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科技斷臂求生、扣非淨利仍為負 董事長坦言首要任務保殼摘帽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面臨退市風波的華映科技(*ST 華映)10月23日發布了前三季度財報業績,宣布公司扭虧為盈。連續兩年淨利潤大虧的華映科技,三季報歸母淨利潤5.86億元,同比大增139.28%。其中非經常性損益15.18億元,扣非淨利仍為-9.32億元。

華映科技8月以盤活資產、降低負債為由,向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和格實業轉讓了華映光電100%股權,總價24.97億元,截至11月3日,華映科技已收到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20.7億元股權轉讓價款,這也是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

華映科技曾過度依賴於控股股東在境外業務,導致2018年底原控股股東臺灣中華映管進行破產重整後,華映科技整個業務模式沒有辦法運轉。面對華映科技困境,大股東電子信息集團指派林俊2018年底到華映科技任職,任職常務副總經理。2019年2月,林俊接任董事長。

面對公司核心業務直接停擺,資金鍊幾乎斷裂,2019年2月,華映科技經營模式大力改革,確定「大面板+小模組」戰略,通過主力子公司華佳彩的面板,帶動其他的模組銷售這個發展戰略。

斷臂求生、押寶面板產業的華映科技是否轉危為安?近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新浪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公司已經從中華映管破產的事件中恢復過來。

面對ST狀態的華映科技,林俊坦言,公司首要的任務是保殼摘帽。今年的扭虧為盈還是比較強烈的有信心,但是否摘帽也要看明年年報,由交易所來判斷,不是我們能判斷。

5條生產線 報表每年面臨超8億元折舊費用

為了配合制定的「大面板+小模組」的戰略,華映科技在華佳彩的場地建了總共5條手機模組的生產線,但每年的折舊費用超過8億元。截止9月底,華佳彩營收11.74億元。

「整個華映科技受華佳彩六代線的影響,報表層面來說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每年的折舊大概是8.6億元。」林俊稱,公司實也在考慮到底是再去投兩條混線來做低溫多晶矽、OLED還是IGZO,希望能夠通過明年一年的市場來判斷,但目前我們採取了比較穩妥的戰略,至少明年是目前的這條6代線,它的產能在6萬片,我們希望能夠提高到40萬片,甚至44.5萬片,在投入上並不是特別大,大概10多億元。

2018年、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0.83億元和-5.28億元,2010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轉正,淨流入4.15億元。

談及經營性現金流轉正,林俊表示,目前來講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一個造血功能。這對華映科技整體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且對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資金基礎。

林俊透露,華映科技已建設投產一條月產能3萬片的第六代金屬氧化物(MOx)顯示技術面板生產線,今年已為亞馬遜、沃爾瑪、聯想開發了一批中尺寸的面板產品。同時,華映科技目前已成功開發了內嵌式觸控,包括手機劉海屏、水滴屏、打孔屏,實現了5.4寸-14寸全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全覆蓋。

面板行業目前主流技術就是以三星為代表的OLED的面板、以天馬為代表的LTPS的低溫多晶矽技術和我們目前做的金屬氧化物MOx技術;全球目前在做金屬氧化物技術的就只有兩個廠,一個就是華佳彩,一個是中電熊貓。

據了解,IGZO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最早源於日本夏普公司,而華映科技目前採用的金屬氧化物顯示技術由華佳彩自主研發。林俊表示,公司每年在該技術研發的投入佔總成本的12%。

2018年、2019年公司營收、淨利驟降,負債高企,營收分別為45.18億元和14.74億元,同比下滑7.59%和67.37%。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49.66億元、25.87億元,同比下滑2522.8%和47.91%。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4.61億元,同比大增26.75%。歸母淨利潤5.86億元,同比大增139.28%。

過去一年,華映科技除了對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通過關聯交易出售給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盤活資金外,還採取了處置華映吳江資產和訴訟臺灣中華映管欠款將近29億元等措施。

2018年、2019年公司有息負債為88.59億元和71.25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有息負債由去年71.25億元大降為46.3億元。(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陳彥旭)

相關焦點

  • 依靠華佳彩回血 ST華映能否實現保殼摘帽?
    原標題:依靠華佳彩回血,ST華映能否實現保殼摘帽?   「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 依靠華佳彩回血,ST華映能否實現保殼摘帽?
    「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11月4日下午,華映科技集團董事長林俊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
  • ST華映控股股東破產風波後首次「止血」 董事長林俊回應保殼:信心...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對金融界等多家媒體透露,目前公司面板產品已經得到華為、傳音控股、聯想、亞馬遜,以及沃爾瑪等國內外客戶認可。不過從財報數據來看,公司毛利率水平仍為負值,此次扭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出售資產實現。
  • 「大面板+小模組」戰略顯成效 華映科技業績扭虧多款產品亮相高交會
    圖為深圳高交會華映科技展臺中國網財經11月11日訊(記者陳娟娟)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11日在深圳舉行。據悉,今年共有3300多家海內外展商、近萬個項目參展。作為全球重要的面板顯示部件專業製造商華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華映,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本次作為參展商帶來了公司多款產品,公司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高交會展示的項目,以金屬氧化物的產品為主,涵蓋小尺寸以及中尺寸。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 現在怎麼樣了?
    ,以下簡稱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對中國財富網等媒體表示,截至2020年9月底,華映科技子公司華佳彩面板業務完成銷售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019年2月,林俊接任華映科技董事長後,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現在怎麼樣了?
    中國財富網訊 近日,華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華映,以下簡稱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對中國財富網等媒體表示,截至2020年9月底,華映科技子公司華佳彩面板業務完成銷售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16億元,增長顯著,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對扭虧具有較強的信心
  • 盤活資產、整合業務,華映科技保殼進行時
    【原創】盤活資產、整合業務,華映科技保殼進行時 摘要除一邊向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追討超30億元的業績補償款外,華映科技也在積極自救。
  • 事關6萬股東 ST華映全年能否扭虧為盈?
    2020年度能否扭虧為盈,對*ST華映的6萬股東至關重要。  「目前來講,華映科技(000536,股吧)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這對華映科技整體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且對未來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資金基礎。」近日,ST華映董事長林俊就公司財務狀況、面板行業前景等問題作出回應。
  • 連續11個月來首次盈利,*ST華映為華為、亞馬遜等企業供貨
    第三季度,顯示面板市場回暖,華映科技(000536,股吧)在營收、利潤均有了極大改善。為緩解中華映管破產重整事件衝擊,*ST華映背靠福建電子信息集團,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應對。近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接受了投資家網等多家媒體的採訪,「對於今年,扭虧為盈比較有信心,今年的首要任務是——『保殼摘帽』。」
  • *ST華映稱「初步止血」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 *ST華映稱「初步止血」 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 ST華映稱「初步止血」 但每年仍面臨8億折舊費
    11月4日,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映科技旗下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佳彩」)已經完成營業收入11.74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為3.16億元,增長比較顯著,目前華映科技的止血應該說是初步成功,也形成了造血功能。
  • 近25億元向股東轉讓資產,華映科技「保殼」加速
    > 閱讀:11170 摘要2020年,華映科技以扭虧為盈為首要目標。經評估華映光電的評估值為24.97億元,本次交易以評估值為依據。華映科技表示,此舉有利於盤活公司存量資產、降低負債,將集中優勢發展核心業務,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轉讓華映光電之前,華映科技在6月曾發布公告披露,擬受讓華映光電持有的福州視訊100%股權、科立視96.75%股權,合計交易價格約為1.30億元。
  • 華映科技陷資金「泥沼」 OLED產線還未"上馬"便遭質疑
    控制權歸屬未定  2月12日,公司召開董事會認定中華映管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此事引發深交所關注。  有報導指出,2019年2月12日中華映管總處長黃世昌公開宣布,對中國大陸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權,目前由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負責經營。
  • 瀕臨退市,虧損卻持續收窄,華映科技能否扭虧為盈?
    投資家網消息,華映科技(000536.SZ)近日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淨利潤為-6.5億元至-7.5億元,虧損同比變化於-5.4%至+8.65%之間。華映科技總經理胡建容認為,原華映科技實控人、第一大股東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破產是公司泥足深陷的主要原因,「40多億銷售收入,說沒就沒,我們都得從零開始。」雖然歷史遺留問題讓華映科技步履闌珊,但公告中也呈現了一些靚點。華映科技上半年積極拓展面板業務初見成效。
  • 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面板訂單供不應求 全年有強烈信心扭虧
    原標題: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面板訂單供不應求,全年有強烈信心扭虧   11月4日,華映科技(
  • 華映科技董事長林俊:面板訂單供不應求,全年有強烈信心扭虧
    11月4日,華映科技(*ST華映,000536)董事長林俊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面板產線已是滿產滿銷,意向訂單量已達產能的一倍以上,產品供不應求。「我們對公司全年扭虧為盈有強烈的信心。」
  • 誰的華映科技?
    今日(5月12日),華映科技發布公告稱,歷經第二次流拍後,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股票129,600,000股將再次於5月25日-7月23日進行公開變賣,起拍價為1.91億元,增價幅度為100萬元及其倍數。
  • 康尼機電:併購爆雷 「斷臂求生」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何豔資本市場暗雷無數,併購雷尤為陰毒。最近,康尼機電就因併購爆雷,將多年艱辛打拼付諸東流。巨雷當頭,康尼機電一邊擺出無辜姿態,一邊試圖「斷臂求生」,結果如何,引人關注。收購完成僅半年後,康尼機電在2018年6月23日發布公告稱,龍昕科技原董事長、總經理廖良茂私自以龍昕科技名義對外違規擔保且金額巨大,導致龍昕科技幾乎所有銀行帳戶被凍結,資金鍊斷裂,龍昕科技供應商幾乎停止供貨,客戶訂單大幅萎縮,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其間,廖良茂因涉嫌合同詐騙被採取強制措施。
  • 斷臂換新生 *ST兆新賣地保殼
    原標題:斷臂換新生 *ST兆新賣地保殼   臨近歲末,保殼成了一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