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生活當中多見病,發病之後可能會困擾到患者的生活,嚴重者還可能傷害到患者的健康。2020年7月21日,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微課堂直播活動第一百三十九期邀請到了耳鼻喉科宋中霞醫生就鼻出血的相關情況進行相關介紹。
鼻出血常見病因:
鼻局部因素:
外傷:鼻骨、鼻中隔、鼻竇壁骨折損傷鼻黏膜、血管發生鼻出血,鼻竇及顱底骨折引起的出血較劇烈,嚴重時危及生命;挖鼻、用力擠鼻涕、劇烈噴嚏、鼻腔異物、以及手術創傷等損傷鼻腔黏膜也可引起鼻出血。
炎症:各種鼻腔黏膜感染性炎症造成鼻腔黏膜出血,如急性鼻鼻竇炎、乾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結核、狼瘡、梅毒、麻風和白喉等特異性感染。其中鼻炎也是引起兒童最常見鼻出血原因之一。因為鼻癢會引起小朋友用手摳鼻子,打噴嚏會讓小朋友鼻腔壓力陡然增高,長期鼻涕可使鼻腔黏膜長期炎症刺激,黏膜血管易擴張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容易引起鼻出血。
畸形:鼻中隔偏曲的骨嵴或骨棘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鼻中隔糜爛、潰瘍或穿孔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腫瘤: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黑色素瘤及鼻惡性腫瘤等5、其他:如放療性損傷。
全身性因素:
急性發熱性傳染病:如上感、流感、出血熱、猩紅熱、瘧疾、麻疹及傷寒、病毒性肝炎等。
心血管疾病:為全身因素中最重要的病因,如高血壓,血管硬化、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等。
血液病:凝血機制異常的有血友病、纖維蛋白形成異常、大量應用抗凝血藥物者(如冠脈放支架患者);血小板數量或質量異常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營養不良或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K、P或鈣缺乏。
全身性疾病: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肝腎疾病,慢性肝炎引起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而誘發出血;慢性腎功衰晚期易致小血管損害出血;兒童風溼熱也易引起鼻出血。
中毒:磷、汞、砷、苯等損害造血系統引起鼻出血。
某些遺傳病及內分泌失調:女性青春發育期的月經期鼻出血,絕經期或妊娠期的最後3個月亦可發生鼻出血。
錯誤止血方法:
仰著頭可以止血:
仰著頭,無非是血倒流進喉嚨,不僅不可以止血,反而可能因為嗆入氣管而造成誤吸,更加危險。
塞紙巾止血:
紙巾的壓迫效果非常弱,粗糙的紙巾會反覆摩擦創面,加重出血,可以考慮更柔和的醫用棉球或者醫用明膠海綿,配合捏鼻的方式止血。
正確的止血方法:
局部按壓止血:
鼻出血症狀較輕時,保持前傾低頭位,用拇指按壓出血側鼻翼,或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雙側鼻翼保持10~15分鐘,鼻腔前端的少量出血可達到止血目的。
局部冷敷:
在局部按壓止血的同時,用冷水袋或溼毛巾敷前額和頸部,通過冷刺激使血管收縮,從而減少出血。
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
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頻繁挖鼻,避免用力擤鼻、噴嚏,如鼻腔有分泌物幹痂,可用鹽水溼化(如海鹽水噴霧或者用無菌棉棒蘸取鹽水)後,輕輕取出;孩子可以使用塑料鼻鑷幫助取出。
天氣乾燥或者家中暖氣、空調時,注意保持空氣溼化,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鼻炎、鼻竇炎期間,避免大力呲鼻、噴嚏,避免飛行、潛水。
少量的鼻出血是常見的,但如果頻繁出血,仍需就診排除可能的病因。成人反覆涕中帶血或者回吸帶血,需警惕鼻咽癌的可能;青少年男生反覆單側鼻出血需警惕鼻咽纖維血管瘤的可能;如伴有牙齦出血,皮膚淤青、淤血等症狀需警惕血液系統疾病。(王喜慧)