老外被尋回。這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男子叫Chris Fogwill,10月4日,他與同伴進入海龍屯景區遊覽。隨後,景區及海龍屯管理局立即組織安保人員,與派出所民警一起開始搜尋。不過,該遊客在向同伴發出了相關信息後,手機就處於關機狀態,根據他發出的信息,搜救隊伍鎖定區域進行地毯式搜索,但直到當天22時,仍未找到該失聯遊客。當晚,在接到景區報告後,匯川區政府副區長謝國蕾立即安排區旅遊、公安、消防、海龍屯管理局、高坪街道辦事處、衛計局等單位,調集救援隊伍迅速趕往現場緊急搜救。
  • 貴州3家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館」
    為建「文化強省」發力!貴州6家博物館成功晉升一座博物館「綜合素質」好不好,看「國字號等級」是最權威、直觀的方式。此外,從分省情況看,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江西省、河南省在本次評估中通過定級的博物館數量較多,分別達到99家、40家、39家、38家和26家,位居全國前列。
  • 博物館館長離奇死亡!本格本推理劇本《謐夜》燒腦上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和需要推理的內容,人均字數7000-8000字,眾人各懷鬼胎,通過線索剝開其他人的偽裝,慢慢了解其他人的秘密,可以體驗層層撥開迷霧的快感。故事發生在A市最有名的甲子博物館,白天甲子博物館因為其陳列的各種珍寶而門庭若市,但是在夜晚間卻成了貓的天堂,二十年如一日,刺耳的貓叫聲從未斷絕。
  • 想跟館長約咖啡、聊國寶?省博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主辦方來...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王亮)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啟動省博十大「鎮館之寶」評選以來,在業界及廣大網友中引起廣泛反響,「湖北省博上新啦」等話題成微博熱門話題,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想和館長一起喝咖啡,聊國寶、聊楚文化。
  • 直播| 館長邀您一起「雲遊」荊州博物館
    直播 | 館長邀您一起「雲遊」荊州博物館 2020-05-18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爾法·羅密歐110周年對話博物館館長
    愛卡汽車APP今年是阿爾法·羅密歐品牌誕生110周年,阿爾法·羅密歐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而日前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館長Lorenzo Ardizio先生也和中國媒體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介紹了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歷史,以及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情況,雖然由於疫情原因,我們不能親身體驗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魅力,但通過館長的介紹和交流也能對博物館有一個感性的了解。
  • 永陵博物館館長彭建平:王建石像,照亮音樂之都成都
    受紅星新聞文體頻道特邀,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成都博物館館長李明斌、永陵博物館館長彭建平、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等人,將首次集結於紅星新聞,為你揭開鎮館之寶的神秘面紗。更難得的是,他們將以「紅星新聞特約講解員」身份,講述他們守護的這些「潛伏」在成都各個博物館內的國寶傳奇。
  • 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 記天水市博物館館長李寧民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守望是一種責任,他把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作為文博事業的核心,在他的策劃、組織和領導下,古建築保護維修工程、搶救失散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實施,讓天水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光彩照人,輝煌再現,他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這是首屆「奉獻天水2009十大人物」評選中的一段獲獎評語,獲得這段評語的就是天水市博物館館長李寧民。
  • 「碧虛記憶」馬永祥:從京劇武生到博物館館長
    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研究員、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調研員、直隸總督署博物館館長。他12 歲考入保定市京劇團學員隊,專習武生,受教於老一輩京劇武生名家李蘭亭的得意門徒——郭景春。1990年,他被抽調到直隸總督署工作,先後任保衛、宣教部主任、館長。1997年至2015年1月,供職保定軍校紀念館,擔任館長。2015年2月至2018年,任直隸總督署博物館館長。2019年5月又回任保定軍校紀念館館長。
  • 玩轉遵義 跟著這些路線走就對了|吳凡|櫻花谷|赤水市|海龍屯|遵義...
    「桐梓記憶」文旅綜合體(吳凡攝)海龍屯飛龍關(彭浩攝)餘慶紅渡夕照務川九天母石(傅泊霖攝)播州桃李石溪櫻花谷(吳凡攝)遵義生態美食赤水望雲峰景區好山好水福地,好酒好茶遵義。3醉美遵義·養生養心之旅推薦線路:仁懷茅臺酒鎮——赤水河谷旅遊公路——綏陽十二背後景區——中國湄潭茶海景區——鳳岡茶海之心景區——遵義會議會址旅遊景區——婁山關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景區。推薦理由:遠離城市喧囂,忘卻職場壓力和競爭,拋開塵世煩憂,浸潤在滿目皆綠的茶海、清新怡人的茶香中,修復身心。
  • 山東水下考古第一人青島市博物館館長邱玉勝的回憶
    半島記者 張文豔1979年3月,乍暖還寒,青島的海水尚顯冰涼,青島市博物館老館長卻內心火熱,因為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當年漁民在海邊撈海凍菜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鐵器,一摞一摞的鐵罐下面還有瓷器,他們就採集了幾樣交到了青島市博物館,老館長一看這些鐵器和瓷器都屬於明代的,價值比較大,立刻組織館內人員和當時的膠南縣文物組工作人員到現場去查看」,青島市博物館館長邱玉勝先生告訴半島記者。1989年水下考古青島培訓班(右三為邱玉勝)。
  •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因為博物館,愛上一座城,愛上齊魯大地。這是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鄭同修說。從考古界大咖到博物館「新銳」,鄭同修跟文物打了幾十年交道,儘管工作有調整,心中的那份感情卻從未改變。
  • 五國博物館館長談如何防疫
    從德國到義大利再到奧地利,歐洲各國的博物館正在逐漸恢復開放。不過,在密閉空間內接待一定的人流,在疫情尚未消失的當下,採取怎樣的防疫措施來保證安全,對每間博物館都是不小的考驗。《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 )採訪了5個國家的博物館館長,了解到他們各自採取了怎樣的安全措施,以及公眾的反應。
  • 它為何能被貴州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這是貴州省博物館歷史上,首次將線上雲展的配套資料列為藏品。」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李甫告訴記者,經過60餘年的發展,貴博館藏文物總數已有數萬件,而這次被收入的548件(套)文藝作品,是貴博歷史上首次收藏「線上雲展」。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受賄被判刑 - SOHU新聞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西安市中級法院日前以受賄罪判處陝西省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張百印有期徒刑七年。  據檢察日報報導,去年3月,陝西省檢察院接到了一封舉報信,揭發秦俑館副館長張百印挪用公款80萬元。反貪局檢察官調查發現秦俑館西安家屬樓工程以及建2號俑坑館時的承包協議,發現預決算相差一倍多。
  • 浙江一博物館館長把文博事業當生意場,致使系統塌方式腐敗
    浙江一博物館館長把文博事業當生意場,致使系統塌方式腐敗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2-11 19:34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